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46660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导学案【高考目标导航】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知识储备】1.文章怎么读2.熟悉六大命题手段,明辨八大设题陷阱3.了解三大对比角度【典型例题】(2015 全国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2015 全国卷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 世纪解释学兴起, 一个名为 “ 接受美学 ”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 通常只是从艺术

2、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 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 ”,因为文本有 “空白 ”“ 空缺 ”“否定 ”三个要素。所谓“ 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

3、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 ”,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 否定 ”,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 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 ”,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 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 “ 前理解 ”的统一。 这样, 文

4、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 规范住, 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 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 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 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

5、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 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 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 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C接受美学认为, 艺术品在

6、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 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解析: 选 A。本题从断章取义的角度设误,要求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本题对应信息在文章第一、二段,与A 项对应的原文信息为“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 ”,而不是 “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点拨】 本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级。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是: 整体阅读,把握全文思路;审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找到该题选

7、项对应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将选项与对应信息进行对照,得出答案。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 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8、解析:选 C。 本题从颠倒因果的角度设误,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本题对应信息在文章第三、四、五段。与C 项对应的原文信息为“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 前理解 ,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由此可以看出, “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是导致 “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的原因, C 项表述因果颠倒了。【点拨】 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级。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是:审读题目, 明确题目要求; 审读选项, 并找到该题选项对应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重点阅读选项对应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理解其内容;将选项与对应信息进行

9、对照,得出答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 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B理解就是误读, 创造也是误读, 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解析: 选

10、B。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错。本题对应信息在文章第三、四、五段。与之对应的原文信息为“从某种意义上说, 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 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 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由此推断不出“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点拨】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级。筛选与整合信息要特别注意: 表述同一内容时变换不同说法的信息; 分散在不同段落的说明同一问题或支持同一观点的

11、信息;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有隐含意思的信息。答题方法:审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审读选项, 对照原文, 筛选确定选项对应信息范围;归纳整合分散信息,辨析转述信息, 完成信息重组;将选项与筛选并整合后的信息对比分析,得出答案。 尤其要注意设题陷阱: 偷换概念; 无中生有; 强加因果; 夸大事实; 以偏概全; 断章取义。 考生在答此类题目时应抓住原文中的逻辑关系,认真阅读原文并进行辩证的理解分析,要善于识别以偏概全、节外生枝等错误。(2014 高考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每小题3 分)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

12、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 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

13、,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 否则杖九十; 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 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 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 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

14、以他物”(袁氏世范 )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 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 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 ) 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

15、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B二年律令与唐律 都规定, 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 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 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解析:

16、 选 C。本题从断章取义的角度设误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错, 原文第二段中说“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 应尽快焚毁, 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是将处罚 “当事人及相关官员”,而没有说追究主使官员的责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解析: 选 B。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的把握。B 项“ 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错,文中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