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浅述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方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04722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浅述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浅述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浅述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浅述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浅述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浅述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述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方法浅述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方法是小柯论文 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述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 方法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 业目的,浅述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方法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 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 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 物流园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决策方法是对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进行排序,并按 照排序的先后顺序作为各规划的物流园各功能区的建设顺序。本文通过建立

2、服务功能区建 设序列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对各个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选择采用多指标模糊评价 方法确定港口物流园各服务功能区建设顺序。关键词 物流 建设序列 评价指标现代物流业,在 21 世纪随全球产业分工和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 是,目前对港口物流园服务功能区的建设序列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和选择的研究还不多, 常用层次分析法和多指标决策方法,但由于影响物流园区建设序列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 了许多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难以获得精确的数据。因此,本文拟对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区 建设序列决策方法采用模糊环境下多指标决策方法进行浅述。一、各个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方法指标是衡

3、量物流园区建设目的的具体标志,对于所评价的各个服务功能区,必须建 立能够对照和衡量各个服务功能区的统一尺度,即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根据物流园 区的建设目的和特点来确定,可以通过在大量的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因此, 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选定后,还要进行各个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本文提出采用相关 指标、次要指标的三步筛选思想,即指标相关粗选,指标相关精选,次要指标筛选。在指 标相关粗选和精选中,采用最小独立变量模糊聚类方法;而在次要指标筛选中,采用层次 分析法。1.评价指标粗选和精选的最小独立变量模糊聚类方法一个单项指标由若干个变量按一定的数学法则组合而成,若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可 以从

4、其组成的变量体现出来,其中,有些变量是复合变量,很难直接观察出指标间的相关 性,而复合变量又由若干变量按一定的数学法则组合而成,这样一直追寻下去,一个单项 指标就由若干个最小独立变量按一定的数学法则组合而成,从独立变量就不难看出指标间 的相关性。最小独立变量模糊聚类方法思想是由所有单项指标组成评价集,由评价集中所 有的单项指标的所有的独立变量组成因素集,然后,根据评价集中元素对因素集中元素的 模糊隶属度进行模糊聚类分析。2.次要指标筛选的层次分析法在评价指标集中还有可能存在了一些“次要”的评价指标,需要进行筛选,分清主次, 合理组成评价指标集。评价会牵涉到价值观念问题,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评价指

5、标的权重 上。在我国,权重确定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假设层次分析法有 s 层,第 s 层为评价指标层, 那么,第 s 层对最上层的各指标的权重向量为为第 k 层对第 k-1 层的权向量为列向量组成 的矩阵,为列向量。m 个被评对象的总效应,n 为评价指标数,为第 i 评价对象的第 j 个指 标标准化后数量,可见,指标数量与指标权重在总效应计算中是分离的。假设 n 个评价指 标的权重为,m 个被评对象的总效应为。第 n 个指标的权重是最小的,首先选择它作为筛 选对象,筛选后的 n-1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为;筛选后的 m 个被评对象的总效用为为去掉第 n 个指标后的各对象的数据矩阵。若,那么第 n 个指

6、标即可筛选,如此反复,直到不能筛选 为止。二、各个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对于物流园区各个服务功能区的评价指标通常有以下十一种:1.年货物处理能力各服务功能区的年货物处理能力是指一个服务功能区在一年内可以处理货物的数量。2.单位运量年营业收入单位运量年营业收入反映了各个服务功能区的服务效率。单位运量年营业收入可通 过以经济中心城市交通统计年鉴中基年的交通部门运输企业的单位运量年营业收入 (万元/万吨)为历史数据,通过增长率法等方法预测得到规划目标年的预测值。3.预计的年营业收入预计的年营业收入反映了各服务功能区的总体赢利能力。年营业收入可通过年货物 处理能力(万吨)与单位运量

7、年营业收入(万元/万吨)之比得到。4.人均产值人均产值反映了各个服务功能区的劳动效率。人均产值可通过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 通讯行业的年人均产值为基年的历史数据,通过增长率法等方法预测得到规划目标年的预 测值。5.交通噪音由于物流园区噪声中,交通噪声的危害最大,因此可选取交通噪声作为评价指标。6.环境污染物流园区环境污染中,各种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可采用土壤污染 状况评价方法来评价物流园区内各服务功能区的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污染状况评价通常采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内梅罗综合指数计算。7.增值服务系数增值服务系数反映了各服务功能区的增值服务能力。增值服务系数可由增值服务产 生的营业收入

8、来计算。8.处理单位货运量所需面积处理单位货运量所需面积反映了各功能区所处理的货物的特性。9.可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数可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数反映了各服务功能区创造社会效益的能力。就业岗位数可通 过预计的年营业收入与人均产值的比值得到。10.优化城市布局优化城市布局反映了物流园区各个服务功能区对城市布局优化的贡献程度。一般来 说,物流园区中的提供基本服务功能的服务功能区对城市优化布局的贡献相对于提供增值服务功能的服务功能区要大。11.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反映了物流园区各个服务功能区对吸引城市中心组团区的交通流 向边缘组团区分流的程度。一般来说,物流园区中提供基本服务功能的服务功能区对吸引

9、交通流向边缘组团区分流的贡献相对于提供增值服务功能的服务功能区要大。上述十一项指标是目前我国经济中心城市物流发展规划中常用的对物流园区各个服 务功能区的评价指标,但在某个具体的物流园区各个服务功能区的建设序列评价选择中, 应根据评价指标初选、精选和次要指标筛选等指标选取方法,并结合具体物流园区的实际 情况来合理选择所需要的评价指标体系。三、各个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选择的评价结构在评价过程中,如果只是定性地描述系统的目的,而没有定量的表述,就难以作出 科学地评价。因而,要对所确定的指标进行定量化的处理。由于每一个要评价的系统都有 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目的,所以,就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又由于各指

10、标的评价尺 度不一样,对于不同的指标,就很难在一起比较。因此,必须将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规范化, 制定出评价准则,并根据指标所反映出的各要素的状况,确定各指标的结构和权重。在确 定评价指标体系后,建立如下图所示的评价结构模型。图 物流园区内部功能区建设选择的评价结构模型四、各个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选择的多指标模糊评价设 C=C1,C2,Cn为 n 个待选择建设的服务功能区集合,EE1,E2,Ek为 k 个决策者的集合,PP1,P2,Pm为 m 个评价指标的集合。每个决策成员 Et 对每个待 选择的服务功能区 Cj 关于评价指标集 P 中的每个评价指标 Pi 进行单一指标的评价,设自 然评语集为很好,

11、好,一般,较差,差 ,它们都是语言变量值,语言变量值可用三角模 糊数来刻划。设决策者 Et 对待选择的服务功能区 Cj 关于评价指标 Pi 的评语值为三角模糊数 (i=1,2,m;j=1,2,n;t=1,2,k) 。为了计算简便,假设每位决策者的权重相同,从而 决策群对待选择的服务功能区 Cj 关于评价指标 Pi 的单指标模糊评价可表示为:其中设 m 个评价指标 P1,P2,Pm 的权重向量为(w1,w2,wm) ,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可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得。服务功能区建设序列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一般包含效益 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两种类型,效益型指标是指属性值越大越好的指标,成本型指标是

12、指 属性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因此,为了建立多指标综合模糊评价指标,必须先对指标属性值 进行规范化处理。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

13、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

14、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

15、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