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偏振性质-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学实验室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89825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0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偏振性质-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学实验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光的偏振性质-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学实验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光的偏振性质-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学实验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光的偏振性质-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学实验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光的偏振性质-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学实验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的偏振性质-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学实验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偏振性质-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学实验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普通物理實驗講義 2014-04-28 1 / 9 光的光的偏振偏振性質性質 目目的的: 1. 觀測線偏振光通過偏振片的穿透率變化。 2. 觀測垂直偏振以及平行偏振兩種現偏振光,在不同的入射角之下,反射率的變 化。藉此測量,可具體了解當入射角為Brewsters Angle時,平行偏振光的反射將會 下降至最低值。 原理原理: 一、 Malus定律 光是電磁波的一種,而電磁波的偏振方向,則是定義為電磁波的電場震盪方向。在真空中或者在 均勻的介質當中,這樣的偏振方向是與電磁波的行進方向互相垂直的。如圖一(a),電磁波的行進 方向是沿著 x 軸,而其偏振方向則為 y 軸的方向。表示偏振方向的方法,

2、通常是在垂直於電磁 波行進方向的平面上,以電場震盪方向與某個參考方向的夾角來表示。如圖(b),如果以 y 軸為 參考方向的話,此電磁波的偏振角度為 0。 不過,在自然界當中常見的光波(或者電磁波),其電場的偏振方向通常是充斥在每個角度上 的。換句話來說,在同一道光束當中,是由許多角度方向的電場共同組成的,如圖二(a)。這樣的 電磁波,其偏振特性被描述為非偏振的(unpolarized),例如太陽光、炙熱燈泡所發出的光等 等。如果光束的電場只沿著單一角度進行震盪,則以偏振特性而言,這個光束的通常被稱為線 性偏振的光(linear polarized light)。線性偏振的涵義,是以面對線性偏振

3、光的行進方向來觀 察時,隨著時間的演變,電場是在一條線的方向上進行往返震盪的,如圖一(b)。 圖一、(a) 電磁波的電場E與磁場B的關係。(b) E在垂直面上的震盪方向。(摘自 Halliday:“Fundamentals of Physics“) 圖二、(a) 非偏振光的電場E震盪方向。(b) 任一個電場E皆可以垂直的兩個分量來表示。(摘自 Halliday: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普通物理實驗講義 2014-04-28 2 / 9 如果以向量來解析的話,電磁波的電場也可以看成由是互相垂直,而且頻率、波長是相同的兩個 電場分量所合成的。以線性偏振波的例子來說,

4、這兩個電場分量又必然是得維持0或90的相 位差。如果這兩個電場分量的相位差是其他的角度,則所合成的電場方向將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這樣的電磁波則被稱為圓偏振的(circular polarized)或者是橢圓偏振的(elliptic polarized) 的電磁波。 偏振片(polarizer)是經常運用來獲得線性偏振光的工具之一。這種元件可以對入射光束的 電場進行選擇,僅讓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束通過,如圖三(a)。而與其垂直的偏振光束,則可能被吸 收或者引導到其他的方向。這樣的元件也有數種不同構造,分別應用了不同的設計原理,以適合 不同的使用需求。圖三(b)為常見之偏振片產品,也是本實驗所使用的偏

5、振片種類,對應於圖三 (a)中的Polarizing sheet,其中垂直方向的線條代表可以通過的電場震盪方向。 如圖四,有一道非偏振光(un-polarized light)依序通過兩片偏振片。每個偏振片可以讓電場通過 的偏振方向,即為圖中穿透軸(Transmission axis)所指的方向。這兩個偏振片的穿透軸方 向,是互相有一個夾角。 如前所述,非偏振光在通過第一個偏振片之後,會先成為一束線性偏振光。假設在通過第一個 偏振片之後的電場振幅為0E。而第二片偏振片的穿透軸方向,因為與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有一夾 角,最後通過的電場振幅將成為0cosE。 而光束的亮暗與否,是與光束的功率密度是相關

6、的,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之下,光束(或者電磁波)所傳遞的功率。而電磁波所傳遞的功率是以Poynting Vector : 01SEB 來描述的。在實際的實驗當中所能測量到的光強度,為Poynting Vector在時間上的平均值,或為avgS。通常稱為此光束的強度(Intensity)。 因此,通過第一個偏振片之後,光束的強度即為 2 20 002cIE。而在通過第二片夾角為的偏振片之後,其光束的強度則成為 2 220 0cos 2cIE。或者為 2 0cosII。 (1) 此式,式(1),即為 Malus 定律。 (a) (b) 圖三、 (a) 非偏振光通過偏振片(polarizing

7、 sheet)之後的偏振方向。(摘自 Halliday:“Fundamentals of Physics“) (b) 常見之偏振片產品。(摘自 Newport) 普通物理實驗講義 2014-04-28 3 / 9 二、Brewsters angle 光波是電磁波的一種,而電磁波的偏振方向,則是定義為其電場之振盪方向。當光波前進時,電 場的偏振方向可能為垂直光行進方向的任一角度。通常我們用兩個相互垂直之分量,來定義其偏 振方向。這兩個分量為: 水平偏振方向(綠線) - 電場振盪方向平行入射面 垂直偏振方向(紅點) - 電場振盪方向垂直入射面 入射面則是入射線、反射線與法線所構成之平面,如圖五(a

8、)所示。 當光波由折射率 之介質入射至折射率為 之介質表面,水平偏振光與垂直偏振光的反射程度是 不太一樣的。如果 = 1、 =1.5,隨著入射角之變化,兩種偏振光之反射率變化會如圖五(b)所 示。 圖四、 Malus定律的示意圖。(摘自 Serway:“Fundamentals of Physics“) 普通物理實驗講義 2014-04-28 4 / 9 圖五(b) 圖五(b) 之橫軸表示入射光波之入射角度,縱軸表示其反射率。當入射角逐漸增大至Brewsters angle 時,水平偏振光之反射率為0。此時,反射光僅有垂直於入射面之電場方向(紅點),而沒 有水平偏振之電場方向 (綠線),如圖五

9、(c)所示。換言之,此反射光為線性偏振光。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這個入射角為 時,反射線恰會與折射線相互垂直。 實驗儀器:實驗儀器: 1. 半導體雷射(含電源與支架,如圖七) 2. 偏振片,直徑 5 cm,固定於不可改變角度的支撐架,2片 3. 偏振片,直徑 2.5 cm,固定於可改變角度的支撐架,1片 (如圖九) 4. 滑軌一隻、載台五個 5. 支撐棒、支撐座五組 6. 偵光器(含電源)1個(如圖八)、桌上型電表1個 普通物理實驗講義 2014-04-28 5 / 9 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半導體雷射的功率大約為 5 mW。為避免對眼睛的視網膜造成傷害,請勿將眼睛直接正對 雷射光束,或者注

10、視照射於物體表面的雷射光點。 偏振片III (Polarizer III) 的刻度分為主尺(外圈)與附尺(內圈)兩部分。 主尺的最小刻度為 2,標示為1的刻度代表10。 附尺的30小格涵蓋主尺29小格(即58)的範圍。 附尺移動的角度,其讀出的方法與游標尺的讀法類似。如下: 1. 首先觀察附尺之零度刻度,介於主尺的哪兩個刻度之間。然後以較小的刻度為A。 2. 觀察附尺的哪個刻度與主尺的刻度重疊。然後將附尺的刻度讀出為B。 3. 此時偏振片的旋轉角度為2 30BA (度)。 實驗實驗內容內容: A. 組裝實驗設備 整個實驗的架設,可參考圖六之照片。組裝時的細節,請參考下列幾點的說明。 圖六、實驗

11、器材。 圖七、 半導體雷射(LD: Laser Diode)。 圖八、 偵光器 (PD: Photo-diode)。收光孔的前面以膠 帶黏貼之紙片,使得最後照射在收光區域上的 光強度降低。以避免偵光器因為光強度過強而 發生飽和的問題。 圖九、 偏振片 III (Polarizer III)之刻度。外圈刻度為主 尺,內圈刻度為附尺。附尺會隨偏振片 III 轉 動。 普通物理實驗講義 2014-04-28 6 / 9 1. 放置各元件之位置與高度 偵光器與半導體雷射,分別放置於滑軌最外側的兩個滑動基座上。 半導體雷射的光束高度,是所有其他元件高度的基準。主要的調整要求,為可以照 射在偵光器的收光孔

12、中央,並且可以通過其他三個偏振片的中心位置。此光束的方 向,最好與滑軌的方向平行。 2. 偵光器的組裝 將偵光器的電源接於110VAC的延長座 將兩條電壓輸出線連接於桌上電表。黑色為地線,紅色為電壓訊號線。電表功能請 設定為DCV。 偵光器所測得之光強度將以類比電壓輸出。光強度越強,電壓越高。 3. 半導體雷射 將其電源接於110VAC的延長座。通電後,雷射光將隨即輸出。 請注意雷射安全 ! 在通電之前,可以用紙張或手掌遮擋住雷射光的方向,以確定雷射光不會照射 至意料之外的方向。 B. 測量各元件的偏振特性 實驗中所使用的半導體雷射、偏振片等,分別有其特定的偏振角度。角度固定的偏振片有兩 片,

13、分別為偏振片I與偏振片II,其穿透軸則分別為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半導體雷射所輸出 的光束,則有某個偏振方向的較強的特性。在本實驗中,此偏振方向已經大致設定在約與水平夾 角45度的方向。 在本實驗的操作中,請利用角度可以改變的偏振片:偏振片III(直徑為2.5公分),利用 其支架上的角度刻度(如圖九),測量並記錄半導體雷射光束的偏振方向,以及其他兩片偏振片的 穿透軸方向。 對於上述三個元件的測量,操作步驟建議如下: 1. 先確認雷射光可以直接照射到偵光器的收光孔。 2. 實驗元件的相對位置,以光束行進的方向依序為:(可參考圖四) 半導體雷射待測的偏振片(偏振片I或偏振片II)角度可以改變的偏振片

14、III 偵光器 3. 測試並調整照射於偵光器的光強度,使其強度的變化可以被正確地測量 光強度過強時,偵光器會發生飽和的現象,無法將光強度以更高的電壓讀數反映出 來。 而光太弱時,偵光器與電錶所輸出的讀數會太過粗糙,無法反映精細的強度變化。 先粗略旋轉偏振片III的角度(約旋轉180的範圍),觀察電表上所顯示的電壓訊 號是否有飽和的現象,以及觀察電壓訊號的極大值為多少。 訊號飽和發生時的情況,是在某一個角度範圍之內,電壓訊號會一直維持在最大值。 此時代表入射到偵光器的光強度過大,必須將入射至收光孔的光強度降低。 在收光孔之前黏貼紙片或黑色薄片,可以將進入偵光器的光強度降低。 4. 紀錄偵光器所測

15、得之背景光強度。 將雷射光遮住,只讓偵光器偵測雷射光之外的室內光線。 之後對光強度所測得之數據,必須減去此背景值以進行修正。 5. 改變偏振片III的角度,紀錄每個角度下的電壓讀數。 以角度為橫軸、輸出電壓為縱軸,繪製數據圖 建議角度改變的範圍越接近360越好。 6. 由數據圖推算半導體雷射的偏振特性,以及偏振片I、偏振片II的穿透軸的角度。 普通物理實驗講義 2014-04-28 7 / 9 C. 三片偏振片的系統 將B部分實驗所使用的偏振片I與偏振片II,置放於雷射光源與偵光器之間。偏振片I與 偏振片II的穿透軸角度大約相差90,因此偵光器所測得的光強度數值應該是很小的。本部分的 實驗,請再將角度可以改變的偏振片III,放置於偏振片I與偏振片II之間。改變偏振片III的 角度,觀察並紀錄偵光器所測得的光強度變化,如圖十所示。 操作步驟建議如下: 1. 先確認雷射光可以直接照射到偵光器的收光孔。 2. 測試並調整照射於偵光器的光強度,使其可以被正確地測量。 入射至偵光器的光強度,請依B部分實驗的方法進行調整。 3. 紀錄偵光器所測得之背景光強度。 4. 改變偏振片III的角度,紀錄每個角度下的電壓讀數。 並以角度為橫軸、輸出電壓為縱軸,繪製數據圖 建議角度改變的範圍越接近360越好。 D. 應力檢視 1. 實驗架設如圖十一 延續C部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