破解农民融资难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898706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解农民融资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破解农民融资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破解农民融资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破解农民融资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破解农民融资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破解农民融资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解农民融资难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破解农民融资难题【摘要】农作物与农产品抵押为农民的融资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农作物抵押是不动产抵押,应由林木主管部门或者公证机构办理抵押登记。农产品既可以设定固定抵押也可以设定浮动抵押。然而,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只有“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设定农产品浮动抵押,但“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概念并不明确,而且作为抵押物的农产品的范围也有待进一步廓清。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解决好抵押权竞合的问题。【关键词】农民 融资 农作物 农产品 抵押【英文摘要】Crop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mortgage can serve as efficient ways to solve

2、 the farmers financial problem Crops mortgage is real estate mortgage and should be registered by woods authorities or public notari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be object of fixed mortgage and floating charge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Property Law, only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ker” can establish ag

3、ricultural products floating charge, but the law does not prescribe who is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ker” The law also does not definite what is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 also hav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rights contending【英文关键词】farmer; finance; crops; agricultural products; mortgage中国现在要解决的“三农”问题,

4、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离不开资金支持,但中国农民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中国农民缺乏作为融资媒介的担保财产。土地最具融资价值,但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又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从农村的现实出发,充分利用国家的制度设计与制度供给,在一个务实的基础上破解农民融资难的课题。农作物与农产品承载着亿万中国农民的光荣与梦想,本文即从农作物与农产品抵押人手,试图探索一条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的可行思路。2一、农作物抵押农作物是农民重要的物质资源,如果允许农作物抵押,无疑能够便利农民融资,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其实我国很早就有人打农作物抵押的主意,北宋时期王安

5、石变法的一个重头戏是推行青苗法,青苗法的中心思想就类似于以农作物抵押贷款。1我国担保法中也有关于林木抵押的规定,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第 52 条的规定2来看,最高司法机关对农作物抵押也持肯定态度。 物权法第 180 条采取“法不禁止即为许可”的民事活动原则,3规定凡是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财产都可以抵押,农作物当然可以成为抵押标的。(一)是动产抵押还是不动产抵押农作物抵押的抵押物是什么?以粮食作物抵押为例,抵押物是未来的农产品粮食,还是地里生长的庄稼?如果抵押物是地里生长的庄稼,那么农作物抵押就是不动产抵押;如果抵押物是打出来的

6、粮食,那么农作物抵押就是动产抵押,而且抵押时并不能确定将来能打多少粮食,所以农作物抵押应当属于动产浮动抵押。在农作物抵押是动产抵押还是不动产抵押的问题上,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们的态度含混不清,这可以从他们所著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一书中看出端倪。在这本书中,最高法院的法官们声称担保法解释第 52 条是“对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其地上定着物的关系所作的规定”。4法官们显然将抵押的农作物理解为“地上定着物”,而“地上定着物”,担保法第 92 条已经将其明确界定为不动产。法官们也是这种看法,否则法官们就不会引用德国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规定,反复说明农作物

7、属于不动产。5但在说明了农作物属于不动产之后,法官们却笔锋一转,写出了一段与上述说3明自相矛盾的话:“农民以其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的林木、树上的果实、地里的农作物等作为动产抵押的,应当确认其设定抵押的效力。 ”6在这段话里,法官们显然又将农作物视为动产。最高法院的法官们之所以有这种矛盾的看法,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对农作物的理解有偏差。我们虽然无法知悉这些法官们对农作物作何理解,但他们显然认为林木不是农作物,否则他们也不会把“土地上的林木”与“地里的农作物”并列。实际上,农作物是“农业上栽种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做工业原料用的棉花、烟草等, ”7范围相当宽泛。二是出于一种矛

8、盾的心态:他们希望农作物抵押能够成为农民融资的手段,但又僵化地理解土地与地上定着物的关系。首先,僵化地理解农作物与土地的关系。德国民法第 94 条规定:“种子自播种时起,植物自栽种时起,为土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 66 条规定:“不动产之出产物,尚未分离者,为该不动产之部分。 ”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把农作物当作了土地的组成部分,抹煞了农作物的独立价值,否认农作物能够成为独立的物权客体。最高法院的法官们全面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但是,如果把农作物看作是土地组成部分,那么农作物就不能作为独立的物权客体而设定抵押权,所能设定抵押者就只能是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而在我国大陆地区,农民不可能

9、享有土地所有权, 担保法第 37 条还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 ”这就使农作物抵押进入了死胡同。其次,僵化地理解土地与地上定着物权利人一致原则。为了充分实现土地价值和地上定着物的价值,土地权利人与地上定着物的权利人可以分开,但在实践中,土地权利人和地上定着物的权利人分开可能导致权利人行使权利不方便,因此,土地权利人和地上定着物的权利人如果一致,更有利于权利的行使。但这个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4在我国大陆地区,土地所有权人只能是国家和集体,能够一致的只能是土地使用权人和地上定着物所有人。在担保物权方面, 担保法也尽可能地确保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权利人和地

10、上定着物抵押的权利人保持一致,这就是担保法第 36 条第1 款和第 3 款规定的“地随房走”原则,以及该条第 2 款规定的“房随地走”原则。但是担保法第 36 条解决的仅仅是房地之间的关系,对于土地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 担保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也应当类推适用房地权利人一致原则。所以, 担保法第 34 条第(一)项规定地上定着物可以抵押,第 37 条第(二)项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如果用于抵押的地上定着物并不是房屋等建筑物的话,那么这两个规定并不冲突。比如,虽然集体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但集体土地上的农作物则可以单独抵押。因此,那种僵化地理解土地与地上定着物权利人一致原则

11、,认为担保法第 34 条第(一)项的规定与第 37 条第(二)项的规定冲突的看法,8没有什么道理。最高法院的法官们正是没有认识到农作物的独立价值及其可以单独抵押的合法性基础,才有了前后矛盾的表述,才既认为农作物是不动产,又认为农作物抵押是动产抵押。虽然土地的生成物,包括各种农作物,在与土地分离之前,依民法学家的通说,当然属于不动产,9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农作物与土地就必须是一个不动产。即使那些认为土地与其附着物应视为一体的法学家也不得不承认,土地与其附着物应当是两个不动产。10既然是两个不动产,为什么就不能分别设定权利呢?“生根的植物从属于土地”11是一条古老的罗马法规则,这条规则使地上定着物被

12、土地所吸附,丧失了独立性,只能成为土地的组成部分。然而这种做法已经被现代市场经济所抛弃。现代市场经济,尤其是发达程度较高的市场经济,承认土地与地上建筑物、定着物相互独立,各自独立进入交易机制。12这种土地与地上定着物二5元权利结构的理论,奠定了农作物独立设定抵押的理论基础。物权法的颁布为农作物抵押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 物权法第 180 条除正面规定土地附着物可以抵押外,还规定凡是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财产都可以抵押,这为农作物的合法抵押提供了可能性。其次,在房地关系上, 物权法承袭了担保法房地权利人一致的原则,但同样,我们也不能把这一原则扩充到任何地上附着物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因此,虽然物

13、权法同样禁止“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地上附着物的农作物就不能抵押。所以,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可以单独抵押;但是,以农作物抵押时将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的,土地使用权部分的抵押无效。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农作物可以抵押,农作物抵押是不动产抵押。(二)抵押登记部门农作物是不动产,按照物权法第 187 条的规定,以农作物抵押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但问题是以农作物抵押时到哪个部门办理抵押登记?物权法并没有规定不动产抵押登记的部门,我们还需要回到担保法。 担保法第 42 条规定以林木抵押的,县级以上林木主管部门为抵押物登记部门。然而,农作物种类繁

14、多,曾为人类栽培利用过的植物约有 2000 种以上,目前常见的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也有近 200 种。13林木只是农作物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担保法也并没有明确办理其他农作物抵押登记的部门,但是从担保法的规定来看,以林木之外的其他农作物抵押的,似乎可以由公证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这种看法可以从 2002 年司法部颁布的公证机构办理抵押登记办法得到印证。从担保法第 43 条的规定来看,公证机构办理抵押物登记的范围似乎限于当事人自愿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物,登记仅仅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事实并不尽然。 担保法6第 42 条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其一,该条第(二)项规定“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

15、建筑物抵押的,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可能会是公证机构;其二,该条对于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的登记部门的规定是不周延的,比如以农村的个人私有房屋抵押的,由哪个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就不明确。 公证机构办理抵押登记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第 3 条规定,像农村的个人私有房屋等法律没有禁止抵押而担保法第 43 条又没有为其规定登记部门的财产,都可以由公证机构办理抵押登记。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以林木以外的农作物抵押的,登记部门为公证机构,按照公证机构办理抵押登记办法第 3 条的规定,则可以进一步明确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机构。二、农产品抵押(一)农产品固定抵押农产品既可

16、以设定固定抵押,也可以设定浮动抵押。我们先来看农产品固定抵押。担保法第 34 条第(二)项规定, “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可以抵押,这里所说的“其他财产”应当是指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动产,也就是说担保法允许以农产品设定固定抵押。以农产品这样的动产抵押, 担保法区分抵押人的不同而规定了不同的抵押登记部门和登记效力。根据担保法第 41 条、第42 条的规定,如果是以企业的农产品抵押的,则农产品抵押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登记部门是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如果是以非企业的农产品抵押的,那么按照担保法第 43 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登记部门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物权法第 180 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 “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