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徽商与戏曲关系之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69899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60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徽商与戏曲关系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明代徽商与戏曲关系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明代徽商与戏曲关系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明代徽商与戏曲关系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明代徽商与戏曲关系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徽商与戏曲关系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徽商与戏曲关系之研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4 期 第 99-129 頁 2007 6 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明代徽商與戲曲關係之研究 柯香君 摘 要 明代中,商業經濟繁盛,新興商幫勢,成為主導明代戲曲走向之重要群 體組織。以鹽致富之徽商,在快速積財富後,並感染江南一帶奢靡風氣,蓄養 家成為徽商展現雄厚勢及附庸風雅之媒介。而在 而好儒 之心影響下, 為融入上層文人士夫之群體,家進一步成為提高社會地位之手段,而其 家多以演唱當時盛極一時之崑腔為主,也因而對明代崑山腔之播,起著重要 的推動作用。 商即戲 ,明代繁盛的各地聲腔,正是隨著商人足跡而得以傳唱各地。 除崑腔受到外地徽商家廣為傳外,由徽商所帶回家鄉之弋陽腔,

2、則在徽州當 地演變而成新式聲腔青陽腔及徽州腔,並且快速地隨著徽商足跡而輾轉傳各地,終至晚明大放彩。直至入清,取代崑山腔,贏得天下南時尚徽池雅 調之美稱。徽池雅調之盛,僅豐富中國戲曲世界,證徽州商人的 雄厚勢及其對於戲曲之貢獻。 本文主要從明代新起之商幫徽商為述對象,透過徽商所帶的經濟效 、娛取向及文化背景,解徽商對於明代戲曲所產生之重要影響,僅是戲 曲活動之推進,是聲腔劇種之播者。 關鍵詞:關鍵詞:徽商、家、徽州腔、青陽腔、徽池雅調。 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4 期 2壹、前言 明代社會經濟繁榮,明初之際,雖曾一受到重農抑商政策影響,導致 自宋以之富庶景象短暫逝去,然自

3、中後,原本以農國之封建體制,逐漸以 商業為經濟主,且因資本主義滲透,使商人地位抬高,是統治者或社會群 眾,皆已逐漸體認商業之重要性。明代張居正(1525-1582)在贈水部周漢浦 榷竣還朝序中云: 古之為國者,使商通有無,農本穡。商得通有無以農,則農病; 農得本穡以資商,則商病。故農商之勢,常權衡,然至于病, 迺無以濟也。故余以為欲物屈,則莫徵發,以厚農而資 商;欲民用困,則莫輕關市,以厚商而農。1 明確指出商農間存在的互助互。然而真正吸引人民棄農經商之因素,則得 歸結於商業豐厚之潤。明代詩人王隧於商一詩中,清楚描述揚州 當地之經商概況。 揚州橋南有客,船中居處無家。生涯常在風波間,名姓登鄉

4、籍。前射向蠻方,往平販越海洋。歸載貨知,黃遶身 帛滿箱。小婦長干士中,能舞枝謌白苧。生男學語未成音,已教 錢懷楮。陌頭聲格格,畊夫賣牛買商舶。2 眼揚州客海外貿,滿載而歸,當時所生之男孩,還未學會話,先教導如何算錢。以地域查看,明初之際,商作之風氣已於揚州一帶蔚為成風。而 至明中,許多士大夫亦對商業價值給予肯定態,如著名思想家王陽明曾云: 四民業而同道3,何心隱亦提出:商大於農工,徽商子弟汪道昆亦 言:何負閎儒4,而明末王徵則提出:商人者,財用發生根本也,故1 明張居正:張文忠公全集文集八,收於王雲五編國學基本叢書,(臺:臺灣商務印書股份有限公司,1968 12 月),頁 262。 2 明王隧

5、:青城山人集七言古詩,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冊 176,(臺:商務印書,1983 ),頁 31。 3 明王陽明:王陽明全集卷 25外集七節庵方公墓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2 月),頁 941。 4 明汪道昆:太函集,(合肥:黃山書社,2004 12 月)。卷 55誥贈奉直大夫戶部員外郎程氏公暨贈宜人閔氏合葬墓誌銘大江以南,新以文物著。其俗儒則,相代踐 。要之,何負閎儒,則其躬彰彰矣!,頁 1146。 明代徽商與戲曲關係之研究 3欲求裕國,必先恤商。面對經濟昌榮,這些士夫階層,終於慢慢體認到商對 於國家社會之重要性,而再以輕視態面對。 朝中政策已無法遏止商業發展,商業帶給國家

6、之助已無法被抹滅,因此, 除受到文人士夫肯定外,許多商人自身亦再視經商為可恥之事,反而頗感自 豪。明人維禎記載陜西商人王聘告誡子孫:四民(士商農工)之業,惟 士為尊,然無成則農。5士成,則如業。可知商人地位於明代 已然逐漸擡升,尤其在商人匯集,經濟富庶之地,是如此。如揚州地方匯集 自各地鹽商,揚州江都,俗喜商,事農業。6在商業繁盛及商人聚集 之處,商人地位普遍較為崇高。而本身就以經商為業的地區,亦是如此,如以徽 州當地言:商居四民之末,徽殊然。歙之業鹺於淮南者,多縉紳巨族。7徽商乃明代重要商幫群體,因此徽州人民對於商人並未加以輕視鄙薄,反倒是讚賞有加。而同屬明代重要商幫之山西商人王文顯則認為:

7、士商與士,術而 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是故雖而汙善士者。8善經 商者與士子,過是術而同心。 商人在明代經濟起飛後,已逐漸獲得社會認同,僅商自身肯定自己,士 大夫亦體認商業之重要價值。商業成為明代社會經濟新主,但豐富明代經 濟況,也帶動社會文化新風氣。 明代商人興起產生地域化之現象,各商幫集結同鄉經商者形成龐大的商業團 體,但藉由鄉土情誼以增強商幫勢,企望從中求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在明 代新興商幫勢中,山西商人與安徽商人堪為主要代表。謝肇淛於五雜俎卷 四云: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則推山右。9雄據一南一的徽商與晉商,正式於明代發光發熱,他們僅為其家鄉帶回豐厚的財物,同時帶 動

8、明代社會經濟的發達,重要的是伴隨商的出現,促進中國文化藝術交,產生商即戲的戲曲盛況。 一個商幫形成,包含著諸多因素,本文首先從內在層面入,針對明代蘊釀 徽商崛起之地緣因素做一基本解,並根據徽商本身特質及風俗信仰,以分析探 究徽商與明代戲曲間之關係;最後,從其經商線,解徽商對於當時聲腔播 之影響。藉由各各層面,解有明一代新興商幫對明代戲曲發展之貢獻。 5 明維禎: 大山房集卷 106鄉祭酒王公墓表 ,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冊 153,(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6 月),頁 154。 6 明楊洵:萬揚州府志,收於清陳夢編: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 760揚州府部風俗考,(臺:鼎文書

9、局),頁 154。 7 許承堯:歙事閒譚(下)第 18 冊歙風俗教考,(合肥:黃山書社,2001 5 月),頁 603。 8 明夢陽:空同集明故王文顯墓志銘,收於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八集,(臺:商務印書,1974 ),頁 4。 9 明謝肇淛:五雜俎,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冊 113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頁 412。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4 期 4貳、明代徽商之崛起 徽商,在明代經濟逐漸繁盛之下,首先掌握到商業先機。除受到內在地 因素影響,以致人口外出經商外,後續的經商活動、營運商品,是促成徽商勢 迅速壯大的重要推手。 一、山多田少、人稠缺 徽州位於皖南丘山地,地形勢

10、封閉, 東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之, 南有江灘之險,有黃山之阨10,崇山峻對峙,其間則有新安江、田河等 水系入錢塘,而婺江、閶江水系則匯入鄱陽湖,整體形成山環水繞、山川谷 崎嶇之地形,相對的可耕地自然是非常充裕,正是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 和莊園。顧炎武於天下郡國病書第九冊云: 徽郡保界山谷,土田依原麓,田瘠貧,所產至薄宜稻粱。壯夫 健牛,視它郡農過倍,而所入當其半。有田皆仰高水,故豐 甚少,大計一歲所入,能支之一。以故中家而下,皆無 田可業。徽人多商,蓋其勢然也。 四面環山的自然屏障,封閉徽州對外的上交通,因此代許多戰事均未波及徽 州一地,於是徽州自然成為中原士民南下遷徙的最佳地點,也因而造成

11、徽州人口 斷成長,終於演變成人稠缺的情況。11 山多田少、人口日增是徽商出的主要內緣因素。據史記載統計,自南宋到元代,徽州人口由 50 萬增加到 82 萬,而明清時期亦續增加。人口驟增,使 得徽州人民生活面食短缺之窘境,因而迫使徽州人走向經商謀生的道。姚 邦藻於徽州學概中,指出徽商崛起的三大因素: 一、與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觀環境壓。 二、豐富的物產、捷的水交通激徽人經商。 三、徽人思變的內在動加上當時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外部 機。12 10 道光徽州府志卷二之二地輿志形勝,收於中國地方志集成冊 235,(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頁 137。 11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

12、61贈程君五十敘,收於明代著叢刊,(臺:偉文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76 5 月),頁 3017。新安僻居山谿中土,地狹民人眾, 世中兵革,故其齒日繁,地瘠薄,給於耕,故其俗纖儉習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 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則十一在內,十九在外。 明代徽商與戲曲關係之研究 5徽人出風氣,大約始於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時期。13一旦 經商謀生之打開後,徽人蜂擁而出,明人王世貞曾:大抵徽俗,人十三 在邑,十七在天下。14可知,明代徽州人民絕大部分在外經商,明人張翰松 窗夢語卷四商紀亦言: 自安、太至宣、徽,其民多仰機,舍本逐末,唱櫂轉轂,以遊帝王 之所,而握其奇

13、贏。休、歙尤夥,故人幾遍天下。近市 倍,次倍之,最下無能者逐一之。15 明代徽州休、歙縣之商人,幾乎遍佈天下。而就地位置言,明初開中法的實施, 開展邊防商機,徽商雖曾與,但礙於地環境限制,終究無法壯大徽商氣勢。 直至明中,改舊制以折色銀代米,才使徽商成功地獲取淮、江浙鹽引。 此外,明代吳中、南京一帶,經濟昌盛,是南商爭赴之地,而鄰近的徽商亦 因地緣關係,很快的取得江南商業掌控權,終於在明代成為江南最大的商業組 織。 二、以鹽致富、雄霸江南 明代洪武三(1370)的開中法施,16可是明代商幫興起的主要 機。明朝自蒙古手中奪回政權後,為徹底消滅蒙古及周邊外患,依然於邊境駐 守十萬軍隊,東起陽,西至

14、甘肅,設九個邊防。為解決邊防部隊龐大 的餉問題,明代政府得已只好釋放出食鹽銷售權,鼓商人將物資運送至邊關防守之地,以充實軍儲備。17依據正德會典卷三十鹽法事記12 姚邦藻主編:徽州學概,(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12 月),頁 76-77。 13 張海鵬、王廷元主編:徽商研究,(合肥:安徽出版社,1995 12 月),頁 5。 14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 61,贈程君五十敘,收於明代著叢刊,頁3017。 15 明張翰:松窗夢語,收於代史筆記叢刊元明史筆記,(京:中華書局,1985 5 月),頁 83。 16 黃鑒暉:明清山西商人研究,(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2 6 月),頁 30。洪武三,山西請准商人納中鹽後,洪武四(1371) ,定全國中鹽,大同等 14 個倉, 按道遠近,每引鹽納 5 斗至 1 石有差,開中制推開。 17 明于慎:穀山筆麈,收於代史筆記叢刊元明史筆記,(京:中華書局,1984 6 月),頁 140。今九邊坐派錢,舊有定,大約宣府八十三萬餘,大 同七十七萬餘,東三十八萬餘,延綏二十八萬餘,夏二十二萬餘,甘肅三十八 萬餘,邊共計三百七萬有奇。俱山、陜、河南、山東、直并本鎮屯田草解納。已而 歲用敷,每議發并開派淮、山東、浙、長引鹽,宣府一十九萬餘,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