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68755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7 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 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 以“姜派”小生为例 许 征 0.0.引言 0.1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本文以“姜派”小生1为例,对京剧小生行当的韵白声调系统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的内容包括“姜派”小生的声调格局、单字调、两字调以及小生韵白声调系统中调域的变化等问题。 小生属于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的生行,在剧中饰演青少年男子。小生分文小生(扇子生)与武小生(雉尾生) ,文小生主要饰演年轻文人,武小生主要饰演年轻武将,但其念白并无本质差别,主要使用韵白,其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是真、假嗓相结合,因此,小生的念白更给人抑扬顿挫之感,更能体现出艺术语言艺术夸张的效果。 我

2、曾在京剧韵白声调单字音及两字组实验分析 (许征,2004)一文中,对老生、老旦、正旦、正净等行当进行了韵白声调系统的初步实验分析,由于当时没有小生行当的发音人,所以小生行当没有列在其中。但是,小生念白很有特色,研究京剧韵白的声调问题,小生行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0.2 主要术语解释 京剧小生念白:京剧小生念白大体分两种,即韵白、京白。 “韵白”是京剧念白的主要形式,它是根据徽调(徽剧前身) 、楚调(汉剧前身) 、昆曲等地方剧种的语言声调,并融入北京话的声调而形成的、颇具韵律性、节奏性和一定音乐性的特殊的舞台念白。小生念白主要用韵白。 “京白”接近于北京自然语言形态,但比自然语言更讲究韵律、

3、节奏,具有朗诵的特点,小生很少使用“京白” 。 真嗓:京剧念白的一种发声方法,又称大嗓、本嗓。发声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 假嗓:京剧念白的一种发声方法,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 158 许 征 假声: “成人的最高声区。发声时,声带不完全闭合,胸腔亦不起共鸣作用。此中声音通常为男歌唱者所用, 以取得特殊的音色效果, 达到其音域的最高部分,或模仿女子的声音。 ”2京剧就是如此,早期京剧演员没有女性,女性角色皆由男性演员扮演,为了区别脚色性别,则使用假声代表女性。不仅京剧如此,中国

4、的很多戏曲都是如此。同时,使用假嗓念白的不只是饰演女性的旦角,小生既要区别于年长男子又要区别与女性,因此在念白时使用真、假嗓结合的方式,真嗓代表男子,假嗓代表童声,就好像正在变声时的少年说话一般。 混合嗓:京剧念白的一种发声方法,发音方式介乎真嗓与假嗓之间,小生时常会使用混合嗓发声。 0.3 前人研究 对京剧小生韵白声调的研究,唯见小生韵白管见3(季砚农,1964)一文(未刊) ,文章对小生韵白的阴、阳、上、去四声的性质做了较具体的语言描述,并举例说明了一些连读变调现象,同时也对小生韵白中的“入声”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文章在描述声调时没能给出系统的调值,也没有系统地分析所有的变调情况。从整体看

5、来,季砚农的这篇文章还是属于一篇主观体会多于科学分析的文章。 1.实验说明 1.实验说明 1.1 实验设备 硬件设备:奔腾 4 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xp” ,语音分析软件: “桌上语音工作室(专业版) ” (石锋,朱思俞,南开大学) 。 1.2 发音人 刘雪涛,男,83 岁,北京京剧院著名小生演员。 季砚农,男,83 岁,天津京剧团著名小生演员。 刘雪涛与季砚农都是已故著名京剧小生演员姜妙香的入室弟子。两个发音人同属于一个流派“姜派” 。 1.3 发音字表的设计 本文的发音字表一共有两组,分别是:单字调表,两字组表。发音字表中的字和词组皆选自京剧剧本。单字调表分阴平

6、、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每个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 159 调类选取 20 个例字;两字组表是由阴阳上去四声两两组合而成,一共 16 组, 每组选取 4 个词组。具体如下。 1.3.1 单字调表: 阴平 先 江 司 宽 中 军 安 夫 功 亲 初 征 宗 听 惊 爹 帮 刚 东 宫 阳平 神 皇 娘 前 红 们 平 然 臣 龙 狼 朝 银 难 楼 丞 阳 年 连 行 上声 酒 老 打 马 保 可 讨 少 我 武 请 里 饮 满 古 胆 有 嫂 考 稳 去声 令 汉 战 下 报 挂 帝 外 命 太 内 第 乱 干 念 驾 变 现 泪 震 表一 1.3.2 两字组表 首字 尾字 阴平 阳平

7、上声 去声 阴平 先生 将军 江山 惊惶 狼烟 朝中皇家 乾坤好心 老君火烧 果真内亲 贺功 下书 弟兄 阳平 山人 忠臣 先皇 爹娘 银钱 南阳连年 临行古城 枉然可怜 满门战船 报仇 幼年 太平 上声 司马 征讨 宗保 忠勇 难保 人马粮草 银两少礼 打扫饮酒 哪里畅饮 大胆 战马 愿往 去声 遵命 宽恕 听令 先帝 贤弟 丞相前辈 城外死罪 马谡请罪 老汉再探 伺候 挂念 御架 表二 1.4 分析过程 语音分析软件“桌上语音工作室(专业版) ”可以将输入的语音材料进行图形化处理和数字化处理, 也就说可以通过计算分析语音材料得出语音的音高 (基频) ,调长,音强等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生成直

8、观清晰的语图(主要是基频曲线) ,然后经过对统计语音材料的选择与分类,最终计算机可以通过计算和统计生成发音人的声调格局图和分组格局图。 本文对单字调的分析结果包括调长、音高、五度值和声调格局图等内容,对两字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五度值、变调分析以及调域的变化等方面。 160 许 征 2.声调格局与单字调的描述 2.声调格局与单字调的描述 2.0 说明 声调格局是对声调语言之声调系统的直观描述,一般通过单字调进行统计,故又称为单字调声调格局。本文是依据赵元任先生的“五度值”理论的建立的声调格局。对单字调的实验,可以得出每一个调类的声调的基本数值和属性,包括平均调长、平均音高、频率值的变化以及五度值等

9、等。 下面就看看两个发音人的实验结果。 2.1 刘雪涛的声调格局图和实验数据 图一 图二 图一所表示的是刘雪涛的小生韵白的单字调声调格局,图二是其分组声调格局图,图中第 1 组到第 4 组依次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具体声学数据如下表: (频率值的变化:将音节平分八段,起点和终点加上中间的七个分割点,一共九个点,按起点到终点的顺序标出这些点的频率值,由此可以看出整个音节声调频率的基本变化过程;五度值的变化:按起点到终点的顺序标出以上九个点的五度值,由此可以看出音节五度值的基本变化过程。 )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281ms 205 203 203 201 199 200

10、 199 200 200 调形特征 五度值(T 值) 阴平 高平调 4.9 4.8 4.8 4.7 4.7 4.7 4.7 4.7 4.7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252ms 115 129 140 138 129 119 112 107 101 调形特征 五度值(T 值) 阳平 中降调 1.1 1.8 2.4 2.3 1.8 1.3 0.9 0.6 0.2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上348ms 179 173 166 161 159 166 173 180 187 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 161 调形特征 五度值(T 值) 声 高升调 4.0 3.8

11、 3.5 3.3 3.2 3.5 3.8 4.0 4.3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201ms 157 153 146 135 124 115 107 102 100 调形特征 五度值(T 值) 去声 中降调 3.1 2.9 2.6 2.1 1.6 1.1 0.6 0.3 0.1 表三 2.2 季砚农的声调格局图和实验数据 图三 图四 图三所表示的是季砚农的小生韵白的单字调声调格局,图四是其分组声调格局图,图中第 1 组到第 4 组依次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具体声学数据如下表: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270ms 263 263 264 264 264

12、 263 261 259 258 调形特征 五度值(T 值) 阴平 高平调 4.3 4.3 4.4 4.4 4.4 4.3 4.3 4.3 4.3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370ms 152 165 175 176 160 143 128 110 98 调形特征 五度值(T 值) 阳平 中降调 2.0 2.3 2.6 2.6 2.2 1.7 1.2 0.6 0.1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460ms 235 236 239 245 254 265 279 295 301 调形特征 五度值(T 值) 上声 高升调 3.9 3.9 3.9 4.0 4.2 4

13、.4 4.6 4.8 4.9 162 许 征 平均音长 频率值的变化(单位:赫兹 Hz) 192ms 221 219 205 187 166 149 132 120 118 调形特征 五度值(T 值) 去声 中降调 3.6 3.5 3.3 2.9 2.4 1.9 1.4 1.0 0.9 表四 2.3 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 通过实验分别得出两个发音人的语音数据,下面让我们比较以下数据。 发音人 刘雪涛 季砚农 音 高 Hz 音 高 Hz 测算项目 调长 ms 起点中点终点调长ms 起点中点 终点 平均值 281 205205199200270263264 258 阴平 注 最高最高 平均值 252

14、 115129101370152160 9898 阳平 注 最低最低 平均值 348348 179159187460460235254 301301 上声 注 最长最长 最长最长 最高最高 平均值 201201 157124100100192192221166 118 去声 注 最短最短 最低最低最短最短 表五 (调长单位:毫秒 ms;音高单位:赫兹 Hz) 由表五我们可以得出: 结论一:两个发音人的调域(平均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的差)分别是:刘雪涛的调域是:205(最高音)100(最低音)=105,单位赫兹;季砚农的调域是:301(最高音)98(最低音)203,单位赫兹。由于录音的时候,我们都

15、要求发音人用日常的而不是用舞台的语调发音,以确保保证发音的稳定性,因此,本次发音比较接近发音人真实稳定的发音。 结论二:四声的调长与北京音四声的调长之间的比例基本一致。即,去声的调长在四声中最短,音高也最低,是四个调类中最弱的一个调类;上声的调长在四声中最长;阴平、阳平调长相差不多。与阳平和去声相比,阴平和上声的调长较长,音高较高。这与京剧其他的一些行当的调长性质基本一致。 (许征,2004) 京剧小生韵白声调实验分析 163 2.4 声调格局比较 两个发音人同属一个流派 “姜派” , 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他们的单字调声调格局和五度值,如下列图表: 刘雪涛 季砚农 表六 从以上比较不难看出,两位京剧发音人的声调系统非常相似,用五度值表示都是,阴平:55,阳平:231,上声:45,去声:41。两位发音人在读单字调的时候都使用了真嗓,而没有使用假嗓。 和其他行当相比, “姜派”小生的声调格局比较接近与老生,但与正净、正旦和老旦区别较大,然四声中阴、上高,阳、去低的两高两低基本性质没有变。 (许征,2004, 京剧韵白单字音及两字组实验分析 ,名古屋大学国际言语文化研究科国际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第 4 号) 值得提出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