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707159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6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 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陈平原内容提要 在 20世纪的中国, 作为思想家及文学家的鲁迅,其业绩始终得到极大的肯定; 而作为学者的鲁迅,则相对不太受重视。5中国小说史略6 的开创意义固然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并在相关著述中被不断引用, 但鲁迅的学术理想、治学方 法,乃至其别具一格的述学文体,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兼具思想家、文学家与学问家的鲁迅, 其对于述学文体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被认可的程度,与现代中国学术进程密不可分。因此,本文所论, 希望借描述鲁迅述学文体的来龙去脉, 凸显现代中国学术历来被忽视的另一侧面。一 文体家的别择1933年 3 月, 鲁迅撰写日后被学界经常征引

2、的5我怎么做起小说来6。作家如此坦率地自报家门,且所论大都切中肯綮, 难怪研究者大喜过望。其中最受关注的, 除了 / 说到 - 为什么.做小说罢, 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 - 启蒙主义. , 以为必须是 - 为人生. ,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0,再就是关于 / 文体家0 的自述:我做完之后, 总要看两遍, 自己觉得拗口的, 就增删几个字, 一定要它读得顺口; 没有适宜的白话, 宁可引古语, 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 是不大用的。这一节,许多批评家之中,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 但他称我为 Stylist。最早将鲁迅作为文体家 ( Stylist)来表彰的, 当属黎锦明的

3、 5论体裁描写与中国新文艺6。可黎氏此文将 Stylist 译为体裁家, 将 / 体裁的修养0 与 / 描写的能力0 分开论述, 强调好的体裁必须配合好的描写, 并进而从描写的角度批评伤感与溢恶, 夸张与变形等。后者所涉及的, 本是文体学所要解决的难题, 如 今都划归了 / 描写0,那么, 所 谓的/ 体裁0, 已经不是 Style, 而是 Gener ) ) 这从黎氏关于章回小说 5儒林外史6 的辨析中, 也不难看出。倒是鲁迅关于 Stylist 的解读, 接近英文本身的含义。黎氏对 Stylist 的误读, 其实很有代表性,因古代中国作为文章体式的 / 文体0, 与西学东渐后引进的探究语言

4、表达力的 / 文体0(Style), 二者之间名同实异, 但又不无相通处。直到今天,中国学界谈论文体, 仍很少仅局限于语言表达, 而往往兼及文类。如此半中不西) ) 或者说中西兼顾) ) 的批评术语, 使我们得以将 / Stylis0 的命名,与 / 新形式0 的论述相钩连。就在黎氏撰文的前几年,沈雁冰发表 5读 3呐喊46, 赞扬鲁迅在小说形式方面的创新:在中国新文坛上, 鲁迅君常常是创造 / 新形式0 的先锋;5呐喊6 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 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 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鲁迅没有直接回应茅盾关于其小说 / 一篇有一#48#篇新形式0 的

5、评述, 但在 5故事新编6 的序言里,称此书 / 也还是速写居多, 不足称为 - 文学概论.之所谓小说0, 除顺手回敬成仿吾的批评, 也隐约可见其挑战常识、不以 / 文学概论0 为写作圭臬的一贯思路。你可以说沈从文、张天翼是文体家, 那是指其小说体式的讲究; 你也可以说茅盾的 5子夜6、5白杨礼赞6 和 5中国神话研究6 各具特色, 可那是体裁决定的。明显的文体意识, 使得鲁迅所撰, 即便同是小说、诗歌、散文、杂文, 表达方式也都很不一样。更重要的是, 这一 / 文体感0 背后, 有明显的文化关怀。汉魏以降, 中国人喜欢讲文章体式。合体式而又能创新, 这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可几乎所有的 / 文

6、章辨体0, 都侧重历史溯源, 而非逻辑分析,故显得灵活有余, 精确不足。这里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 重视具体经验, 而不太擅长抽象思辨; 但很可能还隐含着一种重要思路) ) 任何大作家的出现, 都可能打破常规, 重建文类边界。金人王若虚5滹南遗老集6 卷三七 5文辨6 中有一妙语, 大致表明了 / 文章辨体0 的意义及边界:/ 或问文章有体乎? 曰:无。又问无体 乎? 曰:有。然 则果何如? 曰: 定体则无, 大体则有0。认定 / 凡有文章, 倘若分类, 都有类可归0 的鲁迅, 关注的是那些不太守规矩、着力于另辟蹊径的作品。比如, 表彰俄国的 5十二个6 以及日本的 5伊凡和马理6 强调的都

7、是其 / 体式0 的 / 异样0, 或 / 格式很特别0。鲁迅本人的写作, 同样以体式的特别著称, 比如作为小说的 5故事新编6,以及散文诗 5野草6。5野草6 最初连载于 5语丝6时, 是被视为散文的 ( 虽然其中 5我的失恋6 标明/ 拟古的新打油诗0,5过客6 则是剧本形式, 可以直接转化为舞台演出)。等到鲁迅自己说: / 有了小感触, 就写些短文, 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0,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异口同声地谈论起散文诗来。鲁迅曾自嘲 5朝花夕拾6 乃是 / 从记忆中抄出来的0,/ 文体大概很杂乱0 l v。其实,该书首尾贯通, 一气呵成, 无论体裁、语体还是风格, 并不芜杂。要说文体上 /

8、 很杂乱0 的, 应该是指此前此后出版的杂感集。 5且介亭杂文6 中的 5 忆韦素园君6、5忆刘半农君6、5阿金6 等, 乃道地的散文,可入 5朝花夕拾6; 5准风月谈6 中的 5夜颂6、5秋夜纪游6 则是很好的散文诗, 可入 5野草6。至于5门外文 谈6,笔调 是杂文 的, 结 构上 却近乎 著作 l w。文章体式不够统一, 或者说不太理会时人所设定的各种文类及文体边界, 此乃鲁迅著述的一大特征。轮到鲁迅为自家文章做鉴定, 你会发现,他在/ 命名0 时颇为踌躇。翻阅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鲁迅全集6 第四卷的 5鲁迅著译书目6、第七卷的 5自传6、第八卷的 5鲁迅自传6 和 5自传

9、6, 其中提及短篇小说、散文诗、回忆记、纂辑以及译作、著述等, 态度都很坚决; 但在如何区分/ 论文0 和 / 短评0 的问题上, 则始终拿不定主意。称 5坟6 为 / 论文集0, 以便与 5热风6 以降的 / 短评0 相区别, 其实有些勉强。原刊 5河南6的 5人之历史6 等四文, 确系一般人想象中的 / 论文0; 可 5看镜有感6、 5春末闲谈6、5灯下漫笔6以及 5杂忆6 等, 从题目到笔法, 均类似日后声名显赫的 / 杂感0。将 5坟6 的前言后记对照阅读,会觉得很有意思。后者称, / 在听到我的杂文已经印成一半的消息的时候0 ) ) 显然当初鲁迅是将此书作为 / 杂文0 看待, 而不

10、像日后那样将其断为/ 论文集0; 前者则干脆直面此书体例上的不统一:/ 将这些体式上截然不同的东西0 合在一起, 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文章结集, 并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l x。反过来, 日后鲁迅出版众多 / 杂感集0,其中不难找到 / 违规者0。在 5二心集6 的序言中,鲁迅称:/ 此后也不想再编 5坟6 那样的论文集,和 5壁下译丛6 那样的译文集0, 于是百无禁忌,在这回 / 杂文的结集0 里, 连朋友间的通信 / 也擅自一并编进去了0 l y。其实, 不只是朋友间的通信,5二心集6 里,除作为主体的杂感外, 既 有论文(如 5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6)、演讲 ( 如 5上海文艺之一瞥6) 、

11、传记 ( 如 5柔石小传6) , 也有译文(如 5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6)、答问 ( 如 5答北斗杂志问6) 、序跋 ( 如 5 (艺术论) 译本序6) 等, 几乎无所不包。同样以说理而不是叙事、抒情为主要目标,/ 论文0 与 / 杂文0 的边界,其实并非不可逾越。鲁迅不愿把这一可以约略感知但又很难准确描述的/ 边界0 绝对化, 于是采用 / 编年文集0 的办法,避免因过分清晰的分类而割裂思想或文章。对于像鲁迅这样因追求体式新颖而经常跨越文类边界的作#49#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家来说, 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创举。在 5 3且介亭杂文4 序言6 里, 鲁迅进一步阐释 / 分类0 与 / 编年0 两

12、种结集方式各自的利弊, 强调 / 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 编年有利于明白时势0。/ 只按作成的年月, 不 管 文 体,各 种 都 夹 在 一 处,于 是 成 了- 杂. 0 l z) ) 如此纵论 / 古已有之0 的 / 杂文0,恰好与 5 3坟4 题记6 的立意相通。也就是说, 鲁迅谈 / 杂文0, 有时指的是 / 不管文体0 的文章结集方式, 有时讲的又是日渐 / 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去的0 独立文类 l 。学界在谈论鲁迅的杂文观时, 一般关注的是后者, 即作为文类的 / 杂文0 或 / 杂感0。像 / 论时事不留面子, 砭锢弊常取类型0 l |; / 我是爱读杂文的一个人, 而且知道爱读杂文

13、还不只我一个, 因为它 - 言之有物. 。我还更乐观于杂文的开展, 日见其斑斓。第一是使中国的著作界热闹, 活泼; 第二是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 第三是使所谓 - 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 在相形之下, 立刻显出不死不活相0 l ; 以及 / 不错, 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 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 也照秽水, 也看脓汁, 有时研究淋菌, 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看来, 是渺小, 污秽, 甚而至于可恶的, 但在劳作者自己, 却也是一种 - 严肃的工作. ,和人生有关,并且也不十分容易做0 l 等, 这些都是常被鲁迅研究者引用的 / 绝妙好辞0。我想提请注意的是, 作为文章结集方式

14、的 / 杂文0, 即 / 不管文体0 导致的不同文类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在 53华盖集4 题记6、53华盖集续编4 小引6、5 3三闲集4 #序言6、5 3伪自由书4 前记6 等文中,鲁迅明明将自家写作命名为 / 杂感0、/ 杂文0,可为何在各类自述文字中, 却又改用面目模糊的 / 短评0? 是否因意识到 5华盖集6 等其实是以 / 杂文0为主体的 / 编年文集0,而不是文章分类意义上的/ 杂文集0, 并因此做了区分, 目下不得而知。但鲁迅的 / 短评0 集之兼及杂文、散文、论文、书信、日记等文类这一事实, 提醒我们注意鲁迅文章的丰富性, 以及鲁迅 / 文体0 的多样性。前苏联汉学家谢曼诺夫

15、很早就提及这一点: / 把鲁迅的作品和中国现代文学放在一起研究, 就能特别明显地看出他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以及体裁的多样化0 m u。如只是涉及鲁迅短篇小说、散文诗、回忆记、杂文、散文等文类的成就,以及各文类内部的革新与变异, 自茅盾以降, 已有无数论述。我关心的是鲁迅的 / 论文0 与 / 杂文0 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希望将这一关注贯穿到语言层面。二 论著、杂文与演讲同样是文章名家, 周氏兄弟的 / 文体感0 以及写作策略却明显有别: 周作人是以不变应万变, 同一时期内的所有撰述, 不管是翻译还是创作,是散文还是专著, 笔调基本一致。鲁迅则很不一样, 不要说翻译和创作不同, 小说与散文不同

16、, 即便同是议论, 杂文与论文的笔调, 也都可能迥异。换句话说, 读周作人的文章, 可以采用统一的视点,而且不难做到 / 融会贯通0; 读鲁迅的作品, 则必须不断变换视点, 否则, 用读杂文的眼光和趣味来读论文, 或者反之, 都可能不得要领。后世关于鲁迅的不少无谓的争论, 恰好起因于忽略了作为 / 文体家0 的鲁迅, 其写作既源于文类, 而又超越文类。只读杂文, 你会觉得鲁迅非常尖刻; 但反过来, 只读论文和专著, 你又会认定鲁迅其实很平正通达。很长时间里, 我们习惯于将鲁迅杂文里的判断, 直接挪用来作为历史现象或人物的结论, 而忽略了杂文本身 / 攻其一点, 不及其余0 的特征。在尊崇鲁迅的同时, 违背了鲁迅顾及全人与全文的初衷 m v。/ 文化大革命0 期间编纂的三种鲁迅言论集, 即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编选的 5鲁迅论外国文学6( 北京: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2)、中山大学中文系鲁迅研究室编印的 5鲁迅论中国现代文学6( 广州:中山大学, 1978) 和厦门大学中文系所编的 5鲁迅论中国古典 文学6( 福州:福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