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一学期(自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799213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一学期(自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自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自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自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五年级第一学期(自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一学期(自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一学期(自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怎样认识事物模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知道模拟实验的作用。 2初步知道模拟实验的方法与步骤。 3知道风形成的原因。 4初步学会运用模拟的方法研究斜面的作用。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事物时能够积极思维,仔细操作 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模拟的方法研究风的成因和斜面 的作用。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是怎样模拟地球表面上的自然 环境,用模拟方法研究斜面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空气对流的实验装置、地球仪、手电筒、斜面装置、小车、 橡筋、直尺、投影片或录象 四、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地球上 昼夜变 化的模 拟实验(二

2、)1出示情景: 放映地球上昼夜变化的 ppt 设问: 人们是怎样知道地球上昼夜变化 原因的?2演示“地球上昼夜变化成因” 的模拟实验 指导观察实验装置及实验中发生 的现象3组织思考讨论: 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替代与研 究有关的客观事物1出示情景: “风的形成”的演示实验观察思考 引起学生对已学知 识的回忆 交流观察思考讨论 知道实验中太阳、 地球的替代物模拟风 的形成 的实验(三) 运用模 拟方法 研究斜 面的作 用(四) 运用模 拟实验 的意义提出设问: 风是怎样形成的?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盒内的风是怎么产生的?3分析实验现象 当热空气变轻上升时,冷空气就 从另一边不断流过来,由于空气

3、的流动形成了风1放映“卡车利用斜面装货”的 投影片或出示图片 提出设问: 斜面有什么作用?2组织讨论: 怎样建立斜面模拟实验的装置?巡视指导实验操作指导分析 小结: 使用斜面省力。 使用斜度越小的斜面就越省力。1组织讨论: 模拟实验方法的意义。2师生共同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通过模拟方法研究 问题的实例?观察模拟实验装置 及发生的现象知道一些实验器材 是如何替代自然情 景的尝试分析解释 知道风形成的原因思考并提出斜面作 用的假设讨论交流斜面模拟实验操作了解当我们对有的 事物的研究不能用 观察实验的方法时, 可以用跟它相似的 器材来替代,构成 模型或实验装置, 然后进行观察或实 验来进行研究,获

4、得结论。后记:认识事物的方法,在上一学期中已经讲过一些,本节课进步部的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认识模拟实验的用途,不断了解认识自然界的新事物。通过出示情景:“风的形成”的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模拟实验装置及发生的现象,知道了一些实验器材是如何替代自然情景的。2太阳、地球和月亮(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知道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位置、相互距离和运 动。 2初步知道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 3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认识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 难点:运用模拟方法认识月亮圆缺变化的实验操作。 三、教

5、学准备 三球仪模型、投影片、射灯或手电筒、乒乓球 四、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太阳、 地球、 月亮的 大小和 相互距 离(二) 地球和 月亮的 运动(三) 月亮圆 缺变化 的原因出示太阳、地球、月亮的挂图或投 影片 组织观察 归纳小结: 地球是一个很大的星球,约有 10832 亿立方千米,比地球大 130 万倍的是太阳,是一颗离地球约 1.5 亿千米远的星球,而离地球最近的 星球是月亮,约 38 万千米,体积也 是最小的,只有地球的 1/49,太阳 是一颗自己会发光的星球,地球与 月亮都是本身不会发光的星球,人 们平时所说的月亮光是月亮把照射 到的太阳光反射而形成的。出示三球仪模

6、型 演示指导观察 归纳小结: 地球和月亮都不停地在自转和公转, 而且这些转动都有一定的规律。 地球的自转是绕地轴由西向东转动, 公转是地球由西往东绕太阳转动; 月亮一面自转,一面由西往东绕着 地球公转,而且还跟着地球一起绕 着太阳转动。 三球有时也会转到一条直线上。提问: 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为 什么? 指导模拟实验注意选择太阳、地球、月亮的替代 物说一说: 三球的大小、位 置和相互距离观察: 地球和月亮是怎 样运动的?讨论 交流部分学生操作实 验组织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解释: 朔(新月) 、蛾眉月、上弦月、凸月、 望、凸月、下弦月、残月了解“月亮”被 “太阳”照亮的 部分有时多,有 时

7、少。说一说: 月亮圆缺变化的 原因后记:太阳、地球和月亮三个星球,同学们并不陌生,但对他们之间的运动关系却不是相当清楚,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一教学,采用三球仪模拟装置和生动形象的录象资料,很好地得到了解决,孩子们兴趣很浓。结合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交流给全班同学,更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太阳、地球和月亮(第 2 课时)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知道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 2初步知道日食和月食的种类。 3知道观察日食的方法。 4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以及举一反三的学习技能。 六、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日食和月

8、食的成因。 七、教学准备 光源、地球仪、小皮球、乒乓球 八、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日食和 月食的 成因组织复习: 三球是怎样运动的? 提问: 三球运动时,当太阳、月亮、地 球成一直线时,地球上的人观察 太阳或者月球,会发生什么现象?指导模拟实验归纳小结: 当月亮影子落到地球上时,在地 球上影子部分或附近的人,看不 到太阳,这就是日食现象。 当月亮进入地球影子时,地球上 的人看不见月亮,这就是月食现 象。三个星球成一直线的机会是很少交流回答思考 作出假设试一试: 太阳、月亮、地球 运动到成一直线时说一说(二) 不同的 日食和 月食现 象(三) 观察日 食的方 法的,所以不是每月

9、都会发生日食、 月食现象。一般情况下,一年可能发生两次 日食和两次月食。1指导日食形成的模拟实验 指导观察日食的真实照片 介绍“日全食”情况: 日全食开始以前,太阳光逐渐减 弱,月亮边缘慢慢侵入太阳的一 边,逐步扩大遮住的部分。遮去 的部分越多,天色越暗,当全部 遮住以后,天色完全暗了,但太 阳的周围外层会出现色球层、日 珥和日冕等。过了几分钟,月亮 边缘后面逐渐露出镰刀形的太阳 和明亮的阳光,渐渐太阳露出的 部分越来越多,最后复圆。一般 日全食 23 分钟,最长也不会超 过 7 分 58 秒。2指导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 指导观察月食的真实照片介绍: 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月食,但日 食绝不能用肉眼

10、直接观察,可以 借用一块深蓝、深绿或烟熏黑的 玻璃片,隔着玻璃看,或用一盆 盛有墨汁的黑水显示日影来观察。思考讨论: 日食与月食现象的 发生,有什么地方 相同?什么地方不 相同?日食包括: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月食包括: 月全食 月偏食看 P11 插图后记:关于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是一个教学难点,很抽象,教师充分准备了媒体进行解释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对日食和月食形成的种类,学生很感兴趣。这样,老师布置他们课后继续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他们热情很高。2太阳、地球和月亮(第 3 课时) 九、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知道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是用太阳的高度来表 示的。 2初步知道太

11、阳高度的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3初步学会几种测量高度的办法。 情感目标 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常识相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为直 观,从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探究自然的积极性。 十、教学重点难点 测量太阳高度的一些方法。 十一、 教学准备 投影片或挂图、竹竿、皮尺、太阳测高仪 十二、 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表示太 阳位置 的方法(二) 测量太 阳高度 的方法1提问: 一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与什么有关系?2出示“太阳在天空中不同位 置”情景的挂图或放映投影 片3讲解: 观察太阳的位置应该是每天的早 上、中午、黄昏等不同时间。科 学家是用太阳的高度来表示太阳 在天

12、空中所处位置的变化。太阳的高度是指太阳光照射到地 面上形成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1介绍: “拳测法” 即先右手握拳向前伸直手臂,后 用左手握拳架在右拳上,再抽出 右拳架于左拳之上至拳对准太阳 为好。“臂测法” 是眼沿着手臂至手指看,然后渐 渐前伸抬臂至对准太阳为好。“立竿测影法” 即在平地上垂直竖一根竿子,然 后测出影子长短,再计算角度。2指导制作太阳测高仪讨论 交流观察: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 中位置不同知道一些测量太阳 高度的方法试一试制作 测量 记录(三) 太阳高 度变化 与气温 高低变 化的关 系(四) 课后实 践活动组织观察 P14 下的统计图归纳小结: 一般情况下,太阳高度低时,气 温

13、也低,太阳高度高时,气温也 较高。要求课后连续一周测量一天中太 阳高度的变化,作好记录观察 比较、分析比较 分析 归纳后记: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要求让学生知道是用太阳的高度来表示的。并讲解了几种表示方法,特别是指导制作太阳测高仪,并进行测量不同时候的位置,他们相当兴奋,由于是动手操作,自行测定,故课堂气氛显得很高涨。3水的三态变化 (第l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水的蒸发与沸腾现象,认识它们的异同点。2初步知道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3知道水蒸气的性质。4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认识水的沸腾现象。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水的

14、蒸发与沸腾现象。水蒸气的性质。难点:蒸发现象与沸腾现象的不同。白气与水蒸气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湿布、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温度表等 四、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蒸 发 现 象1演示“湿布写字”,创设水 迹会发生变化的情景。 组织讨论: 水迹为什么不见了? 水变成了什么?2讨论: 你在日常生活中还遇到类似的例 子吗?3归纳: 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液态的水 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 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观察 讨论 交流交流:洒水车洒水、湿衣服变干(二) 沸 腾 现 象(三) 水蒸气 的性质1设问: 还有什么方法能使水变成水蒸? 讲解: 实验二的研究目的、要点、方法巡视指导3

15、组织讨论: 水面为什么下降了许多 ? 水到哪里去了?归纳: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当 水 被加热到100时,大量的水急 剧地转化为水蒸气,这种现象 叫做沸腾。4分析比较“蒸发”和“沸腾”现象 相同点: 都能使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 不同点: 蒸发时水是慢慢变成水蒸气, 蒸发发生在水面,在不同温度 下都在进行;沸腾是需要一定 温度,100C时,液体表面和内 部同时有大量液态水很快变成 气态的水蒸气。问题: 水蒸气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指导实验: 加热杯中的水,观察水蒸气 的颜色、气味,透明度等。小组实验 观察记录 交流: 随着水温的升高, 水中的气泡数会增 加,当水被加热到 100时,大量的 水泡从水中翻滚

16、到 水面。 讨论交流观察交流: 水蒸气是气态的 水,它是无色透 明的,没有气味。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盖上冷 的玻璃片,观察玻璃片上出现 什么。组织讨论:加热水时,试管口 冒出的白气是不是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凝 结成水。想一想,交流3水的三态变化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水蒸气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2初步知道人们是怎样利用水蒸气的力量做工。 3初步知道如何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去研究“怎样利用蒸气力量 来做工” 。 情感目标 通过对蒸汽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的深入讲述,倡导学生要学会 注意观察我们周围的一些自然现象,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蒸气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人们可以利用它来做工。难点: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去研究“蒸气力的利用” 。 三、教学准备水蒸气推力实验装置、蒸汽推动活塞模拟实验装置、蒸汽火 车模型、蒸汽轮机模型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水 蒸气有 力量1、教师按本页实验二的要求做 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