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大视野深化文艺理论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17825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4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宏大视野深化文艺理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宏大视野深化文艺理论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宏大视野深化文艺理论研究(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3责任编辑: 周玉宁电话:(010) 65914510电子信箱: 2012年9月7日星期五理论与争鸣建构宏大的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张岳健: 您认为文学的本质是系统本质并提 出了宏大的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这在文艺理论 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您能否结合自己的理论研 究历程具体谈谈这个宏大的文艺理论的框架体 系? 陆贵山: 我的文艺理论研究是与新时期大致 同步的。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文坛, 竭力破除 “瞒” 和 “骗” 的文艺, 倡导恢复现实主义的文学传 统。 为了适应和推动、 恢复和弘扬现实主义的文学 潮流, 在一些重要报刊上, 我发表了一系列阐发文 艺真实性的论文。 1984年结集出版了我

2、的第一部 学术专著 艺术真实论 。 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 文艺理论界开展了 “文学主体性” 的论争。 我一方 面觉得应当肯定倡导文学主体性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又感到 “文学主体性理论” 倡导者存在着比较 明显的理论缺陷。艺术真实论 是强调文学的客 体性的, 理应吸纳主体性的理论资源加以丰富和 深化。 1998年出版的 审美主客体 对文学主客体 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如果说 艺术 真实论 是凸显文学与现实、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研 究,审美主客体 是突出文学与审美的关系研究, 那么稍后出版的 人论与文学 则强调文学与人文 的关系研究。人论与文学 这本书开始从人学视 阈探讨文学基础理

3、论的尝试。 2000年, 我把上述 文学与历史、 文学与人文、 文学与审美的研究进行 了初步的辩证综合的创新研究, 出版了 宏观文艺 学论纲 。宏观文艺学论纲 中, 提炼出三大观点: 即史学观点、 人学观点、 美学观点; 概括出三大精 神: 即历史精神、 人文精神、 美学精神; 总结出三大 理念: 即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艺术、 为人生而 艺术、 为艺术而艺术。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 当代中国的文论界相继 或同时掀起了注重 “内部规律” 的形式语言符号研 究热、 文化研究热、 生态研究热。 这些社会文化文 论思潮, 启发我深切地感到 宏观文艺学论纲 中 所论述的 “文与史的关系” 、“文与人的关

4、系” 和 “文 与美的关系” 的覆盖面显得狭小, 应当进行更加宏 观、 辩证、 综合的理论创新。 我吸纳了研究人与自 然、 文学与自然的关系的文艺生态学、 研究文学与 文化的关系的文化学、 研究内部规律层面上的形 式语言符号学的成果, 提出由六大文论学理系统 构成的一个更加宏大的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 这 六大文论学理系统是: 研究文学与自然的关系, 可 以生发出各式各样的自然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 研究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可以总结出各式各 样的历史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 研究文学与人的 关系, 可以提炼出各式各样的人本主义的文论学 理系统; 研究文学与审美的关系, 可以概括出各式 各样的审美主

5、义的文论学理系统; 研究文学自身 的内部关系, 可以抽象出各式各样的文本主义的 文论学理系统。 文学的本质是系统本质, 文学的观念模式和 研究文学的思维方式同样应当是系统的, 是多维 度和多向度的。 把握和驾驭系统的文学的本质、 价 值、 功能和作用, 必须采取多维度和多向度的研究 方法。 我提出从四个向度来叩问和探寻文学的系 统本质, 即从横向和广度上, 拓展文学的本质面; 从纵向和深度上, 开掘文学的本质层; 从流向和矢 度上, 捕捉文学的本质踪; 从环向和圆度上, 把握 文学的本质链。张岳健: 诚如有人所言, 文学和文学研究开始 进入了多元对话和综合创新的时代。 您认为在多 元化中如何坚

6、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地 位? 陆贵山: 当代中国文论的结构应当是有主旋 的多声部合奏。 无多元的主元或无主元的多元, 都 是不可取的。 文学和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了多元对话和综合 创新的时代。 凡是存在着合理性的文艺观念都拥 有自身的疆域、 人口和主权, 都拥有自己生存和发 展的空间。 不同文艺观念之间的差异可以形成一 种张力结构和竞争机制, 有利于促进学术思想的 发展。 其实, 各种文艺观念和批评模式都是有一定 道理的。 具有合理性的道理与道理之间的关系应 当是以邻为伴和与邻为善的关系, 应当是互补互 激、 并存共进的关系、 应当是互相尊重和平等对话 的关系。 任何一种学理或观点, 如果脱

7、离它所赖以 存在的位置或坐标是很难说清楚的, 相反, 只有从 与整体理论框架的关联中, 才能获得准确到位的 科学阐释。 任何的道理都是有边界的。 一旦超越自 身的适用范围, 随意侵占相邻学科的辖区, 甚至危 及相关学科的生存权力和发展空间, 一定会酿成 学界的论争。 其实, 这种论争往往表现为一种道理 和另一种道理的各执一端, 应当本着彼此宽容、 相 互吸纳、 取长补短的原则和态度去化解。 我至今仍 然记得俄国体验派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说过 的至理名言: 一台戏要有主角, 同时每个演员在自 己所处的位置上又都要是主角。 各种学术观点, 在 自己的位置上都是主角, 都是重要的和不可或缺 的。

8、因此, 文化上的单边主义是不利于学术事业的 发展的。 真理是朴素的, 学者们也应当像真理那样 朴素, 谦虚谨慎, 尊重他者, 发展自己, 切忌顾盼自 雄、 唯我独尊。 我的学术道路,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为基础, 从对文学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关系研究中经对文学与人文的关系研究、 文学与审美 的关系研究, 走向了对文学的多维度、 多向度和更 加开放的宏观文艺学研究。 对文学的微观研究和 宏观研究都是需要的。 但探讨文艺领域中的全局 性问题, 就应当创构宏观文艺学。 宏观文艺学即是 大文艺学或战略文艺学。 如果说20世纪是以微观 研究和分析思维见长的时代, 那么新世纪可能是 以宏观研究和综

9、合思维取胜的大综合、 大改组、 大 创新的时代。 我们应当尊重、 珍惜和吸纳分析思维 取得的一些 “深刻片面的真理” , 但只有把这些 “深 刻的片面的真理” 整合到宏观的学理系统中, 才能 创立文论的合理有序的生态结构。 为了适应创构 宏观文艺学的需要, 我们应当自觉地树立宏观、 辩 证、 综合、 创新的思维方式。深入研究文艺创作与艺术生产 的二重化矛盾张岳健: 在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 件下, 文艺理论不能只是研究纯审美、 纯艺术的问 题, 还要研究文艺在商业化过程出现的一系列新 问题如审美与功利的矛盾、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的矛盾、 文艺作品的意识形态性与商品属性的矛 盾等等。 您

10、认为如何科学地解决这些新问题? 陆贵山: 当前, 市场经济条件下, 文艺理论研 究面临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 即文艺创作与艺术 生产的二重化矛盾。 文艺作品和文艺产品分别录 属于两大系列: 一是文艺创作与文艺欣赏的关系; 一是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 前者是考察文 艺的传统视域, 后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趋凸显。 这两大系列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深刻的二 重化矛盾, 中外学界尚未进行理论形态的系统研 究。 马克思曾指出文艺作为作品和产品的二重化 关系, 一方面指出文艺是 “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的作品, 并认为资本与诗歌的本性相敌对, 但同时 又指出文艺作为一种 “特殊的精神生产” 的产品,

11、必然作为消费对象进入流通领域。 这样, 必然表现 出一系列的二重化矛盾: 前者强调审美; 后者强调 功利; 前者强调审美属性, 后者强调商品属性; 前 者强调创作原则, 后者强调市场原则; 前者强调社 会效益, 后者强调经济效益; 前者强调文化精神, 后者强调文化利益; 前者强调精神提升力, 后者强 调文化软实力; 前者强调精神价值, 后者强调消费 指数或票房价值。 市场经济加速了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 程, 同时使文艺创作和文艺生产的观念和实践发 生了蜕变。 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文化体制的改革, 有 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同时使文艺的 商品化竞相发展、 越演越烈。 追求文化利益和经济

12、效益几乎成为一种时尚。 一些推崇审美的书斋学 者和文化精英陷入难以摆脱的无奈和尴尬。 如何 看待审美和功利的关系, 成为市场经济历史条件 下重新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美学观念应当改写和 重塑。 从理论层面解析, 文艺的审美学与功利的关 系, 呈现多种形态: 完美的融合形态, 即相对的均 衡形态; 合理的倾斜形态: 或侧重于审美, 或侧重 于功利; 失衡的极端形态: 或排拒功利, 滑向纯审 美; 或脱净审美, 沦为超功利和唯功利。 应当全面地、 理性地、 清醒地考量审美与功利 的关系, 尽可能地实现两者的统一和双赢。 狭隘的 近视的功利主义是要不得的, 纯粹的审美主义也 是行不通的。 降低和牺牲文

13、艺的审美品位、 文化精 神和社会效益, 单纯地追求文艺的功利原则、 文化 利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取的。 但也不能只强调文 艺的思想文化方面的质量和价值, 忽视通过市场 消费的途径, 提高文化的软实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文艺和文化的商品化是不可避免的。 把文艺作 品当作商品进行交易不足为怪, 本来古以有之。 文 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 芬奇、 拉斐尔、 提香等 人也接受定单, 向皇宫、 教堂、 官邸和豪宅输卖自 己的作品, 并不因为这些名画作为商品而玷污和 亵渎作品的艺术质量。 一些以追求利益为目标的 商业大巨制, 如悲情的灾难大片 泰坦尼克号 和 中国的 开国大典 建国大业 亮剑 激情燃烧 的

14、岁月 , 都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化精 神和文化利益、 审美价值和功利目标的双丰收。既唯物又辩证地解析 一些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张岳健: 有两种类型的学者, 一种类型的学者 热衷于体系建构, 比较追求学问的自身完善; 一种 类型的学者强调改造社会, 比较重视学问的社会 作用。 您的文艺理论研究尽量结合这两类学者的 优势, 这是不是与您长期坚持艺术辩证法、 反对走 极端有关? 您在文艺理论研究中是如何坚持马克 思主义艺术辩证法的? 陆贵山: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包括文学理论的 各种观点、 学理、 思想, 都是既唯物又辩证地存在 和发展的。 我们应当既唯物又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文艺理论中的一些观点

15、、 学理和思想。 (一) 关于文学的主体性和客体性的关系问 题。 主体性与客体性是唯物的辩证统一。 而主体性 和客体性的辩证关系, 一般说来, 客体性是基础和 源泉, 而主体性是主导和动力。 基于客体性的主客 体的交互作用形成各种形态的文艺作品。 (二) 关于文学的社会历史研究和人文研究的 关系问题。 既要重视社会历史研究, 也不能忽视人文研究, 我们应把对文学的人文研究和对文学的 社会历史研究联系起来, 完整地反映文学的社会 历史的、 人文的本质、 价值、 功能和作用, 全面地表 现文学的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 表现文学的社会 理性和人文关怀。 强调对文学的社会历史研究, 不 能排斥对文学的人

16、文研究; 强调对文学的人文研 究也不要忽视、 厌烦和拒斥文学的社会历史因素。 尽管特定条件下, 人和历史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 盾和冲突, 或人阻挡历史的前进, 或历史压抑人的 生存和发展, 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致性, 因为人 是历史的人, 历史是人的历史。 人文精神应当促进 历史的进步, 历史精神应当推动人的自由幸福解 放和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 关于文学的现代性与社会的现代化的关 系问题。 我们要现代化, 也要包括审美现代性在内 的现代性, 但应当防止和克服审美现代性阻碍现 代化历史进程的弊端。 应当在肯定审美现代性的 借鉴作用和警示作用的同时, 注意到审美现代性 与当代中国的国情、 人情和文情相悖, 反启蒙理性 和反科技理性的局限性。 我们应当主张与现代化 相适应的审美现代性, 适当地抑制审美现代性的 负面影响。 (四) 关于审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 义文艺理论是比较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但并 不是唯政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谈为 政治服务, 也是首先谈为人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