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71925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传播学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传播学通论文化传播学通论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化学院20132013 级文化产业管理班级文化产业管理班第一章第一章 文化与文化传播文化与文化传播1 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传播: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 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传播的三个要素:传播的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现 象,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相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 是人类生存符号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是传播者的编码相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 过程,是主体间进行文化

2、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媒介文化:媒介文化:所谓媒介文化,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以大众传播媒介 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它包括“具有多重功能的整体 系统、媒介运作方式及其中的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还包括媒介生存于其中的 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多种变数”。 文化圈层:文化圈层:文化圈层指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的反映不同时期各种文化要 素所联结起来的平面分布特征,显示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 第二章第二章 文化传播的研究范畴文化传播的研究范畴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文化经过接触交往后,彼此借鉴、吸 收、交融而形成一种新文化

3、的过程。 二、文化传播的功能、特征二、文化传播的功能、特征 功能: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沟通功能、娱乐功能 特征:特征:社会性、目的性、创造性、永恒性、开放性、多元性、融合性 3 3、传播的途径(传播的途径(方式)和模式)和模式 途径:途径:迁徙传播、商贸传播、战争和扩张传播、宗教传播、教育传播、使 节互访、和亲通婚、大众传媒传播、探险、旅游观光、学术会议、图书交流与 翻译 传播模式:直接传播(a.链式传播 b.波式传播 c.根式传播)、间接传播(又 称媒介传播)、激起传播(又称刺激传播)、膨胀型传播(a.传染型 b.等级行 等级传播)、 迁移型传播第三章第三章 物质文

4、化传播物质文化传播1 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又有人称为物态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 人工产品,即文化的物质形态,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 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也称第二自然,是可以触知的具有物 质实体的文化实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深刻的物质基础。 物质文化是指源于自然环境之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如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变化节奏较快,具有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快的特点,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2 2、物质文化传播的原则、途径物质文化传播的原则、途径 原则:原则:物质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开放性

5、原则、时代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途径:途径:1.探险:美国西部片;2.迁移:永嘉南渡、南唐;3.地区征服:工 匠技巧:技巧:1.舞蹈;2.绳结;3.岩画;4.鹳鱼石斧图;5.楔形文字;6.城市人 际(清明上河图);7.陶文;8 旗语(火车);9.鼓和锣;10.汉谟拉比法典; 11.邮驿;12.青铜器;13.烽火;14.符节;15.马拉松;16.灯语;17.胡服骑射; 18.印章文字;19.匈奴民歌;20.汉墓壁画 3 3、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对外传播的现象和行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对外传播的现象和行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农业的发展是饮食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饮食的结构是谷

6、食多,肉食少; 饮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完善;传统饮食食谱丰富,烹饪风格多彩。 中华饮食文化内涵:中华饮食文化内涵:精、美、情、礼 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 征;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 性。 现象和行为:现象和行为: 商贸传播现象与行为;宗教传播现象和行为 4、服饰文化传播的功能、理论服饰文化传播的功能、理论服饰文化的传播功能:服饰文化的传播功能:(1) 服饰文化的人际传播功能社会身份地位区分的标志;表现人的个性特征和社会态度取向;增强或 弱化认同效应。(2)服饰文化的组织传播功能表明属性,产生归属感;标识团体属

7、性,职业和社会角色。理论:理论:(1)西梅尔的“下滴论”,服饰文化的传播是从具有高度的政治权 利和经济实力的上层阶级兴起,通过下层阶级的模仿逐渐渗透和扩大到整个下 层社会。(2)水平流动论,在群体内部是是在同类的群体之间传播。(3)布伦伯格的下位文化革新论,上层社会受到下位文化的反阶级、反传 统、反文化、超常识的新流行冲击时,被这种新奇的,前卫的样式所标志的 “年轻”和“新颖”的魅力所折服,逐渐接受和承认这种服饰文化。第四章第四章 精神文化传播精神文化传播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精神文化: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指人们在思想、精神、心理意识领域创造的精神财 富的总和。精神文化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知识、观

8、念、规范和模式等几个方面。 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标准。 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指一种文化的整体在一定范围所规定的主体和客体 之间存在着某种认知关系,即客体的某种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由某种文化要素 限定的需要。 文化价值的特性:复杂多样性。2 2、教育与精神文化传播教育与精神文化传播(一)教育活动传递着文化中最重要的习惯、传统和经验,它持续于文化发 展的始终。( l )教育可以对传播内容加以选择整理。( 2 )教育过程中可随时接受反馈,修正传播内容、渠道,避免所传文化的 失真。( 3 )传播者大多是“闻道在先”的,值得信赖,易于为受传者接受。( 4 )传者与受传者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建立起

9、稳定、亲密的联系。 ( 5 )可利用远距离教育、班级授课等组织形式,大范围地进行精神文化传 播。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上的 意义。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二)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维持,主要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文化实现的。选择和整理的尺度:选择和整理的尺度: 1.社会需要;2.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三)教育通过发挥其传递的功能,使文化得到了再生和继承,并使自身成 为文化的工具和材料,也因此成为文化存在的原因。 3 3、精神文化传播的途径、渠道精神文化传播的途径、渠道 途径:途径:自然传播(迁徙)、商道传播(丝绸之路)、战争传播

10、(十字军东 征)、移民传播(朱元璋)、宗教传播(佛教) 模式:模式:直接传播:快速、直接、贴近现实生活;媒介传播(间接):第三 者;刺激传播:器物制度文化 渠道:文学渠道渠道:文学渠道(特征:A.形象的间接性 B.多方面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 突破时空限制 C.思想的深刻性)、艺术渠道艺术渠道(特征:形象性、主体性(个性)、 审美性)、宗教渠道宗教渠道(本质: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 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 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哲学渠道、科技渠道。哲学渠道、科技渠道。第五章第五章 报纸文化传播报纸文化传播1 1、名词解释名词解

11、释报纸文化:报纸文化: 报纸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式等符号传 递信息的一种媒介。它以新闻、评论为主,一般以散页形式公开、连续发行, 是最早成为大众化的媒介。具体而言,报纸文化可以分为报纸客体文化和报纸 延伸文化两部分。 报纸客体文化:报纸客体文化:指的是报纸所传递的一切内容和信息,它通过报纸的具体 实践来表现。 报纸延伸文化:报纸延伸文化:也可以称报纸文化的延伸毕部分,是一种观念,之报纸把 关人的观念、思想、行为以及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和对读者的影响。 报纸的客体文化和延伸文化部分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和促进的。 2 2、报纸文化的特征报纸文化的特征 1.历史性历史性 从

12、办报人角度看;报纸文化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到政治家办报,到文人办 报。在办报理念上;最初的报纸文化主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到逐渐 为广大人民服务。 在形式上;报纸文化逐渐从最初“不立首末”的邸报发展到现在形式和结 构多样的现代报纸。 在宣传内容上;报纸文化逐渐从宣扬统治阶级的命令道反映人民的日常生 活。 在对读者的影响方面;报纸文化逐渐从政论性走向政论经济相结合的范式。2.现实性现实性 第一,报纸类型丰富;第二,报业规模扩大;第三,厚报时代来临 3.3.理论性理论性 三、报纸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三、报纸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优点:优点:1.可随时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节目般错过指定

13、 时间报导的讯息;2.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3.即使阅读或 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间,吸收报章的讯息;4.因特网崛起,网 上版报纸的传阅力较传统印刷品报章强。 缺点缺点:1.受截稿及出版因素影响,不能提供最新资讯以及即时更正讯息;2.纸 张过多带来携带及传阅的不便;3.图片和文字在电视和电台的影音片段的比较 下震撼力和感染力比较低。第六章第六章 影视文化传播影视文化传播1 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影视文化:影视文化:影视文化是指存在于各种内隐和外显的电影、电视传播形式与 模式之中,同时借助于各种传播符号的运用而得以理解与传播的信息总和,是 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最基本

14、的核心要素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1.影视文化是一种包容万象的复合体,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场性”文化。2.伴随电影、电视而来的影视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的构建中已经成为了 一种极具决定性的力量。 3.三重含义:影视物质文化、影视组织文化和影视精神文化。 4.影视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循环系统和永不间断的传播过 程。 二、影视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二、影视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影视文化的三元格局 1.影视主流文化 影视主流文化指那些能体现国家利益、民族意志、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 有国家权力部门积极倡导、极力保护的影视文化。 2.影视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是与大众

15、文化、平民文化、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 文化现象。 3.影视大众文化 一种带有通俗性、世俗化、全民性和商业化的影视大众文化形态。(二)影视文化三元的对立与统一1.影视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抗性和不协调性。 2.文化场内不时出现一些贬斥大众文化的精英主义论调。 3.影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表现出的对影视大众文化的宽容与接受,主要 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影视大众文化得以发展。 4.影视主流和精英文化已经习惯和相当娴熟地运用大众文化的表现手段去 实现启蒙、人文和教化的目的。 三、影视文化传播的基本特征三、影视文化传播的基本特征(一)标准化标准化 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典型形态,影视文化的生产几乎全部

16、都是按照市场规 律以工业化的方式批量生产出来的。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生产,以都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媒介 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 (二)双重性双重性从接收的视角看,影视文化具有其内容在传播时与受众在空间关系上的双 重性特征。 (三)直观性强,具有较强的冲击力。直观性强,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四)传播迅速,易于被理解与接受。传播迅速,易于被理解与接受。(五)增殖性增殖性从消费的视角看,影视文化传播具有实现其消费价值和使用价值上的增殖 性。影视文化的增殖是指影视节目原有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传播后,产生出新的 意义和价值。 (六)包容性包容性内容无限的丰富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影视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内涵复杂而又 博大精深的“文本”。 第七章第七章 网络文化传播网络文化传播1 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网络文化:一网络文化: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化,另一种则是由文化的角度 来看网络文化。前者强调从网络技术性的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 文化范式变迁。而后者则主要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