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治痛风的经验荟萃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716625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治痛风的经验荟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诊治痛风的经验荟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诊治痛风的经验荟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诊治痛风的经验荟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诊治痛风的经验荟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治痛风的经验荟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诊治痛风的经验荟萃彭江云 刘维超 李兆福 狄朋桃(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 云南 昆明 650021 )摘要: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有关文献进行复习,了解古代、现代中医医家对痛风的认识、 辨证论治、内外合治、特色外治,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痛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荟萃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而痛 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是由于体内尿酸增高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软骨、 骨质或/和伴有肾脏、皮下、其他组织的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组织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 血尿酸升高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特征。 近

2、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蛋白成分增加,我国痛风 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已超过 0.3%,50 岁以上干部、知识分子中痛 风患者已达 1%左右。痛风已成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了正常的工 作和学习。 根据痛风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但古人又认识到痛风发 病有别于一般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证,故又分出白虎历节、历节病、痛痹等名称,并有 不少诊治专论而且疗效肯定,可见痛风在中医早有认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中 医对痛风的认识与实践仅限于临床,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带有臆测性、是零碎的、不系统 的。 1 病因与病机的认

3、识 1.1 古代中医医家的认识 中医古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内经 ,其间多归于“热痹”的范畴,其名首 见于素问四时刺逆论 ,其中还提出了热痹形成的机理为“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 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 ”所谓痹热,是热痹出现的以关节肿胀、灼热、疼痛、屈伸不 利,伴有发热为临床表现的痹病。故痛风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属于“热痹”的范畴。【1】汉代以后,有关“历节病” 、 “白虎病” 、 “白虎历节”等描述与本病的临床表现基本合拍。如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对其临床表现叙述为:“诸肢节疼痛,身体九王赢, 脚肿如脱” , “关节痛不可屈伸” , “其痛如掣” , “皆饮酒汗当风所致” ,并

4、提出以白虎加桂枝 汤治疗。 外台秘要卷十三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更有详尽的描述:“风寒暑湿 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此受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蓄于筋骨,或在四肢,肉 色不变,其疾昼静而夜发,发则彻髓,痛如虎之啮。 ” 。到了金元时期,朱丹溪则提出相同 的病名“痛风” 。如丹溪心法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 也,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又有痛风而痛有定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 热,此欲成风毒。 ”又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 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外搏热,血得风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 ”认为痛风之病

5、,乃血热而风湿入侵、瘀浊凝涩;肢节疼痛是主要症状,发作痛特点为 “痛有定处,其痛处赤肿灼热” 、 “夜则痛甚” 。 【2】虽然此处痛风与现代痛风的概念还不完全一样,但至少已将现代之痛风包括其中。明代李梴医学入门则认为:“形祛瘦者, 多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因风湿生痰,曰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痛必夜甚者, 血行于阴也。 ” “痛多痰火,肿多风湿” 。 【3】到了清代的林佩琴,又将痛风归于痛痹之中, 如类证治裁痛风指出“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其痛有常处此因风寒湿郁痹阴分, 久则化热攻痛,至夜更甚。 ”可见前辈医家对痛风的相关认识与记载是很丰富的。 1.2 现代中医医家的认识2现代不少医家在前

6、人的基础之上,通过广泛实践,对痛风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候特点、 辨证论治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认识。吴生元【4】教授根据多年诊治痛风的临床经验, 认识到该病的发作是由于风寒湿邪阻痹经脉,夹内在痰湿相互交作,邪气不得外散,郁遏 化热于皮肤腠理而导致急性关节肿痛。由于寒热交织,在里为寒湿阻痹,经脉气血不通, 在表为痰湿郁热蕴结不得外散,而发此病。王秀莲【5】认为痛风多发于形体肥胖者,大凡 肥胖者脾虚,加之膏粱厚味,脾虚运化不利,代谢失常,聚湿生痰,脾虚不能疏土,湿浊 内停,代谢产物蓄积,留注四肢关节。同时痛风亦好发中、老年人,肾气渐虚,易外邪侵 袭,加之肾虚水液代谢失调,瘀滞气血不行,脾、肝、肾功

7、能低下,水津输布气血运行失 常,生痰生瘀,痰瘀交结,而体内生理病理产物又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浊气堆积,蓄积体 内,滞结筋骨,凝滞经络而发痛风。方建萍【6】认为痛风属湿浊毒邪内郁化热之热痹。不 仅由感受湿热之邪而引起,风寒湿邪郁痹日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亦致热 痹。钟洪【7】等认为原发性痛风其本在脾,其标在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而发病。 王乙黎【8】则认为无论是六淫诸邪还是痰浊、瘀血对本病而言,最终均可归结为“毒” ,其 邪毒的滋生主要来源有三:一是饮食偏嗜致毒;二是“六淫之毒” ;三是七情化毒。而朱良 春【9】之认识则更有见地,他首先提出“似风非风”论点。认为“痛风”其名为风而

8、实非 风,症似风而本非风,乃为浊毒瘀滞使然也。即痛风是由于浊毒滞留血中,不得泄利,初 始未甚可不发痛,然积渐日久,愈滞愈甚,或逢外邪相合,终必瘀结为害;或闭阻经络而 发骨节剧痛;或兼夹凝痰变生痛风结节。久之,痰浊瘀腐则见溃流脂浊,痰瘀胶固,以致 僵肿畸形。由于郁闭之邪最易化热,其证又多兼热象,如湿浊蕴热,煎熬尿液,可见石淋 尿血。浊毒久稽,损伤脾肾,寒热杂错,壅塞三焦,而有关格险恶之症。凡此种种皆浊毒 瘀滞为殃,非风邪作祟之症。 2 中医临床治疗的研究概况 2.1 辨证论治 中医的临床特色在于辨证论治,但由于目前关于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辩证分型尚未统 一,故临床报道的分型也因人而异。娄玉钤【10

9、】教授将本病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 瘀痹阻和肝肾亏损型进行辨证治疗。张笑平【11】等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痛 风的证候分类加以补充而进行辨证分型。脾虚湿浊型,相当于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湿热 蕴结型,相当于急性期及肾盂尿酸性结石,单个关节突然红肿热痛,昼轻夜重、拒按、喜 冷敷;痰瘀阻滞型,相当于间歇期(除去关节畸形与肾功能不全、痛风肾)关节肿胀刺痛, 肌肤麻木不仁;湿毒弥漫型,相当于已见肾功不全者,主要见有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口 臭多涎,甚或欲呕,少尿;肝肾阴虚型,相当于已见关节畸形者,主要见有筋脉拘挛,关 节畸形,口干少饮,头昏耳鸣。吴启富【12】根据病期的不同将本病分为湿热流注型,

10、即急 性发作期;肾虚痰瘀型,即迁延活动期;脾虚痰浊型,即血尿酸增高期。 陈进义【13】以健脾化湿、利尿泄浊、清热凉血法治疗本病,拟方:土茯苓、萆薢、焦 楂、猪苓、瞿麦、萹蓄、车前子、苡仁、白术、丹皮、青风藤。急性期加生石膏、苍术、 知母以利湿热;慢性期加当归、泽泻、皂角刺以化瘀滞。王政【14】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 发作期以清热泻浊通络为主,酌加健脾之品,黄柏、知母、苍术、川牛膝、土茯苓、虎杖、 山慈姑、制大黄、白术、木瓜、蚕砂;恢复期以健脾益肾化浊为主,白术、川牛膝、土茯 苓、山慈姑、木瓜、生黄芪、茯苓、杜仲、补骨脂、鸡血藤、川芎,治疗 36 例,临床治愈 34 例。何焕平【15】自拟痛风散:

11、山慈姑、血竭、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公英、地丁、 大钻、小钻、甘草各适量与凡士林制成 31g 膏剂,于夜间睡眠时外敷患处。另取药散适量 水煎浸洗患处,每日 3-4 次,共治疗 54 例,总有效率为 61%。杨德才【16】认为本病先有郁 热在里,感邪或饮食诱发,辨证属湿热中阻、脉络不通,与大柴胡汤证之邪郁少阳、兼阳 明里实的病机特点相似,故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治疗 47 例,临床痊愈 26 例,显效 23 例,3有效 6 例。秦兴华【17】认为正气不足是发病基础,故以健脾除湿、祛风活血通络为法,方 选:党参、白术、茯苓、苍术、苡仁、泽泻、川牛膝、独活、当归、红花、木瓜、白花蛇 舌蛇草、桂枝、甘

12、草。 2.2 内外合治法 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有局部红肿热痛及瘀暗不泽的外象特点,不少医家在内服药物的基 础上,配合各种外治法,如局部敷药、外洗等,也取得较好的疗效。吴生元教授【18】 【19】 采用内外合治,寒热分消的方法,以中药配方内服,外洗配合治疗。将汤剂“痛风消痹汤” 研制成内服痛风消颗粒, “苦参黄柏汤”制成外用洗剂,配套使用,命名为“痛风消”组合 剂。治疗 36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结果临床治愈 16 例,显效 14 例,有效 5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 97.22%。齐齐哈尔市中医院关玉波等【20】观察中药内服加外用治疗痛风性 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用痛风定(车前子、黄柏、赤芍

13、等)内服,自拟洪宝散(天花粉、 姜黄、大黄、蒲黄、白芷)外敷。结果:痛风定内服、洪宝散外敷对本病确有明显的治疗 作用。结论:该方法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定痛的作用。吉首大学医 学院王正苹【21】采用司爷汤(千金藤、见血飞、三七)内服兼外敷,经 75 例临床观察,总 有效率为 93.4%.无明显毒副作用。 2.3 特色外治法 云南省中医医院彭江云等【22】 【23】研制了“痛风贴” ,并进行抗炎镇痛的动物实验及 90 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痛风贴具有显著抗炎消肿镇痛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外用贴剂。四川省中医药研究所李先墚【24】报道根据该院杜琼书老中医学术经验,

14、在传统用药处方基础上制成痛风贴巴布剂(大黄、黄柏、栀子、天花粉、白芷、姜黄等) ,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功效,外贴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消肿止痛作 用。云南省丽江地区人民医院严试【25】用复方蚂蚁膏(蚂蚁、秦皮、萆薢、虎杖、六轴子、 川芎、赤芍、桂枝、甘草)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45 例,结果:显效 35 例,占 77.78%; 好转 6 例,占 13.33%;无效 4 例,占 8.89%;总有效率 91.11%。四川天祥骨科治疗中心何 浚治【26】,采用何天祥教授研制的“痛风灵”湿敷贴(独活、苍术、黄柏、丹皮、泽泻、 白芷、郁金、当归、大黄、牛膝、板蓝根)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15、 168 例,临床痊愈 101 例, 占 60.12%,显效 46 例,占 26.38%,有效 18 例,占 10.71%,无效 3 例,占 1.79%。 3.小结 总之,纵观现代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都有各自的观点,如寒热交织、 “毒”邪所 致或“似风非风”等等,但归纳起来都与湿邪有关。该病所出现的热症、瘀症都与湿邪有 关。湿邪积聚不化,郁而化热,湿浊夹热,闭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留而为瘀。在治疗 痛风病上有多种方法,如内服、外洗、外贴等,但归纳起来,一般在痛风急性期多选用具 有清热泻浊通络之药治疗,在慢性期多选用健脾除湿通络之药治疗,虽然具体用药和方法 不同,但疗效从统计数据观察均较显著

16、。参考文献1.施杞,王和鸣.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125.2.西冈久寿树,宗象仲子,王蕴洁(台湾)译.痛风饮食疗法M.台湾:进茂生活出版社,1999:12-15.3. 娄玉钤.风湿病诊断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94-395.4. 孟昭享主编.痛风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6.5. 李可大.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述评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3):185.6. 李可大.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述评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3):186.47. 旷惠桃.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概述J.湖南中医杂志,3116,32(3):8-9.8. 李可大.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述评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3):187.9. 吴生元,彭江云,吴洋,等.中药“痛风消”组合剂的主要药效学试验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1,22(2:)27-28.10. 王秀莲.痛风病本虚标实论治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3112,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