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团山文化分期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82097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团山文化分期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西团山文化分期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西团山文化分期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西团山文化分期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西团山文化分期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团山文化分期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团山文化分期研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 团 山 文 化 分 期 研 究 赵 宾 福 (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 中心,长春1 3 0 0 1 2 ) 目 次 一遗址材料 的分段研究 二墓葬材料 的分段研 究 三段别对应与文化分期 西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较早被发现和命名的一支属于两周时期的文化遗存 。这种文化以 吉林省的吉( 吉林) 长( 长春 ) 地 区为重心, 广布于威虎岭以西、 伊通河以东、 拉林河以南、 东辽河 以北的第二松花江流域 1 。 从 目前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来看 ,西团山文化的生活居住址多建在 山岗的平坦处或缓 坡处,房基往往直接在山石上挖凿而成,多为长方形半地穴式或浅地穴式 ,常以块石垒砌壁、 灶。出土遗物 以陶

2、器数量最多 ,其次为石器 ,青铜器及其他材质 的遗物很少。墓葬绝大多数 是用块石或板石垒砌而成的 ,因此被统称为 “ 石棺墓” 。墓 中随葬遗物同样有陶器 、石器和青 铜器,但与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相 比,石器和青铜器表现出的共性较大,陶器存在着一定的 差 异 。 从遗址和墓葬都出有形态十分接近的半月形双孔石刀、 长身叶状石镞、 葫芦形铜矛和扇形 铜斧看 , 西团山文化在生产工具和兵器方面, 实用 品和随葬 品的种类基本一样 , 形制也没有太 大的区别 。 再从陶器看 , 虽然遗址和墓地都见鼎、 罐、 壶、 钵、 碗等基本器形, 但组合关系, 遗址陶 器明显以鼎为大宗( 同时存在部分与鼎形态 比

3、较接近的鬲) , 壶 、 罐类居次, 钵、 碗类较少。墓葬 随葬陶器则以壶数量最多 , 罐、 碗类居次 , 鼎、 鬲类十分少见或不见 。 由于西团山文化遗址、 墓葬 出土的石器和青铜器种类、 形制差异较小, 而陶器不仅组合不 同, 且形态差异区别较大, 所 以有 关西团山文化分期问题 的研究 , 显然应 以重点分析遗址和墓葬出土的陶器为基础。 自1 9 5 0年代 以来 , 西团山文化的研究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 特别是在年代和分期问题上 , 1 金旭东 : 西 团山文化辨析 , 青果集 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考古论文集 , 知识 出版社 , 1 9 9 3年。 4 6 9 考古学报 2

4、0 0 9年第 4期 以往多有论述。如有关该文化较晚阶段遗存的年代 1 , 某一墓地的分期 2 , 西团山文化墓葬 材料的分期 3 , 西团山文化遗址和墓葬的分期与年代 4 J 。但遗憾的是 , 以往的研究除认为西 团山文化的年代应大致处于两周时期以外 , 其他方面基本没有形成共识。特别是在分期问题 上 , 结论大相径庭。即便对同一批材料的认识也分歧很大 , 甚至截然相反。 在此, 笔者拟重新梳 理该文化现 已发表的全部遗址和墓葬材料, 以陶器为视角, 试就西团山文化的分期 问题再做综 合性研究。 遗址材料的分段研究 目前发表的属于西团山文化的遗址, 出土陶器的有吉林长蛇山、 猴石 山、 两半

5、山、 土城子、 泡子沿前山, 永吉学古东山、 杨屯大海猛, 榆树老河深和舒兰黄鱼圈珠山等九处。 其中杨屯大海 猛和吉林长蛇山遗址的材料比较丰富, 并有明确的层位关系 , 因此对西团山文化遗址进行分段 研究 , 当首先从分析这两处遗址的材料人手。 ( 一) 大海猛和长蛇山遗址的分组研究 1 大海猛遗址的分组该遗址除 1 9 7 1年首次发现的材料( 未发表陶器) 以外 5 , 1 9 7 9 年 进行的第二次发掘 6 和 1 9 8 0年进行的第三次发掘 7 _ , 均获得了较丰富的资料。 1 9 8 0年第三次发掘共发表了十九个单位 的材料 , 分别为 T1 2 、 T3 、 T4 、 T6

6、、 T1 5 、 G1 、 T1 、 T7 、 T1 、 T2 、 T4 、 T1 0 、 F 1 、 F 2 、 F 4 、 F 6 、 H2 、 H5 、 M3 3 。据报告介绍, F 4和 H2开口于第 5层下, 形成年代应不晚于第 5层。F 6开 口于第 5层上部并打破 F 1 , 可理 解为第 4层下开 口。M3 3出自F 3居住面, 应与 F 3同时, 因 F 3打破了 F 4 , 故 M3 3应不早于 F 4 。 H5 开 口在 3 层下, 应不早于第 4层。 从地层和遗迹间的层位关系出发, 结合各单位出土陶 器的形态分析和 比较 , 可将上述十九个单位 自早至晚划分为三个小组。

7、 第 1 组 , 八个单位, 分别 为 T1 、 T2 、 T4 、 T1 0 、 F 1 、 F 2 、 F 4 、 H2 ; 第 2组, 四个单位, 分别为 T1 、 T7 、 F6 、 M3 3 。 第 3组, 七个单位 , 分别为 T1 2 、 T3 、 T4 、 T6 、 T1 5 、 G1 、 H5 ( 图一) 。 1 9 7 9年第二次发掘并报道的十三个单位材料, 据层位关系和陶器比较, 可分为早晚两个小 1 刘振华 : 试论吉林 西团山文化晚期遗存 , 东北考古与历史 第 1辑 , 文物出版社 , 1 9 8 2年。 2 宋玉彬 : 试论星星哨墓葬的分期 , 博物馆研究 1 9

8、 8 9年 3 期 。 3 朱永 刚: 西团山文化墓葬分期研究 , 北方文物 1 9 9 1年 3 期 。 4 董学增 : 试论吉林 地区西团山文化 , 考古学报9 1 9 8 3年 4期 ; 陈雍 : 西 团山文化陶器的类型学与年代 学研究 , 青 果集 吉林 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考古论文集 , 知识 出版社 , 1 9 9 3年。 5 刘振华 : 永吉杨 屯遗址试掘简报 , 文物9 1 9 7 3年 8期。 6 吉林市博物馆: 吉林永吉杨屯大海猛遗址 , 考古学集刊 第 5集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 8 7年 。 7 吉林省文物工作 队、 吉林市博物馆 、 永吉县文化局 :

9、吉林永吉杨屯遗址第三次发掘 , 考古学集刊 第 7集 , 科学 出版 社 , 1 9 9 1年。 一47 0 考古学报 2 0 0 9年第 4期 L L 第 3 组 爪 0 1- Z l 4 i q 采 集 陶 器 第 、 组 l , 图二大海猛遗址 1 9 7 9年第二次发掘出土陶器的分组 1 3 、 1 5 横 耳鼎( T6 :1 6 、 F 6:8 、 F 2:1 8 、 W1;1 ) 4 、 1 8 鬲足( T9 :5 、 F1: 2 9 ) 5 、 1 2 杯 ( T5 :1 7 、 F 6:4 ) 6 、 1 0 竖耳壶 ( F 2: 1 2 、 T1 :1 4 ) 7 、 8 碗

10、 ( F 6: 9 、 F 6: 5 ) 9 、 1 9 、 2 0 横耳壶( T 9 ;1 1 、 采集 :2 1 、 采集 : 1 0 9 ) 1 1 罐( T 3 : l 6 ) 1 3 豆座( T8 :1 5 ) 1 4 、2 1 器盖( T 5 : 1 6 、采集 : 2 7 ) 1 6 、 1 7 鼎足 ( FJ:3 9、 F1 :3 6 ) l 7 ) 。考虑到 1 9 7 9年第 2组的鼎 F 6: 8 ( 图二 , 2 ) 口沿外敞, 足较长, 形态和风格与 1 9 8 0年第 3 组的鼎 T1 5 : 5 、 T3 :1 2 ( 图 , 5 、 6 ) 接近 , 因此可视它

11、们的年代基本相当。1 9 7 9年第 2组 的鼎 T6 : 1 6 ( 图二, 1 ) , 造型上看应该是 1 9 8 0年第 2组鼎 T1 : 8 ( 图一, 1 6 ) 的晚期形态。 1 9 7 9年第 2组壶T9 :1 1 ( 图二 , 9 ) 和 1 9 8 0年第 3组壶 H5: 4 ( 图一, 1 ) 相比, 虽然施耳不同, 但下腹部内收的风格完全一样。另外 , 1 9 7 9年第 2组壶 T1 : 1 4 ( 图二, 1 0 ) 的腹部造型 , 与 1 9 8 0年第三组罐 T 4 : 4 ( 图一 , 1 2 ) 的器身十分相似。 通过比较 , 可最后把大海猛遗址的两次发掘材料

12、整合为三个大组。 第一组, 1 9 8 0年第 1组 和 1 9 7 9年第 l组; 第二组, 1 9 8 0年第 2组; 第三组 , 1 9 8 0年第 3组和 1 9 7 9年第 2组。 4 7 2 赵宾福 :西 团山文化分期研究 2 长蛇 山遗址的分组该遗址先后于 1 9 5 7 、 1 9 6 2和 1 9 6 3年进行过三次发掘 1 。其中 1 9 5 7年发现房址 6座( 5 7 F 1 -F 6 ) , 1 9 6 2年发现房址 3座 ( 6 2 F1 一F 3 ) , 1 9 6 3年发现房址 6座 ( 6 3 F 1 -F 6 ) 。据报告介绍, 这 1 5座房址均建在遗址

13、的第 3层上, 因此年代 当不早于整个遗址 的第 3层 。由此, 可把报告发表的出有陶器的十二个单位 自早至晚区分为三组。 第一组, 两个单位, 分别是 6 3 T1 9 、 6 3 T1 9 ; 第二组, 仅 6 3 T8 一个单位; 第三组 , 九个 单位, 分别是 5 7 F 1 5 7 F 3 、 5 7 F6 、 6 2 F 1 、 6 2 F 3 、 6 3 F1 、 6 3 F 3 、 6 3 F6 ( 图三) 。 3 大海猛遗址各组与长蛇山遗址各组的年代对应关 系 长蛇山第三组鼎 6 3 F 6 : 1 2 9 ( 图三 , 5 ) , 足部残, 但腹部形态与大海猛第三组鼎 T

14、1 5 : 5 ( 图一 , 5 ) 完全相同。 长蛇山第三组 鼎 5 7 F 6: 2 0 ( 图三 , 2 ) , 三足虽较矮小, 但腹部形态与大海猛第三组鼎 F 6: 8 ( 图二 , 2 ) 十分接 近。长蛇山第三组鼓腹横耳罐 5 7 F 3:1 2 4 、 5 7 F 2:1 8 9 ( 图三 , 9 、 1 0 ) , 腹部造型同大海猛第三组 壶 G1 : 1 ( 图一 , 1 0 ) 近似。另外 , 大海猛第 三组壶 T4 :1 2 ( 图一 , l 1 ) 与长蛇 山第三组壶 6 2 F 3 : 5 8 、 5 6 ( 图三 , 7 、 8 ) 相 比, 腹部形态 比较接近。大

15、海猛第三组横耳罐 T1 5 : 4 ( 图一 , 4 ) 与长蛇山第三组横耳罐 6 2 F 1 : 2 7 ( 图三, 1 3 ) 相 比, 整体造型基本相同。 这些相同或相似之 处, 反映 了大海猛和长蛇山两遗址的第三组年代应基本相 当。 长蛇 山第 一组錾耳罐 6 3 T1 9 :5 3 ( 图三 , 1 9 ) , 整体造型与大海猛第一组錾耳罐 F 4: 8 ( 图一, 3 4 ) 近似。 不仅如此, 长蛇山第一组平底鼎 6 3 T1 9 : 4 8 ( 图三, 1 8 ) 的腹部形态也与大海 猛第一组錾耳罐 F 4: 8相仿, 甚至有可能前者就是在后者的底部加上三足而形成的衍生器。 以此来看 , 长蛇 山遗址第一组和大海猛遗址第一组 的年代应该 比较接近。 长蛇山第二组材料很少 , 并且缺乏与大海猛第二组可 比的同类陶器。 但考虑到两处遗址的 第一组与第一组相当, 第三组与第三组接近, 故暂判定长蛇 山第二组相当于大海猛第二组。 ( 二) 其他遗址出土材料的分析 榆树老河深、 舒兰黄鱼圈珠山、 吉林前山、 吉林猴石山、 吉林两半山、 吉林土城子和永吉学 古东 山遗址不仅材料少而零碎 , 同时也均缺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