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16328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吉林一中吉林省吉林一中 11-1211-12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满分 120 分 时间 90 分钟;默写题见答题卡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 ,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 ,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以“辩多而情激”著

2、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 、 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

3、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 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

4、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 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 ,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1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哲诗”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 “诗哲”则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B.作者认为

5、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史哲的“互涵互动” , “互涵”指彼此促进, “互动”指彼此渗透。C.“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哲学诗意化” ,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D.“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洋溢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2不属于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 ,屈原是“诗人,而兼哲人”原因的一项是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 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 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具有整个文化精神的意义。3.对这段文字论述的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庄子与屈

6、原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B.战国时期文史之间呈现出互涵互动的关系。 C.庄子和屈原出现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D.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产生了“庄骚辉映”这一种文化奇观。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7 题。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 论语 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

7、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

8、遂安。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

9、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属:连缀 B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意:意料C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喻:打比方 D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 俟:等到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 3 分 )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 论语 小学等

10、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3 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

11、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9.默写填空(见答题卷)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0)(1313)题。)题。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

12、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

13、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

14、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

15、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

16、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