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07318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3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必修3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必修3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必修3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3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必修 3 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内,共 75 分) 1、 (08 宁夏卷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 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与药 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2、 (08 江苏卷14)-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

2、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 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3、 (08 广东理科基础50)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 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4、 (08 上海卷。2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 作电位的过

3、程是A B C D 5、 (08 上海卷。27)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 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6、 (08 海南卷.11)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 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 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起来 C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 遇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7 (09 江苏 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

4、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8.(09 宁夏 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 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 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29(07江苏生物)20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10(07广东生物)8.当你专心作答

5、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下丘脑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B.C.D.11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A. B.C.D. 1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大脑 小脑 脑干三 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 B. C. D. 13、右图示神经元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14下列关于兴奋沿

6、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15脊髓从胸段折断的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A 大小便活动不受脊髓控制 B 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C 脊髓灰质失去反射功能 D 排尿、排便的信息不能传导到脊髓16人的手突然被针刺了一下,人体会A 先感到疼痛,再缩手 B 先缩手,后感到疼痛C 疼痛和缩手同时发生 D 只缩手,不会感到疼痛17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3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

7、的兴奋性 18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 器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受,但能运动19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20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21.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

8、用”的是将药物放在 A,刺激 B,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 B,刺激 A,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 C,刺激 B,肌肉不收缩将药物放在 C,刺激 A,肌肉收缩ABCD22、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23.右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 b 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细胞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 Aa、c、d B只有 c、d C只有 a、c D只有 c24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

9、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选择题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30 分)1、 (08 海南卷.23)图 1 是当 A 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 F 收缩过程示意图。图 2 为图 1 中 D 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 2 的结构名称是 。结构的名称 是 。 (2)神经纤

10、维 B 在 A 中的细小分枝叫做 。用针刺 A 时,引起 F 收缩的现象被称为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 B 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 (4)如果在图 2 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处发生的变化是 (兴奋、 抑制) ,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 的变化。 2.(宁夏 30)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 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 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 膜电位的变化。图中 B 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 触类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一个

11、适宜刺激,在 A 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 化。 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 进入,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导致神经元 产生兴奋。(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 A 处(能、不能) 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 (3)若在 A 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 C 处(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5必修必修 3 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测试题(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答案)答案 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BADDACDCDDDD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BBCCDCABAAD1、答案: (1)突触 突触后膜 (2)感受器

12、(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 大脑皮层 (3)内正外负 (4)兴奋 膜电位(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2、答案: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 兴奋从 A 处传到神经元,再传到神经元,故在 C 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解析】 (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刺激使神经元兴奋,引起其神经 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 产生兴奋。 (2)由题意图中 B 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故在 A 处不能记录 到膜电位的变化, 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因此, 兴 奋从 A 处传到神经元,再传到神经元,故在 C 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