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03937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考期中考试试题试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分数:150 分(本套试卷共 22 小题,请同学们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导学号 30994100“以人为本”四个字家喻户晓。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儒家论述这种思想的文章比较多,而法家的相关论述似乎很少。其实,法家思想中也有以人为本的内容。 管子霸言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这表明,“王” “霸” “霸王”等概念,在春秋时期就提出来了。战国时期, “霸王”作为褒义词使用得很普遍。孔、墨对“霸”基本是肯定

2、的。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在孔子眼里, “王”与“霸”没有明显的对立,但“霸”指诸侯扮演了“王”的角色,比“王”稍逊一等。其后, “王”与“霸”分化为不同的政治路线。商鞅游说秦孝公,就明确分出帝道、王道与霸道,王道行礼,霸道行法。孟子把“王”与“霸”视为对立的政治路线,认为“霸”是对“王”的破坏与否定。在董仲舒以后, “王”与“霸”对立成为儒家的主流观念。 法家则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王”与“霸”相通,霸王之道的目的是“争人” 。 管子正世中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 ”这里虽区分了“王”与“霸” 。但

3、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等次关系。 “争人”需要以利为纽带,让百姓获得切实利益;反之,不考虑民利,一味盘剥,只会引起百姓的逆反。说到利,最重要的是赋役问题。对此, 正世篇和韩非子都有“齐”的说法,即不能“急” ,也不能“缓” ,要适中。这与孔子所说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意思基本相同。 爱民、利民、惠民、富民,是儒家和法家都认可的主张。法家主张凡事要依法行事,把法作为察言、观行、考功、任事的准绳;并从不同方面说明法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关于事物的一般、普遍的规定,因此又将法称为事之“常” 。同时,法家有很多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 管子君臣上说:“主画之,相

4、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 ”所以从根本上说,法家所谓法治其实是人治;法家所认定的是等级法,没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 法家论述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用民” 。 管子法法中说:“计上之所以爱民者,为用之爱之也。 ” 商君书算地说得更直白:“夫治国者,能尽地力而致民死者,名与利交至。 ”也就是说,治国者讲爱民、利民等不过是手段,目的在于用民。法家是“力”的讴歌者,而力量藏于民间,君主用“法”赏罚的目的就在于利用民间之力。其实孔子倡言道德,也是为了使民,正如他所说的:“惠则足以使人。 ”在使人这点上,儒法是相通的。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可以批判吸收法家爱民、利民的思想,但一定要摒弃其

5、中包含的使民、用民的功利思想。 (摘编自刘泽华法家眼中的以人为本)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法家思想中有“以人为本”的内容,而在一般人看来,儒家对这种思想的论述较多,而法家相关论述较少。 B春秋时, “王” “霸” “霸王”等概念已经提出;战国时, “霸王”作为褒义词普遍使用,孔、墨对 “霸”基本持肯定态度。 C法家认为霸王之道的目的在于“争人” ,以利为纽带,让百姓获得切实利益,而利的核心是赋役,所以法家主张要适度徭赋,以收民心。D孔子以后, “王”与“霸”的所指分化,在孟子眼里,两者是对立的;董仲舒以后,“王”与“霸”共同成为儒家主流观念。【解析】 根据

6、原文是“董仲舒以后, 王与霸对立成为儒家主流观念” ,不是“共同成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D )A法家把法作为察言、观行、考功、任事的准绳,认为法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关于事物的一般、普遍规定,称其为事之“常” 。 B法家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较多,因此,法家所谓的法治实为人治;法家主张要有等级,并不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家所说的“以人为本” ,其根本目的在于“用民” ,君主用“法”赏罚的目的在于利用民间之力。这一点是和儒家思想相通的。D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 ,对法家思想不能全盘接纳,可以吸收其爱民、利民的思想,但一定要摒弃其使民、用民的功利思想。

7、【解析】 原文是“批判吸收法家爱民、利民的思想” ,选项漏掉了限定成分表达不严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C )A法家、儒家都有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相关论述,都认可爱民、利民、惠民、富民的主张,都有让百姓获得利益的相关说法。 B法家有很多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其所谓法治与现代意义的法治有根本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观点要批判性地继承。C法家论述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用民” ;孔子倡言道德,是为“使民” ,儒家、法家在根本上是相通的。D儒家、法家对“王” “霸”含义的认识虽不同,但对“王” “霸”目的的认识相通,均以利为纽带争得民众支持。【解析】 原文

8、是“在使人这点上,儒法是相通的” ,并不是“在根本上是相通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导学号 30994101如 叶游 睿老余打来电话,邀他一起去乡下调研。心情压抑的他本想回绝,但老余说:“你不想去看看茶海?”他瞬间就屈服了。茶海是老余手里的一个新项目,号称 5000 亩,区领导在大会上专门表扬过这个项目。他倒不是在乎这个项目,而是本身对茶叶感兴趣,他一直嗜茶如命,尤其是最近。换届在即,后备多年的他本来有望上升一格,不料传出消息他再次没戏。这些天来他一直觉得身体不好,说不出哪里出了毛病,就是挺没精神,什么都不想做。唯有喝喝茶能提神。他曾在老余面前自诩

9、品茶专家,不料老余当即回了他一句:“你知道茶叶怎么种、怎么采吗?”他当即被呛得无语,就冲这个,他必须去趟老余的茶海。此时正值初春,一路上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约莫一个小时后,车在一个半山腰停了下来。老余张开双臂作拥抱状,然后对他说:“看看吧。 ”他放眼望去,顿时震惊。目光所及之处全是绿油油的茶叶,上千亩茶叶俨然形成一个绿油油的海洋。这些茶树高矮整齐,植株大小几乎一致,且纵横排列有序,无论是规模还是管理,都让人眼前一亮。这时,一个拿着半导体的年轻人出现在他们面前。年轻人开始向调研组一行介绍基地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情况。年轻人仪态大方,表达得体,没用任何稿子却将整个基地的情况介绍得清清楚楚。老余指着年

10、轻人说:“这是基地的负责人,基地从创建到现在,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全是他这样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一手抓起来的,很让我欣慰。 ”“人才啊,你手里可真是藏龙卧虎。 ”他问老余, “这小伙子叫什么名字?”老余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语。片刻之后,老余冲年轻人招招手,年轻人就来到了跟前。老余说:“你给李局讲讲茶叶的种植吧。 ”他不解地看了老余一眼。老余却伸了个懒腰,转身不理他。“李局!”年轻人热情地和他打招呼,然后说, “早知道您是品茶的专家,我今天就献丑给您介绍一下茶叶的种植。 ”他不好意思拒绝,也不明白老余什么意思。只象征性地听着年轻人的介绍,年轻人口若悬河,从选址到栽种讲得很细。他打断年轻人,问:“我就

11、想知道,决定茶叶好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年轻人说:“其实简单,就是两个字,阳光。这颜色越深的茶叶,阳光照射一定越充分,味道也就越好。同一株树上,因为阳光照射程度不一样,不同方位的茶叶存在色差。这么说吧,同一片叶子,颜色深的一定是正面,颜色浅的一定是背面。 ”“很透彻!”他说, “我明白了,看来阳光才是关键。 ”年轻人说:“是的,世界上的任何一片健康成长的叶子,都是阳光充分照射的结果。 ”这时老余插了过来。老余挥挥手示意年轻人离开。待年轻人走远,老余问:“你果真不认得他?”他一愣,再次仔细打量,发现年轻人确有几分面熟,但始终记不起在哪里见过。 “老李啊老李,眼前这个人可是你亲手让给我的。 ”老余

12、说, “他叫庹松,记得不?”他瞬间就对上了号。他的下属里,确实有一个叫庹松的人,庹松在他的单位里一直平庸无奇,至少当时没有进入他的视野范围内。后来老余要求将庹松调到自己的单位里,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签字放了行。“他在我那边并没表现出什么才华,怎么到了你这里就华丽转身了?”他大为不解。老余笑了笑说:“他的才华一直在,只是我给了他需要的阳光而已。 ”老余又说:“有时候,有的人缺的仅仅是阳光阳光!他抬头,望了望天上,豁然开朗。(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李局长之所以接受老余邀请去看茶海,其原因一是这个项目被区领导专门表扬过,二是不想

13、驳老余的面子,三是心情不佳。B小说第四段对茶海的规模、茶叶以及茶树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主要是为了突出作为茶海基地负责人的庹松具有非凡的能力。C李局长向老余询问茶海基地负责人的名字,老余却笑而不语,拒绝回答,这与庹松热情回答李局长的问题形成鲜明的对比。D小说刻画庹松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描写方法, “笑了笑”这一神态描写表明他对李局长的询问不想回应。【解析】 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 项“不想驳老余的面子”不妥,更多的是对老余所说的“你知道茶叶怎么种怎么采”的不服气。C 项“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老余笑而不语,只是想卖个关子,不想立即点出庹松曾是李局长的下属,与庹松

14、没有构成对比。D 项对庹松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不想回应”也不当,这与庹松后来叫李局长观察两片茶叶相互矛盾。5小说在刻画老余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 分)答:(1)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是一个伯乐。他发现了庹松是一个人才,于是将其调入自己的单位。(2)充分放手让年轻人发挥才能,是一个开明的领导。基地从创建到发展,他充分放手,基地是庹松一手抓起来的。(3)做事讲究策略,是一个智者。他没有直接指出李局长用人上的失误,而是让李局长与庹松交流,令其在现实中领悟。(每点 2 分,3 点 5分)【解析】 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

15、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还要联系文本进行分析。在李局长属下平凡无奇的庹松,被老余挖了过来,还让他管理茶叶基地,说明老余知人善任,是个伯乐。在管理茶叶基地期间,老余从不插手,都是庹松一手抓起来的,说明老余是一个开明的领导。老余没有直接指出李局长用人上的失误,而是让李局长与庹松交流,令其在现实中领悟,说明他做事讲究策略,是个智者。6有人说,小说以“如叶”为题不如以“阳光”为题好,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6 分)答:(示例 1)以“如叶”为题好。(1)从含义上看, “就像茶叶一样” ,是指年轻人,普通

16、平常犹如叶子一般;(2)文中情节的展开以及人物活动的场所是茶叶基地;(3)叶子的生长需要阳光,暗示了人才的成长需要阳光的主题。(示例 2)以“阳光”为题好。(1)以阳光为题,直截了当地突出人才的成长,需要阳光的主题;(2)以“阳光”为题,文章的结尾可以与之呼应,进行点题,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3)阳光还可以形容人的心胸,爱是人的心胸,要如阳光一般光亮透彻,照耀别人,也与李局长原来的心理形成对比。(每点 2 分。言之有理即可,若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分析哪一个标题好,事实上就是分析标题的作用。分析标题作用要从文章主旨、故事情节、人物想象、标题本身的手法、读者感受等方面入手。比如,以“如叶”为题,字面意思是说像叶子一样,从文章来看,是指的需要阳光。也就是说年轻人就像茶叶一样需要足够的阳光,以暗喻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其次,人物的一切活动都在这个茶叶基地之中,标题暗示了活动背景。如果认为标题为“阳光”好,就直接凸显了文章末尾所揭示的主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