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湖南文化发展的新优势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899177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6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争创湖南文化发展的新优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争创湖南文化发展的新优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争创湖南文化发展的新优势(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年11月25日星期二要闻5责任编辑 李茁 版式编辑 周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 产力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加 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强大引擎,出台湖南省深 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文化宏观管理 体制到文化运行机制, 从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政府职能转变 到市场主体重组, 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 措, 开启了我省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征 程。 目前, 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 进,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正在形成新的 优势。抓住“理顺关系”这个大前提,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核心是

2、理顺政府与 市场的关系。前些年,我省在这方面进行了一 些改革,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文化管理体制 中政企不分、 政社不分等深层问题还没有根 本解决。为了进一步理顺关系,我省着力在深 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上下功夫,迈出了“三大 步”。 着眼“转职能”,在推进文化机构改 革上迈出新步伐。为了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 监管,首先,我省积极推进了机构整合。根据 中央部署, 省委省政府对原省新闻出版局和 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机构和职能进行整合,组 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新组建的省新闻出版 广电局,不是两局简单合并,而是以机构改革 和职能转变为契机, 推动新闻出版广电事业 的融合发展,真正实现“1+12”的改革效果。

3、 其次,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 的要求, 进行了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国有资产 监管机构改革试点,目前,这一改革已被列入 全省15项先行先试的改革项目, 正在有序开 展。 注重“优环境”,在加强新闻行业管 理上迈出新步伐。 针对近年来我省新闻行业 存在的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假媒体、假媒体机 构、 假记者问题, 我省坚持治标与治本两手 抓,努力净化新闻行业环境。一方面,从治本 上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党委宣传部牵头、有关 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 在新闻管理部门 和新闻单位设立举报电话, 在红网和华声在 线开设网上举报专区, 组织社会人士和业界 代表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从 治标上加

4、大查处力度。 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 新闻出版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关闭了“湖南预 防腐败网”等25家违规网站,查处了岳阳502 假记者诈骗案等一批案件。着力“破梗塞”,在创新互联网管理 体制上迈出新步伐。 为进一步克服网络管理 交叉、职能重叠的问题,我省着力从健全工作 联动机制入手,完善互联网领导管理体制。省 委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协调各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重大问 题,并积极筹建省委网信办。同时积极搭建管 理平台,通过设立全国首家互联网辟谣平台, 对网上造谣文章、帖子等进行回应处理;通过 设立互联网企业推介平台和人才交流平台, 为企业和各类人才搭建相互交流的桥梁。为 加强互联

5、网管理, 还建立健全了网站内容管 控制度、敏感信息管控报告制度、网络后台实 名制度、网站从业人员准入制度等。如长沙市 政府出台 长沙市互联网信息管理实施办 法,规定在长沙市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 的所有网站,对网民开博客实行实名制。瞄准“共建共享”这个大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民 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为此,我省按 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城乡 一体化、服务普惠化、活动品牌化”的思路,拓 展文化建设途径,丰富文化服务形态,实现了 四个新的突破。 在“立标准”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 了确立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 我省组织开展 了基本公共

6、文化服务标准化、 均等化建设课 题研究,编制了湖南省2014基本公共文化服 务清单, 服务清单包括免费公共服务类、面 向特定人群补助类和政府提供的保障性公共 产品类,在此基础上,还将出台湖南省基本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和指标体系。这些都 将使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开展 文体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抓示范”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 了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 我省着力抓了 三个方面的示范建设:首先抓好示范区建设, 继长沙市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设示范区后,岳阳、株洲、郴州正加紧创建第 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其 次抓好示范点建设,重点抓省博物馆改扩建、

7、 雷锋纪念馆提质改造等示范工程, 改建后的 省博物馆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文物典藏与 保护中心之一。再次抓好示范园建设,长沙 市滨江文化园、衡阳市影剧艺术中心、株洲 神农文化传承中心等一批文化示范园区正 在加紧建设。 在“建工程”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 务, 我省在前几年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的 基础上, 今年又实施了三大新的文化惠民工 程:一是乡村小型文体广场建设工程。现在正 在积极开展试点。通过乡村文体广场建设,乡 村居民就近即可观看电影、 运动健身和娱乐 休闲。二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全覆盖工程。在 前几年的基础上,打通“最后一公里”,力争实 现全省23616个

8、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和4212 个20户以上新通电自然村共50万农户通广播 电视。三是广播“村村响”工程。2013年5月启 动新一轮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预计5年 内,将在全省建设一个覆盖所有县(市)的农 村广播网络,全面实现广播“村村响”。 在“借外力”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了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我省借用外力,实行 了“三个引进”:一是引进社会资本。在确保公 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逐年增长的基础上, 探索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 社会力量参与的 文化服务建设投入机制。2014年8月,省发改委 发布了第一批公共建设领域引进民间投资项 目,其中列入了一批公共文化项目。二是引进 服务平台。借鉴省内

9、外经验,在全省搭建自上 而下、 立体交叉的文化志愿服务平台和组织 网络体系,组建了17个文化志愿服务支队,共 有文化志愿者4万多人。 三是引进现代技术。 近年来,我省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 种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 推进了公共 文化资源、项目、活动、服务、人才、信息的流 动共享。用好“市场引导”这个大杠杆, 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新格局市场是彰显文化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有效 渠道。为了使文化建设更好地面向市场,我省 通过 “强主体”、“拓市场”、“搭平台”、“抓对 接”,积极推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形成 了新的格局。 强主体, 大力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 业。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是建设现代文化

10、市场 体系的基础。为此,我省注意从三个方面加大 市场主体建设力度: 一是对基本完成转企改 制任务的65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开展专 项督查,促进这些单位进一步进入市场、焕发 活力。 二是探索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 结构,启动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博物馆组建理 事会试点工作。 三是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 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 深化省 演艺集团、芒果传媒、省广电网络控股集团内 部改革,建立一批新的集团。拓市场,完善文化投融资体制。建立 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是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 系的重要保障。 为了为我省文化发展注入更 多的“血液”,我省在投融资体系建设上实行 了“三措并举”:完善政府文化产业

11、引导资金 管理办法, 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2014年达 到1.6亿元,14个市州和部分县(市区)设立了 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拓展文化交易所功能,完 善运行机制,形成了国内文交所发展的“湖南 模式”;成立文化担保企业,组建省文化旅游 担保投资公司, 湖南山猫卡通等16家文化企 业通过担保,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约1.6亿元。 搭平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媒体是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载体。 为促进传统 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我省着力推动 “三个融合”:一是推动纸媒与网媒的融合。湖 南日报报业集团引入网媒后, 综合实力稳居 全国省级党报集团第一方阵, 湖南日报和华 声在线分别荣获“传媒中国年度十大党报

12、”和 “传媒中国年度十大品牌价值新闻网站”,华 声在线网站成为全国首批完成股份制改造的 重点新闻网站。二是推动电视与网络的融合。 湖南广播电视台组建新的芒果TV全平台,从 2014年4月启动以来, 芒果TV的PC端月均独 立访客量从10万飙升至1000万。 红网实施电 脑屏、手机屏、电梯屏、电视屏融合的“四屏战 略”,手机报覆盖90多个县市区。三是推动传 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 中南传媒致力于 推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 力争 打造成中国最大传统出版物提供商、 中国最 大教育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抓对接,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 融融合发展。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联姻是 建设现代文

13、化市场体系的有效途径。 为了推 动这方面的融合,我省注意坚持“三管齐下”: 一是以投融资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文化与金 融融合, 出台了系列支持文化与金融合作的 政策, 组织文化企业与金融单位面对面的对 接会,通过“牵手”对接,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 业基地一期工程、 株洲神农文化传承中心建 设项目分别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 国家开发 银行的信贷支持。 二是以大湘西为重点推进 文化与旅游融合, 召开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座谈会,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旅 游局等16家省直单位共同为推进大湘西文化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出招”,大湘西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呈现新的态势。 三是以长株潭为重 点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

14、, 召开文化与科技融 合发展联席会议。据省统计局估算,2014年上 半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780亿 元,同比增长15.5%。实施“对外开放”这个大战略, 对外文化交流架起新桥梁对外开放是文化发展的重要 “跳板”。为 了使我省文化发展“跳”得更高更远,我省按 照走得出去、落得了地、引得进来的要求,加 快文化对外开放步伐, 进一步提升了湖湘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搭建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桥梁。为 了使湖湘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我省着力搭建 了文化走出去三座桥梁: 一是搭建走出省的 桥梁。利用参加“文博会”和在上海举行湖南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招商恳谈会的契机,加 大宣传推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力

15、度。 二是 搭建走出境的桥梁。2013年以来,先后在香港 举办湘绣湘瓷艺术精品展示拍卖活动, 在台 湾组 织 “2013湖 南 两 岸 文化创意 产 业 合 作 周”,通过这些活动,湖南湘绣城等一批文化 企业与台湾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三是搭 建走出国的桥梁。 筹划开展湖湘文化走进泰 国活动,着力以“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为 契机,把湖南影视产品、湘绣、湘瓷和烟花等 “湘”字号文化产品带到泰国。 搭建文化出口“能落地”的桥梁。为 了增强我省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我 省着力从三个方面推动文化出口的落地:一 是推动企业落地。 为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 到境外开拓市场,我省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 持文

16、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意见,全省18家企 业入选了“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 企业”,入选数量居全国第8位、中部第2位。二 是推动节目落地。目前,湖南卫视节目我是 歌手、爸爸去哪儿已完成在台湾、香港地 区的成片输出。三是推动产权落地。中南传媒 打开欧美主流出版市场,全年输出版权近200 种;山猫卡通在美国、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地 区注册了国际商标。 搭建文化交流“能互通”的桥梁。为 了促进我省文化的国际交流, 我省着力从三 个层面搭建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是搭建 政府层面的桥梁。全省各级政府举办了“汉语 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张家界国际乡村音 乐周、长沙橘洲国际音乐节、吉首(国际)鼓文 化节、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展等一系列文化 交流活动。二是搭建社会层面的桥梁。由长沙 市邵阳商会、 美国加州湖南商会联手打造的 湖湘会馆为全球湖湘文化产业搭建了推广交 流平台。 三是搭建企业层面的桥梁。 今年元 月, 张家界魅力神歌集团赴意大利和马耳他 参加由国家文化部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