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全在这儿了!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23701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全在这儿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全在这儿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全在这儿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全在这儿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全在这儿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全在这儿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全在这儿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全在这儿了!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全在这儿了!语文是一门大科,占分比重大。 同时,语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 不过,再困难的事情也是有方法的,学好语文都有哪些方法呢? 通常情况下,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通常情况下,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 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 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 22 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 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 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 以记忆,

2、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 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 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 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 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 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 “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1.想要学好语文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想要学好语文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

3、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2.课文预读课文预读“两步法两步法”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预习的好处很多。你养成预习的习惯以后, 不但能更好地学习新课,而且还能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 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把“金钥匙”一样重要。在这里, “金钥匙”就是指 自学能力。3.怎样做好预读课文呢怎样做好预读课文呢?第一步,粗读第一步,粗读扫除障碍。扫除障碍。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

4、。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 扫除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岳阳楼记中, “浩浩汤汤”中的“汤”(shng)容易读 错,当“水流大而急”讲。 “薄暮冥冥”中的“冥”(mng)当“昏暗”讲, 这样就容易理 解了。第二步,细读第二步,细读找出问题找出问题。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试着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 读,提出疑难问题。例如,预习孔乙已这篇小说,文章为什么说“孔乙已是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呢?”并在句子下面画一道线,打上一个“?”号,等上 课时,带着这个疑问用心听老师讲解,那时,会很快明白的。当然,预

5、习时, 千万别忘了研读每课前的“预习提示”和“阅读提示”。 “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课文 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时提出 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尝到学习的 快乐,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也能对答如流了。4.课文背诵课文背诵“十六法十六法”背诵,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它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 感受,为说话和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但在平时的背诵活动中,很多同学 拿起课文就忙于去朗读,急于成诵,结果往往收效甚微。其实,背诵也要注意 讲究方法。只有根据课文的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背诵效果, 事半功倍。下

6、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抄诵法 俗话说:“抄一遍胜过读十遍。 ”读诗词或短文时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 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2.时空法 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3.人物法 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 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4.情境法 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熟读容易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优美的诗歌与散文, 运用此法效果更佳。如望天门山 江南春 敕勒歌 钱塘湖春行等,我们可以绘画出多 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5.情节法 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等具体情节,

7、据情而背就容易 的多了。6.延伸法 背短文或诗歌,可从开头逐句延伸背诵,即背会第一句,背第二句时把的 一句带上,背会第一二句,背第三句时再把第一二句带上,如此延伸,直到全 篇。7.对比法 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 容易背诵了。 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 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 么(假设) ;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 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 。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 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

8、讽,愚公则先斥后驳。这样,从比较中折抓住了 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8.问题法 提出几个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问题,根据问题答案的顺序,记取背诵内 容。9.提纲法 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练习背诵。10.列表法 记忆时先将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列表归纳,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特征化、 条理化,一目了然,便于举一反三,加深印象。11.间隔法 记忆课文的词语不能怕重复,第二、三天还要再读第一天读的词,温故知 新,常读常新。12.歌诀法 将要背诵的内容,编为歌诀,读来顺口,记忆深刻。13点线法 抓住文章的脉络,提炼出各层次的关键词语、句子作为记忆的点,如表现 人物形象的动词等,根据先后次序排列

9、起来,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展开快 速记忆,背诵课文,也就是按照文章写作的线索顺序,把全文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 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14.分合法 先分句背,在句中背关键词,这样逐句背,而后合背,由词连句,由句连 段,再由段连篇。或先抓要背内容的主要部分,再带动次要部分,再合背 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 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 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 先历

10、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 连成诵。15.关系法 背诵之前,先弄清文章的结构关系,例如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 总:有如动静关系,远近关系,等等。16.耳听法 这种方法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洗耳恭听。或自己先把要背的 东西录音,然后放音,仔细听记,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 会更好些。5.考前复习的方法考前复习的方法小学语文的测试题型主要分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三部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主要会测试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四个板块。测试形式常用的 有“看拼音写汉字”、 “选择汉字的正确读音”、 “多音字组词”、 “同音字或形近字组词” 、 “成

11、语填空”、 “近反义词”、 “仿写句子”、 “改写句子”、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阅读阅读一般会有课内选段和课外选文之分。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的阅读和写 作能力欠缺,觉得这些地方是丢分的“重灾区”。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只要仔细 去看题就会发现,所有的阅读题就是前面基础知识的一个浓缩版,可能题型上 有互补,但是仍然跑不出上述基础知识的那些形式。并且细心的考生还会发现, 阅读题的答案大部分都在文章里,所以阅读题目的是检验孩子学习习惯和阅读 习惯的。至于写作写作显然是考察学生的价值观、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的,所以这 一题占到了整个试卷总分的 30%权重。 考试前,小学生该怎么复习语文?环节环节 1:

12、生字!生字!还是生字!:生字!生字!还是生字! 建议家长坚持每天给孩子听写生字,并且出简单的看拼音写汉字的小卷子。听写生字是有学问的不能上来就听写,要给孩子一个“预热”的过程。 比如今天准备听写十个词,就应该先让孩子看一遍,这样孩子就会特别注意去 观察记忆字形字义,然后再听写他也会更有信心。为什么要每天听写呢?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知,短时间内记忆的东西 会有一个遗忘峰值,然后才会趋于平静。根据这个理论,如果第一天听写错误 的生字词语在第二天第三天不断强化刺激就有可能记住;而第一天听写没有错 的生字第二天有可能却错了,还需要不断强化修正,最后才会被牢记。 然后只听写词语生字也是不够的,因为试卷

13、不会发音, “看拼音写汉字”还得 先读准才能写对,所以家长最好每天中午给孩子出十到十五词语的拼音,让孩 子先开卷完成看拼音写汉字,再纠正因读错而写错的字,接着再给孩子一下午 的时间去记忆这些词语,晚上睡前听写。环节环节 2:读课文!:读课文! 大声、有感情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沉浸在 文章里体会情感,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就是作者,正在用自己的语言向听众娓 娓道来。 课文读到什么程度?读到听见上句就能接出下句,眼前仿佛就能看到课本 的样子,从“形”到“义”都历历在目。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 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

14、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 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 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 我们课本上的文章选择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反复诵读可以培养 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就是俗称的“语感”。环节环节 3:学会读题,一定要读懂题意再动笔:学会读题,一定要读懂题意再动笔 读题首先读的是“题的数量”。例如, “看拼音写汉字,并画出整体认读音节”, 这个题目后半句经常会被忽略,然后就白白错失了相应的分数。 再如,有的时候阅读题里会让“从文中

15、画出”某些有特定要求的句子,题目 要求仅占一行,又不需要抄写,夹在上下行里很不起眼,也会被遗漏。 读题其次读的是“题眼”。题眼指的是问题中的核心和关键要求。 例如有一个考试卷上习作题目是续编田忌赛马 ,要求“想象比赛之后田 忌和孙膑又见面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写一写。 ” 看,这个题目里限制的时间是“比赛之后”,人物是“田忌”和“孙膑”,题眼是 “事”。 所以这篇习作要想写好一定得保证“写事”(不能仅仅是对话) ,然后主要人 物必须是田忌和孙膑(次要人物不能抢戏) ,最后故事必须是“比赛之后”就发生 的。分析过后是不是就有写作方向了?环节环节 4:一定要多读书!:一定要多读书! 这个读书”不仅指的是读课文,还指的是读课外书。虽说准备考试,可是课 外阅读仍然可以继续。考试之前阅读目的更加明确,既应该读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又应该读自己在课堂上记的笔记。前者拓展了阅读的广度,后者加大了阅 读的深度。 广泛且深刻的阅读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在短时间里给自 己的写作提供参考范文。 “读”的多了,还会怕“写”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