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潜能生的转化案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769642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潜能生的转化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个潜能生的转化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个潜能生的转化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个潜能生的转化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个潜能生的转化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潜能生的转化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潜能生的转化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潜能生的转化案例 潜能生的心态表现由我从教十多年来的实践观察所得,“潜能生”有以下几种心态:逆返心理、应付心理、恐惧心理、厌学心理、归纳到一点就是不愿与家人、老师、同学沟通;同时,又一贯受人歧视,嘲笑、指责,因此形成了孤僻、粗野、不合群的个性,也失去应得的关心和爱,这些都无疑成为了他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三、潜能生的心理行为特点1、贪玩,缺乏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随之产生厌学心理,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战胜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思想行为,且意志力较差。 2、自卑与自重共存。表现为当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后,自卑心理产生并得到增强。有时他们为了满足个人的自尊,故意和

2、教师对着干,表现自己的能耐,并把打架,违反纪律当成英雄行为,以此为资本炫耀自己,达到心理平衡。3、用对立保护心中的疑惧。他们认为教师的教育是故意找麻烦,家长的教育是嫌弃他们,同学的帮助是嘲讽他们,从而保持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如果谁“触犯”了他们,他们 就会采取粗暴无理的行为。4、感情用事,服软不服硬。一旦有人对他们表示理解,爱护,帮助和支持,便很快与这个人交上朋友。1.优化课堂,激发兴趣。受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地主动,提高效率。学生英语成绩一旦落下,就会产生

3、厌学情绪,上课不集中精力听讲,而且还会在课堂上捣乱,使教学活动受到影响。为了让他们逐步的喜欢上英语、学英语,我采取了由易到难,由游戏到教学的方法,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这门语言。潜能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潜能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词而激动,我也为他们的一点点的进步而兴奋不已。这样潜能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潜能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延长潜能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我常结合课文做些游戏,教点歌曲,听听录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

4、。课堂上将好潜能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潜能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2.列计划,定目标。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我就及时地帮助他们列出学习计划。由于他们基础较差,接受新知识较慢,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做好课前预习,做到“笨鸟先飞”。在课后也及时的督促他们进行复习和巩固。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潜能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潜能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让他们经常达到自己的目标

5、,并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同时利用班级和同学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进步。鼓励优秀生主动与潜能生结对子,帮助潜能生进步。并不断的加强班级凝聚力,利用集体给他们加压,使潜能生意识到自己成绩的落后会给班机拖后腿,为了班级荣誉致使他们会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成绩。3.家校配合,共同督促。对于潜能生的转化单独依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有部分家长自身就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他们不会再提高,能够上完中学就不错。这种思想对潜能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潜能生转化的思想障碍。因此,学校应多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首先恢复他们的信心。对于潜能生来说,要想进步自然要付出的更多。在校期间由老师督促,回家之后也要做大量的

6、听、说、读、写训练。这些的督促与完成就要靠家长的支持了。只有学校与家长能够配合起来,共同的努力,潜能生的转化工作并不难进行。在管理初二(2)班的过程中,碰到一些着实令我头疼的学生。尤其是初二的下半年,学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具有很明显的不稳定性。下面我仅就其中一位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案例背景:于信,男,15 岁,初二学生,与父亲、母亲、奶奶一起生活。刚上初二时学习成绩属于下游,课堂上几乎看不到他举手,经常脑袋走神,不回答老师的问题,小组活动游离在讨论之外,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自习课经常故意大声喧哗以引起学生注意,经常撒谎,班级集体活动不积极参与,属于上课无精打采下

7、课生龙活虎的类型。诊断分析:一、对学生的表象分析:1、家庭因素。于信是家中的独子,而且是家族中的唯一男孩,自小由奶奶带大,对其百般宠惯和溺爱。父亲在外打工无时间和孩子交流,更谈不上教育。母亲在家务农,由于奶奶护短,当妈妈对其进行管教时,他就用沉默对抗。奶奶不仅护短,而且还经常偷偷给孙子零花钱。过多的零用钱使他有了大手大脚、爱请客、爱摆阔的习惯。整个家族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他的身上,他承受的压力很大,形成了较为强烈的逆反心理。2、个性因素。胆子大、任性,曾经在五年级时由邻居家孩子带到网吧上网数天,家人知情后对其教育并看管才断了上网的念头。别人不敢做的他敢背着父母做,做事不考虑后果。有时听不进规劝

8、,喜欢我行我素。3、青少年心理因素。精力充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好面子。二、对学生心理状态分析:1、意志薄弱。于信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行为自觉性差,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提醒才能认真上课。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对其他任何班级事务同样漠不关心,认为班级、同学与他无关。2、心理疲劳。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做事懒散无力,没有一个 15 岁学生应该具有的那种飞扬的神采。3、精神消沉。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关心自己的学业,整天昏昏噩噩,消极混世,颓废。没有信念、抱负,不考虑自己的理想、前途,得过且过。4、思想狂热。对新鲜事物特别喜欢,

9、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凡属能出风头的事,都要去做,不考虑后果,多次违反校纪校规。心理辅导及教育过程:1、重情感交流,消除心理隔阂第一次交流是因为他课间与同学疯打闹,与他在走廊谈了他这样做对自身及对班级的影响,谈话的结果是,沉默许久的他满口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因此谈话算是圆满结束。第二次交流是科代表说他没完成作业。当时与他达成协议:语文英文必须完成,数学可以选择自己会做的题,每天可以少做。可是没几天,违纪、不写作业的老毛病重犯。于是走廊上、校园内经常会有我和他的影子,我对他常关注,常谈话,但稍不关注他又滑到起点。2、借家长之力,改掉不良习惯对于信的教育一直没有很大的起色,我想到借助家长的

10、力量对其进行教育、监管。请家长到校一起探讨对于信的有效家教方式。我建议父母应该利用周末时间带他出去游玩,一起玩乐,一起交流玩乐时的感受,让他逐渐变成一个能与家长沟通的孩子,首先解决家长无法与孩子沟通的难题。在谈到如何纠正于信的不良学习习惯及爱花零用钱时父母有些无奈,尤其是零用钱,母亲因碍于婆婆的阻挠而无力进行正常的家庭教育(婆婆已接近 80 岁),一个劲的拜托我在学校多管教。不管如何家长的作用还是有些效果的,此后于信的头型由原来的“火焰头”变成了小平头,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大有好转。3、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习热情我将于信的情况给每个任课老师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让老师们常关注他,对他的微小进步都

11、要及时予以表扬。在数学课上,我经常会设计梯度较小的题给他做,让他慢慢找到尝试成功的快乐,收获愉悦,找回自信。渐渐地,课堂上看到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把手举得越来越高了。4、用小组互助,培养集体荣誉感班级中的 8 个小组是互相竞争的,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况都会在小组考核中体现。于信几次给小组扣分,无形中就有压力,(与他交流时他说很在乎小组的考核,也想给小组加分)我安排他与组长同桌,并告诉组长要经常帮助他,督促他。对小组的考核,我有个小组和谐加分。小组讨论时,若有同学不参与发言,是不给加分的。前几次因他不发言小组一直没有加分,后来他开始发言了,看到因为他的参与给小组加分,他很骄傲。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找

12、回了他缺失已久的集体荣誉感。5、开主题班会,点燃希望之光为了巩固、增强于信的自信,我设计了“找优点”的主题班会,发动同学们寻找他的优点。这是一个师生彼此了解的好机会。我在这次班会中还真有不少意外收获!没想到学生是如此的坦诚,对于信的表扬是如此的慷慨。有说他爱劳动的,有说他工作负责的,有说他变得爱问问题了,有说他性格开朗的。大家在叙说的时候我不时看看于信的表情,由原来的不好意思,开始变得脸上有些笑意,身子也慢慢坐直了。在班会结束时我突发奇想说:“一个月后同学们要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于信的变化,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我看到于信的表情有些不自然,或许他有了些压力了!这个主题班会,不仅

13、使更多的同学看到了他的优点,点燃了于信学习的希望,无形之中全体同学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这些过程中,我所看到的是,于信变得比以前懂事了,开始想方设法给小组找加分的机会了,经常会主动站起来问问题了,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得更好了。我期待着他慢慢成长。从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1、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在语言智力、空间智力、内省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等 8种智力中,学生不可能是 8 种的同时拥有,而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出色的,都是可变化发展的。如果我们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

14、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学生,就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所以,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就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决不能把学生理解为一成不变的东西。2、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如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便可进入一个健康而又稳定的发展时期。若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只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很少注

15、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3、要以对孩子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成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初二学生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孩子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视

16、而不见,置若罔闻,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压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4、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和全方面的教育,建立全员参与、全科渗透、全面关注、全面展开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探索从教师到学生、从校内到校外、从学校到家庭、齐抓共管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勇于担当主力军,不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