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浅谈高中生数学运算求解能力的突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323357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浅谈高中生数学运算求解能力的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浅谈高中生数学运算求解能力的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浅谈高中生数学运算求解能力的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浅谈高中生数学运算求解能力的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浅谈高中生数学运算求解能力的突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1 3年 1 2月 案例点评 不经历风雨 , 怎能见彩虹 浅谈高中生数学运算求解能力的突破 江苏省桥 茶高级中学蒋福兵 数学运算能力是课程 目标要求的“ 核心” 能力之一, 培 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 许多学生在解题时机械 、 盲 目运算 , 过程繁琐 , 错误率高; 不少学生对运算缺乏科学认识, 常把运算错误 原因归结为“ 粗心” 、 “ 马虎” ; 只重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 不 注意运算的具体实施和运算过程中的合理性、简洁性等 目前, 运算能力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学生数学成绩进一步提 高的瓶颈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笔者结合 自

2、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培养策略, 以期抛砖引玉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运算观 , 让学生乐于运算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 基础 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 算技能与逻辑思维能力等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很难想象 一个运算能力差的学生能学好数学 每年的江苏省高考 数学考试说明中对运算求解能力都有具体的要求所 以, 要让学生从 内心认识到数学运算的重要性 , 不但是为 了考试, 更重要的是 自身能力的提高 一些学生把“ 运算” 错误地看成“ 死算” , 不需要动脑 筋 , 是纯粹的“ 体力活” , 做题只注重研究思路, 而不动手 算一遍 ; 从而导致在解题 中“ 眼高手低”

3、 , 久而久之 , 在考 试中“ 一算就错” 、 “ 会而不对 , 对而不全” 的现象时有发 生 学生对运算的错误认识 ,直接影响了自身运算能力 的提高要改变学生的这些错误认识 , 要经常强调“ 动手 算” 的重要性, 只有亲 自算一遍, 才能体会其中的一些技 巧、 算理、 难点; 要经常让学生比较不同的算法 , 并进行评 价, 使其亲身感受到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 从思想上树 立正确的“ 运算观” 同时, 教师应该改进教学 , 让学生乐于运算 在许多 学生眼里, 数学运算是枯燥无味的 在教学中, 教师可通 过设疑置难, 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 心愤愤 口悱悱” 的 状态 , 从而激起学生的

4、求知兴趣 例如, 教师在运算时, 偶尔故意写错一些步骤或者假装算不下去等,启发学生 去发现错误或帮助老师算下去 ,而学生因为有发现老师 材 法 错误的机会, 或者胜过老师的机会 , 则会对相应的题 目变 得感兴趣 , 从而全身心投入到运算中去; 也可在教学中进 行各种解题比赛, 和同学比甚至和老师比, 以此激发学生 兴趣, 使他们乐于运算 二 、 掌握运算 中的常见技巧 , 让学生勤于运算 无疑 ,运算具有技巧性 为达到运算事半功倍的效 果 , 必须重视运算技巧的积累 , 增强运算技能 1 合理转化条件规避运算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 ,造成复杂运算的 原因多数是因为没有对题 目中的条件

5、合理分析、合理转 化造成 的 例1 已知曲线C 上任意一点到点F ( 1 , 0 ) 的距离与 到直线 一 1 的距离相等 求曲线c 的方程 如果直线y = k ( x 一 1 ) 交曲线c 于4、 B 两点 , 是否存在 实数 , 使得以A B 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0 7 若存在 , 求出k 的值 ;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分析 : 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将条件“ 以A B 为直径 的圆 经过原点0 ” 转化成一个熟悉的可操作的条件, 下面有两 种转化方式 , 我们来做一 比较 转化1 : “ I?A A B 为直径的圆 经过原点D ” 铮“ J i = l A B1 ( D 为A B中点) ” 解

6、: y 2 = 4 x 将y = k ( x 一 1 ) 代 k y Z = 4 x , 得k Z - 2 ( k + 2 ) x + k 2 = 0 谢( l , 1 ) , ( 2 , y 2 ) , 所以 l 2 : 1 , 研 2 = 2 ( k 2 + 2 ), 测 A B 的 中 点 D ( , I a s I : : IO D l= 丢 A B 得 、 (警 ) = , 经化简可得: = O , 因为k 0 , 所以 无解 高 中 版中。 毒 i : ? 麟 教 教 案例点评 2 0 1 3年 1 2月 转化2 : “ I A B 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0 ” 甘“ 育 丧 ( 1

7、解 : 所 以 : 1 , X l + X 2 = , y 1y 2 : 盎 ( r 一 1 ) ( 2 1 ) = 1 2 一 ( 1 + 2 ) + 1 = 一 4 , 所 以 。 + y = 一 3 0 , 0 , 所 以D A B J 7 直径 的圆不经过原点0, 不存在满足条件 的k 从以上两种处理方式来看,第二种方式运算明显减 少, 可见条件的合理转化确实规避了不少运算 2 将表达式整合与分拆, 化繁为简 ( 1 ) 分离变量( 常数) 法 例2 已知函 tf ( x ) : _ 兰 _ 一 a x ( x 0 Rx 1 ) 若函数 l r t x 厂 ( ) 在( 1 , + )

8、 上为减函数 , 求实数a 的最小值 ; 若存在 。 、 。 e , e , 使, 【 ) ( : ) + n 成立, 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 根据题蔚 ( ) = 一 。 0 在 ( 1 , + 。 。 ) 恒 成 立, 令 1 m : , 则 0 , 掣 0 恒 成 立, 即 要 - a t 2+ t 一 1 0 恒成立, 若看成二次函数恒成立 , 则要讨论开口方向, 即。 0 、 a = O 、 a 5, 4 且目 标 函 数 为 : , 上 述 区 域 表 示 第 一 象 限 1 Y I x 0 , y 0 , 内两直线与指数函数的图像围成的一曲边形 由 方 程 组 _ 5 得 交

9、点 坐 标 为 C ( , 吾 1 , 此 时I x+y=4 二 二 z = 7 又过原点作曲线 的切线, 切点为( Y 。 ) , 因Y = e , 故切线斜率 = e , 切线方程为 e , 所以 : e 又 , 0 , 则 X O x o = l , 故切线方程为 , 从而 e , 所求取值范围为 e , 7 l1 对于多元问题通过恰当的变形,将某些整体作为一 个变元 , 达到减元或降维的目的; 对于某些一元的最值、 恒成立、有解等问题 ,将所给元作为未知量求解较网难 时 , 可以恰当变形, 重新设元求解 ( 3 ) 构造法 例4 设函数 ) 是定义在R上的可导函数 , 且满足 l厂 (

10、 ) 可 ( ) 0 , 则不等式厂 ( VT g i- ) 、 一 1 、 一 1) 的 解集为一 分析:解决此类抽象函数的不等式问题的突破点是 将所研究问题转化为两个函数值的大小问题来研究 由 f ( x ) ( ) 0 , 构造函数 ( ) = ) , 所以 ( ) 在R上为 单调递增函数 根据函数的结构特征 , 在不等式两边同时 乘以师, 即不等式转化为h ( 何) 【 、 钶) , 则 有师 、 , 解得l 1 , 令b = + 1 ( n = l , 2 , ) , 若数列 b 有连续 四项在 集合( 一 5 3 , 一 2 3 , 1 9 , 3 7 , 8 2 中, 则的= 分

11、析 : 根据 已知 有连续 四项在 集合 一 5 4 , 一 2 4 , 1 8 , 3 6 , 8 1 l , 若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求解 , 则要讨论的情 况较多 , 本题考查的本质是等比数列的定义 , 因集合 中有 三个正数 , 两个负数 , 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知四项中必为 两正两负, 则q 1 , 所以g = = 9 ,即公 比为 q = - , 6 q 一9 在面对所研究问题的求解思路不唯一时,我们要善 于挖掘隐含条件, 掌握基本的概念及基本的解题方法, 提 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5 善 用数 形结合 抽 象问题直 观化 例8 若x O 时, 均有 ( 0 1 一 1 ( 一 似一 1

12、 ) I0 成立 , 则0 的值为 分析: 本题是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的问题, 若分为 两个不等式组恒成立, 因不等式含有参数a , 求解比较繁 , 运算量大, 若构造两个函数 ( ) = ( 一 1 一 1 x ) = x - O $ 6 1 , 从 图像看 , 则必须满足对 ( 0 , + 。 。 ) 上任意一个值 , ( ) ( ) 同正同负 两函数 图像都过点( 0 , 一 1 ) , Y - A( ) 图像的开 口向上 , 两个根一正一负, 要满足条件 , 则两函 材 法 数必有同一个正的零点 在运算求解比较复杂的背景下 ,要善于抓住数学的 思想方法 , 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数学结

13、合思想等 , 同时 关注数学表达式的三种语言( 即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和图 形语言) 的转化 三 、 加强 自我监控 能力培 养 。 让学生善于运 算 自我监控属于元认知范畴,它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 中, 将 自身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自觉 地计划 、 监控 、 检查 、 评价 、 反馈 、 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例9 化简求值s i n 5 0 。 ( 1 + 、 了t a n l O 。 ) 学生甲: 由1 + 、 t a n l O 。 联想到两角差得正切公式 , 将、 了换成t a n 6 0 。 ,则 l + 、 了t a n l O 。 = 1 + t a n 6 0 。

14、 t a n l O 。 = 一t a_n 6 0 -t a nl O :t a n 6 0 -t a n l 0 ,s i n 5 0 。 ( 1 + 、 了 t a n 1 0 。 ) : t a n ( 6 0 。 一 l 0 。 1 t a n 5 0 。 8 i n 5 0 。 t a n6 0 - t a n10 : c 。 s 5 0 。 ( t a n 6 0 - t a n l O 。 ) 到这一步 ,t an)U 思路受阻, 无功而返 应该说 , 这位学生还是有些运算基础的, 所缺乏的是 对运算方向的调控意识 , 对式子的变形处于无 目的状态 , 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变,对运

15、算过程缺乏相应的评价和 必要地调整, 只是“ 一条道走到黑” , 直至解不出来 学生乙: “ 这是化简求值问题 ,常见方法是化成特殊 角的三角函数或分式约分 化简时,我也由1 + 、 了t a n l O 。 联想到两角差得正切公式 , 但在草稿纸上算了一下 , 达不 到预期的目标 ,于是就放弃了本题既有正弦又有正切 就想到统一函数名 ,于是切化弦 ,再通分得到s i n 5 0 o cos l 0 +N - 3 - si nl 0 ,接下来就简单了, 将分子用两角和 的余弦公式化简得2 c o s 5 0 。 , 再用倍角公式 、 分式约分 就可得到最后结果” 显然, 学生乙具有较强的 自我监控能力, 在整个运算 过程中, 目标明确 , 知道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 并且 不时地对过程进行评价和调整美中不足的是没有 自觉 对运算过程进行反思, 如这种题目结构有什么特征, 常用 的解题策略是什么, 有什么注意点等 总之 , 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