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主题二(新)选择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89014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主题二(新)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主题二(新)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主题二(新)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主题二(新)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主题二(新)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主题二(新)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主题二(新)选择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历史选择题练习(主题二)高一历史选择题练习(主题二)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 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 于直接史料的是: A 史记B孟姜女传说 C商朝卜辞D 资治通鉴 2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同一时期是少见的。从下面的青铜器皿 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A礼器和兵器B农具和酒器C礼器和农具D兵器和农具 3在距今约 38503550 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考古学家在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 一些刻画的带有象形意味的符号,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在 3550 年

2、前已进入文明时代 B中国成熟文字在 3850 年前已产生 C这些符号可能是中国甲骨文源头D中国是最早产生古代文字的国家42006 年 8 月,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亚述文明的专题展览活动。其中展出了许多泥板文书。这种泥板上的文字应该属于:A圣体字 B楔形文字C印章文字 D甲骨文 5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文字中,最早使用拼音文字 的地域是A古埃及 B伊朗 C古印度D古希腊 6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秦朝 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 A小农经济的兴盛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工匠水平的高超 D中央集权制的 确立 7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和古罗

3、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 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 ,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 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 。这反映出那时的公民社会是:A等级社会 B平等社会 C民主社会D专制社会 8翦伯赞诗写道:“汉武雄图载史篇,征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 五十年。 ”作者认为昭君出塞: A加强汉族与匈奴之间和平交流B是我们汉民族有史以来奇耻大辱 C让匈奴心甘情愿臣服汉朝天子D没有改变匈奴与汉朝的紧张关系 9.远古时代中国就产生了姓氏,但姓氏各具不同的功能,姓氏逐渐合二为一是在: A. 原始人群时期 B. 母系氏族时期 C. 父系

4、氏族时期 D. 秦汉时期以后 10.人类在演化进程中,形成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各人种的主要因素是: 自然条件的差异 不同的地域 遗传基因不同 饮食结构不同 A. B. C. D. 211世界三大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最初分布的地区是: A亚洲、非洲、美洲 B亚洲、欧亚、非洲 C亚洲、非洲、澳洲 D亚洲、美洲、欧亚 12比较下列世界人种分布图 ,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黄种人分布区域不断扩大 B.分布区域扩大最显著的是白种人C.世界人种只有三种 D.黑人分布区域的显著变化始于 20 世纪图例: 黄种人 白种人 黑人 13右图是近代以来发展中国 家与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对比 图。该图所反映

5、的主要信息包 括: 世界人口总体上呈发展趋势 20 世纪 50 年代起,发展中 国家的人口出现了迅猛增长的 态势 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并出现负增长的趋势 人口增长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A B C D 14随着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市民阶级逐渐发展成为一支新型的政治力量中 产阶级。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个阶级的是:A. 作坊主 B.僧侣 C. 商人 D. 银行家 15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中产阶级主要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而发家 致富。构成中产阶级的主体是: A依靠知识致富的知识分子 B掌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 C凭科技发明而发家的科学家 D经努力奋斗而事业有成的劳动者

6、16.在周口店猿人洞穴的山顶上洞穴里,发掘出约五万年前的骨器中有兽骨磨成的骨针, 似乎已有简单的缝纫。距今一万年内的西 阴村和大赉店(河南濬县)的遗址都有纺 轮,骨针、骨锥在仰韶文化各遗址都有, 据此可判断: A.我国旧石器时代就有纺织与缝纫业 B.我国最晚到新石器时代有了纺织与 缝纫业2020 世纪世纪1515 世纪世纪纺轮 骨针 骨锥3C.纺织与缝纫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已是 一种普遍的手工业 D.骨针和骨锥的发明成为衣服缝制的滥觞 17服饰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我国造成各地区服饰的差异主要 取决于:各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的不同 自然资源所提供的物质原料不同 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 人们

7、的等级观念不同A. B. C. D. 18.服饰既是人生存的基本要求,又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明清官服正 中补子上的图案有的为团龙,还有的为麒麟、仙鹤等动物。这主要 体现了服饰的作用是:A.护体御寒 B.遮羞装饰 C.表明身份等级 D.明确职业分工19. 右上图为中国历史上所称的“胡服” 。 史记赵世家曾记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 提倡“胡服以骑射”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 胡服”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现代的衣裤可能源于胡服 B. 胡服源于北方游牧民族 C. 服饰的变化反映民族的融合 D. 中原的传统服饰完全被少数民族异化 20.服饰面料的变化,反

8、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右下图的化纤 面料产最早生于:A. 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 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21 (2008 上海)服饰有实用功能、标识功能、装饰功能等,以下古 语能体现服饰装饰功能的是: A.“衣,依也 B.“衣,隐也” C.“衣服,所以表贵贱也” D.“衣,身之章也” 22人类服饰面料的变化:兽衣蚕衣棉衣尼龙、混纺纳米。这一历 史演变的过程充分说明了: A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人类服饰消费观念的变化 C服饰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D服饰在人们生活中变得愈加重要 23丝绸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早在商代甲骨 文中就出现了“丝”字,这表明:我国至少在商代

9、就已经出现了丝织品 商代的普通百姓都以丝绸做服装面料 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特别发达 丝织业是中国古老的家庭手工业之一 A B C D 24汉族饮食结构以粮食为主,而蒙古族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出 现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 A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 B口味喜好和生产方式 C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 D物产资源和烹调习惯甲骨文甲骨文“丝丝”425 礼记中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 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从本质上看,这说明了: A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的作用 B饮食之礼起到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 C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 D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贵贱的观念 26俗话说:

10、“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A山民只能从事林业和狩猎生活,渔民只能从事渔业B一定的地理环境决定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C一定的地理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生活资料来源 D一定的地理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生产资料来源 27中国基本实行聚餐制,西方则以分餐制为主。中西方饮食方式上的差异说明了: 中西方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传统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民族心理 中西方存在着不同的烹饪方式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饮食结构 A. B. C. D. 28陕西省的韩城市的党家村,路旁一个门宅挨着一个门宅,看上去大而坚固,修饰 讲究,十分气派。当地人说:“我们这里把门宅称为门楼,它在房屋建筑中占有十分 重要

11、的地位。门楼修建的好坏显示出这个家庭的富有程度。 ”这反映了建筑的: A礼仪功能 B等级标识 C安全因素 D舒适要求 29右图中的居住格局汉代时已渐成熟,唐代时广泛使用。你认 为它创设之初反映了的人伦观念是: A原始同族杂居 B聚族而居,数世同堂 C以爱情为基础组成核心家庭 D宗法制度上尊下卑 30下列中国传统的民居中,最接近原始居住形态的是:31由上图可知,影响人类居住形式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力水平 自然条件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A. B. C. D. A A (陕北窑洞)(陕北窑洞)B B (蒙古包)(蒙古包)C C(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D D(徽州民居)(徽州民居)532右图是位于美

12、国纽约曼哈顿的伍尔沃斯大厦,高 241 米,1913 年竣工,是当时世 界上最高的建筑。现代摩天大楼的崛起,其必要的条件是:A.电力工业的发展 B.钢铁工业的发展C.建筑技术的发展 D.城市化 的发展 33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在全国 范围内修建了统一的驰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 网络(右下图) 。秦朝“车同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统一战争中调遣军队 为了加强在政治上的统治 为了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为了使全国的财富调运首都 A. B. C. D. 34.人类最早的水上交通设施是: 浮桥 吊桥 索桥 木桥 A. B. C. D. 351814 年,英国人斯蒂芬逊 制造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这项重大发明的 巨大作用是: A.奠定了机器制造业的基础 B.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C.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D.英国海上霸权的地位更加牢固 36到 19 世纪末,欧美发达国家都相继实现工业化,各国铁路和公路的里程不断延伸。 以下关于这个时期铁路和公路的里程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A.奠定了世界现代化的基础 B.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C.形成了立体交通网 D.加快世界大战的步伐 37在机械动力发明以前,人类所能使用的动力有: 畜力 自然力 蒸汽动力 人力 A. B. C. D. 38人类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