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学校2014年高考语文冲刺知识点模拟试题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72915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文学校2014年高考语文冲刺知识点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龙文学校2014年高考语文冲刺知识点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龙文学校2014年高考语文冲刺知识点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龙文学校2014年高考语文冲刺知识点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龙文学校2014年高考语文冲刺知识点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文学校2014年高考语文冲刺知识点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文学校2014年高考语文冲刺知识点模拟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龙文学校高考冲刺语文知识点模拟试题龙文学校高考冲刺语文知识点模拟试题 一、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二、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四、白居易的长恨歌 ,就是歌“长恨” ,但是为什么“长恨”呢?诗人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请你根据自己的揣摩理 解,回答这个问题。五、书海拾贝,作品研读。 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为“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塑造了一个面貌丑陋却心地善良的人物形象,他就是敲钟人 。(2 分) 简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这一形象(200

3、字以内)(4 分) 六、有这样两则谜语:刘邦闻之笑,刘备闻之哭。(打一字) 谜底:翠;曹操煮酒论英雄。(打我国一个 少数民族的名称)谜底:维吾尔。你能分别解释一下为什么吗?请结合历史典故说明理由。七、有些评论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史的长城。请参照以上示例,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一则一句话评 论。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

4、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 字左右。九、王国维曾盛赞“夜深千帐灯”一句,认为此句与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同为“千 古奇观” 。你赞同王国维的观点吗?请结合本词上下片的内容作简要分析。(200 字左右)十、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它们的角

5、度分别是什么?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 评价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答:(1)第一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2)第二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3)第三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十一、下列词中均有“愁” ,请分析每一首词中“愁”的具体内容。(每点作答不超过 10 个字) (1)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 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

6、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3)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3)小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咏怀诗主要写诗人在魏晋 易代的黑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慨。 北林,语出诗经秦风晨风“鴥(y)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

7、用“北林”一词表忧伤。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开篇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表现诗人的苦闷和孤独不安的忧思。 B“薄帷鉴明月”,“鉴”,照;“帷”,帐幔,意思是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 C“清风吹我襟”承前句继续写自然景色,意为带着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着“我”的衣襟。 D第三、四句诗人主要写自己的所见之景。“鸿”,鸿雁;“号”,哀号;“翔鸟”,飞翔的鸟。 E这首诤情感跌宕起伏,富于变化,诗人以极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夜半独坐时内心无限的感慨。 (2)这首古诗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句作简要说明。 (3)有人认为“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一

8、句中“徘徊”的主语是孤鸿和翔鸟,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请谈谈你的 看法及理由。3十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题。 春江晚景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_”和“客船”。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

9、者情感的。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严祺先文集序严祺先文集序 归 庄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 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 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 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 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

10、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 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 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 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 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选自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新 1 版) 注:浼(mi):玷污。

11、 (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

12、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4)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 4十五、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 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_班_固_不_讥_文_帝_之_远_贤_ 痛_贾_生_之_不_用_但_谓_其_天_年_早_终_且_谊_以_失_志_忧_伤_而_横_夭_岂_曰_天_年_乎_则_固_之_善_志_逮_ 与_春_秋_褒_贬_万_一_矣。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2)

13、说说文中班固与欧阳修对贾谊之死的不同论断。 (3)何谓“春秋笔法”?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 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 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 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 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

14、汉宋儒 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 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 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 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 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 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

15、”,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 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 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 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 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 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1)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