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合红色旅游市场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661519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整合红色旅游市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整合红色旅游市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整合红色旅游市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整合红色旅游市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整合红色旅游市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整合红色旅游市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整合红色旅游市场内容摘要:整合,就是一种媒介、一种优化、一种组合、一种保障,是实现旅游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其本质上,则是一种创新、一种旅游理念、行为和产业的创新。提出整合问题,确定整合目标,实施整合措施,完成整合任务,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色旅游 整合问题 研究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中红色旅游日益受到青睐。红色旅游是以我国现代革命史迹为主要资源,将现代革命史迹所在区域作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从而把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一方面红色旅游方兴未艾,要构建产业化格局;另一方面红色旅游又要克服各种困难,满足多方面需要,打造旅游特色精品。

2、二者之间迫切需要一种可行的“桥梁”进行承接。 “整合”概念的产生恰逢其时,呼之欲出。 关于整合的功能 从旅游角度分析,整合功能是一种最重要的功能,它是实现旅游目标的手段。它存在于旅游研究、开发和发展的全过程当中。一般来说,整合功能就是一种媒介功能、一种优化功能、一种组合功能、一种保障功能,而其本质上,则是一种创新、一种旅游理念、行为和产业的创新。而这些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作为媒介功能,整合反映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利益趋同性。它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游客对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的满足连接起来,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筛选、主题的挖掘、产品的设计、景点的开发,来实现红色旅游资源对于旅游市场

3、的吸引力。 作为优化功能,整合反映了同类事物内部之间重要性、代表性、基础性、全局性、关2联性的差异,在比较与优胜劣汰中,它能够达到红色旅游实现途径的最有效选择,达到红色旅游目标的最佳定位、达到红色旅游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作为组合功能,整合反映了事物的同质化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共同的主题下,相近内容、相临地域的、同样具有典型开发价值的红色资源可以成为同一类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组合和开发应用的基础。 作为保障功能,整合反映了事物发展的确定性。如果说,红色旅游是一个政治工程、经济工程、文化工程、社会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那么,它可以确保红色旅游出精品、出品牌、出效益。 关于整合的目标 整合目标的确

4、定应当体现宏观的统筹性、选择的多样性、数量的广博性、地域的宽泛性、效益的综合性、形象的鲜明性。 整合规划 红色旅游规划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龙头。整合规划,就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行分级规划,分级负责,分步组织实施,着力打造重点红色旅游区、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使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同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整合领导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功能独特、系统复杂、难度很大的工作,涉及的部门和地

5、方较多,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3整合资源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及相关资源极其丰富。从红色资源内部来说,不仅仅要整合物质资源,还要整合精神资源、文化资源;不仅要对本地资源进行整合,还要推进所有红色景区的资源整合。从红色资源外部来说,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整合相关资源。 整合区域 发展红色旅游面对两个课题:一是如何在贫困落后、交通不便、分属于不同行政单位管辖的革命老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价值,更好地发展老区经济。二是在2004 年 12 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规定,相同

6、主题的重大项目,原则上全国只建设一个的前提下,如何跨越若干行政区进行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 实践证明,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共同的发展思路应当是:进一步扫除影响旅游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省市多方跨域协调,跨区合作,打造“红色旅游链”,携手共创整体“红色”旅游品牌,走红色区域旅游联合之路,共同做大区域旅游蛋糕,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共同发展。 整合效益 发展红色旅游应当注重综合效益,将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将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探索一条产业良性循环之路,最终,

7、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整合形象 红色旅游必须确立主题,树立形象。主题形象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过程中所积累、遗存下来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的精髓和依据。突出旅游主题形象,能够反映自身特色,推动宣传4促销,实现红色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张。 关于整合的任务 当前,整合红色旅游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整合”的角度,建设 “五大工程”,即精品工程、配套工程、保护工程、宣传工程、产业工程。首先,在精品工程建设上,要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从打造“经典景区”入手,重点推出“精品线路”,着力培育“重点旅游区”,形成从全国到省和地级市的红色旅游发展的大

8、网络和大格局。 在配套工程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综合改造现有各类配套基础设施,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水平,使其满足日益增长的红色旅游配套需求。 在保护工程建设上,一要做好抢救工作。加强对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和整理。二要做好保护性开发工作。加大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使重要的文物、遗址、文献、建筑等得到妥善保护。 在宣传工程建设上,主要是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四大媒体,合力为发展红色旅游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在产业工程建设上,要根据红色旅游的特点和要求,在景区的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转变观念,改革落后的管理体制,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各方面积极参与红色

9、旅游的开发经营。 关于整合的实施 统筹规划 统筹规划,就是从五个层面上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进行宏观控制。首先,进行全国的总体规划编制。其次,进行区域性规划编制。再次,进行地区规划编制。省及省5辖市要按照纲要确定的原则,制定富于本地特色的红色旅游规划。第四,进行保护规划编制。避免因计划不周造成建设性、利用性破坏。第五,做好专业规划衔接工作。特别注意协调好红色旅游与相关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文物保护等规划的衔接。 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就是有组织计划、积极主动、持续不断、富有成效地推进红色旅游的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着眼和服务于全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10、明确各级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推动红色旅游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扶持。要坚持多方参与的原则,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坚持重点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革命文物保护和经营,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宣传推广。在对红色旅游进行宣传报道、系列推广活动的精心组织、产品和品牌的宣传推介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组织得力、参与广泛、效果显著的推广体系。 整合资源 整合资源,就是实行统筹协调,形成综合优势,通过各级各类资源的综合开发,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各具特色的区域、线路和复合性旅游产品,增强红色

11、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一要对遗迹、文物等革命史迹按照旅游发展规律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和旅游景点、线路和景区的重组;二要以井冈山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为核心,对在精神内涵上与之具有共性的革命精神进行归类、提炼和升华。三要把资源保护与产品开发结合起来。 6整合相关旅游资源。突出抓好红色旅游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整合,形成红绿(生态旅游)结合、红黄(文物文化旅游)结合、红俗(民俗旅游)、红蓝(海滨旅游)结合,旅游区、旅游线、旅游点有机结合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突出抓好景观展示与文化传播、旅游休闲与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结合,实现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

12、动。 整合旅游要素资源。要完善旅游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项目,把旅游景点、旅游购物、旅行社及所有旅游要素整合起来,把红色旅游产业链做宽、做长、做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壮大红色旅游产业。 区域联合 区域联合,就是要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红色旅游资源整合。第一,树立系统观念。把全国看成一个大系统,每个革命根据地所在区域为分支。统筹兼顾不同层级的区域旅游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区域内、区域间必须加强营销上的联合、宣传上的合作、旅游营销人员培训上的交流、红色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实现集聚效应。第二,必须成片连带发展。第三

13、,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宏观调控,防止条块分割。 效益多盈 红色旅游的发展,将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探索一条产业良性循环之路,最终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事业。为此,要努力实现极大的政治效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文化效益。 塑造整体品牌 塑造整体品牌,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确立主题概念。二是联手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三是共护共享红色旅游主题品牌。严格控制相同题材和内容的项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庸俗化和过度商业化。同时,要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点)、项7目的监督管理,切实保证红色旅游的安全、质量、秩序和效益,防止以红色旅游的名义从事损害红色旅游形象的活动,保证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2004 年 8 月 12 日,人民日报国内要闻版发表的“红色旅游”激人奋起 2.2004 年 5 月 21 日,人民日报在理论版头条发表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的文章 3.刘建平,伍先福.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评析.红色旅游网,2005 年 3 月 17 日 4.李明德.浅谈红色旅游.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 年 7 月 3 日第六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