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315762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玉案·元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玉案·元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玉案·元夕》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玉案·元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玉案·元夕》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 玉 案 元 夕 教 学 设 计 臧青 【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辛弃疾及写作背景,鉴赏 “ 那人”这一意象, 把握词的主旨。 2 掌握本词多样的描写技巧及烘托、托寓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 过 自主 、合作、探究 的学 习方法 ,小组合作 ,小 组学习,理解文本 。 2 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 生 自主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 体会词人关心国家及民族命运的高尚情怀。 2 学习词人 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优秀品格 。 【 教学设想 】 根据 “ 是什 么一 一 为什 么一 一 怎么 样 ”的 思路 设 计 教学环节,即把握词的内容与形象一一情感及

2、意图一一一 手法 及 技巧 ,重 点 突破 本词 的 “ 那 人 ”这 一意 象 , 旨在 通过活动促进阅读与鉴赏,全面锻炼学生听、说、读、写 的能力。 【 教学环 节设计 】 1 对联导入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2 整体感知:朗读全词品味元宵夜一一那夜 修辞与技巧 3 意象 鉴 赏 :小 组 活动 寻 找知 “ 辛 ”人一 一 那 人意象与主旨 星 2 01 4 O 1 4 延展提高: 话 生动与形象 5 课 后作 业 : 故事。 仿写句子 写点知 “ 辛 ”话一一那 些 运用联想与想象续写蓦然 回首之后的 拓展阅读 把栏杆拍遍 【 教学活动过程】 一

3、、新课导入 P P T 展示对联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师: ( 齐读对联)这幅对联所写是何人?有何依据? ( 若学生回答不上,老师则要注重引导) 生1 :辛 弃疾 。理 由:上联提到 了豪放派 词人 苏东坡 , 而继东坡之后当然是豪放派的另一个代表辛弃疾。 师 :很好 ,还有其他 的不同看法 吗? 生2 :依据还有下联希望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与辛弃 疾 的爱 国抗金主张吻合。 生3 :还有下联提及的悲黍也是一个暗示,黍离之悲, 与辛弃疾所处的社会背景也是相关联的。 师:非常好,上联点出辛弃疾词作的风格属豪放派, 下联主要讲辛弃疾的爱国之情和政治抱负。但是

4、同学们 忽略 了 “ 美 芹 ” 。 “ 美 芹 ”是指 辛 弃疾 的 “ 美芹 十 论 ”,陈述抗金救 国、收复失地 、统一中国的大计 , 是辛 弃疾南归后向孝宗呈上的建议书。详细分析了敌情且制定 了收复 中原的战略。 P P T 展示作者相关信息: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以 抗金为己任,空有将相之才。南归后长期被闲置,豪放派 集大成者。 【 过渡 】今天我 们要学 习的是辛 弃疾 的另 一佳作 青玉案 元夕。 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品味元宵夜那夜 齐读诗歌 ,整体感知文本 生:齐读诗歌 师:点评并提问:同学们在读完这首词后首先浮现在 脑海 中的是什么画面? 生:一个热 闹非凡的夜 晚。

5、师 :是 的 ,在 标题 当中便 是 元 夕 ,青玉 案 属词 牌 , 元夕属词题 ,元夕指的是元宵夜。在词当中就是夜。 请同学们尝试用一个词来概括 “ 那夜”的特点,并结合文 本,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那夜的? 生 1 :千盏 明灭 。采用 了 比喻 的修 辞 ,东风夜 放花 干 树 ,更吹落星如雨。 生2 : “ 花”好月圆。玉壶流转。烟花怒放。 生3 :美女云集。采用借代的手法, “ 香” “ 蛾儿雪柳 黄金缕 ”都是美女。 生4:热闹非凡 。多角度描写技巧:视觉 、听觉、 嗅觉,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万民狂欢、万人空巷的元宵 之 夜 。 师:同学们分析得十分准确,让我都感受到了那夜的 热闹繁华

6、的气氛。但是辛弃疾仅仅只是为了给同学们留下 一个难忘的元 夕吗? ( 过渡) 生:不是 。 师:那辛弃疾 内心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现在我 们来寻找知 “ 辛 ”人 。 三、小组活动寻找知 “ 辛”人那人 师 :那人究竟是谁 ?有何特 点?请结合本词简要分 析。注意结合作者的身份背景来分析,知人论世。现在我 们分小组来学习,共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 自主合作,推 选小组最佳知 “ 辛 ”人。 生:讨论五分钟。小组知 “ 辛”人发言。 生1 :我认为那人所指的是和他一样有着抗金意愿的主 战派 。 师 :你能分析 一下吗 ? ( 引导 )前 面介绍作 者时说过 他的志向是什么 ?抗金 。 实现了没

7、有?没有。南归后一直被排挤、被打 击,闲置在家 ,壮志难酬 。 现在国难当头,他要寻找什么样的人呢?同样为 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的知音 ,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又不肯 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人 。 备葫 生2 :那 人是个超 凡脱俗 的美 女,是抒情主人 公心 中的 女神。前面提到了众多盛装打扮的美女,那与美女相对比 的 自然而然也应该是个美女。 师 :有道 理 ,而这超 凡脱俗 的 “ 那 人 ”是用 烘托 的手 法所展示 。 生3 :是诗人 自己。在这举国同庆 ,万 民同乐 的 日 子,而只有作者一个人苦闷孤独,在灯火阑珊之处,开心 不起来。 师 :很 好 的想法 ,这让 我 想起 了同样 胸 怀天

8、 下 的屈 原的那句 “ 举 世混浊而 我独清 ,众人 皆醉而我独 醒 ”。也 想 到 了林升 的 “ 暖风熏 得游 人醉 ,直把 杭州作汴 州 ”。或 许这样热闹非凡的场面反而增加了词人的愁情。同样的情 感,朱 自清在 荷塘月色当中也有同感: “ 热闹是他们 的,而我什么也没有。” 生4 :我认为是戈 多。这个 “ 那人 ”只不过是词人心 中 的一个梦,一个理想,和戈多一样,永远都不会出现。作 者苦苦寻觅的或许就是一个和他一样志同道合的人,可在 当时的南宋很难寻到这样的人。与其说他是某个人,不如 说只是个梦。 师 :这个 角 度非 常 的新 颖 ,让 我大 开 眼 界 。或许 那 人只是一个

9、梦,是词人理想人格的化身。这种手法我们可 以称之为 “ 托寓”。刚刚四个小组的同学都分析得非常精 彩,不愧是知 “ 辛”人。 师提 问:那在寻 “ 那人”之前为何要写到众人、写到 元宵盛况呢? 生:反衬。 师:没错。上文热闹繁华反衬下文的冷落僻静,上文 盛妆 畅游 的名 士贵妇反衬 下文 自甘寂 寞、超群拔俗 、不 同 流俗 的 “ 那人”。景反衬景,人反衬人。 听完 了同学们 的想法 ,让我们也来 看看 “ 名人 ”们怎 么说 ? ( P P T 展示。) 小结:有没有这个真实的 “ 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 测 。因此 ,与 其说有这个人 ,不如说这 个人实 际上 是作者 理想人格的化身。作

10、者借对 “ 那人”的追求,表达了自己 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寞的孤高性格,从中寄托了他对国 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由此可见,知人论世 是把 握诗歌主 旨的一个重要 方法 ,特别 是读辛弃疾 的词 。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注意读出情感的变化 读出元夕的安静、喧闹,读出苦苦寻觅的痛苦,读出 灯火阑珊处词人的寂寞,读出找到 “ 那人”之后的欣喜与 安慰。 四、仿写句子写点知 “ 辛”话那些话 过渡:经过我们这节课的探讨,相信同学们对辛弃 2 0】 4 0】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探析与追求 。曾 产 近年来,对语文教学 “ 低效”的批判不绝于耳,以 多一线语文教师都积极发文进行 “ 反批

11、判”。但实际上, 南开大学的徐江措辞最为严厉。 “ 我要明确地说不是考试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 “ 少、慢、差、费”的现象却是一个不 体制造成今日语文教学的被动局面,语文教学质量搞不上 争的事实。吕叔湘先生说过: “ 十年时间 ( 指2 O 世纪7 O 年 去归根结底是语文界对 自己的教学缺少理性认识,换句话 代实行的全 日制中小学教育),2 7 0 0 多个课时,用来学习 说,人们还不能进行理性教学。”E l i“ 语文教学其实存在 国文,却有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吕叔湘先生 两个基本问题该教的教得不太好,不该教的教得又太 道出了语文教学 “ 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的确令 多。”

12、z 由于矛头对准整个语文界,所以 “ 树敌”过多,许 人深思。 疾 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正如郭沫若用 “ 大江东去”来形 叹一I= 1 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容苏轼的词一样,梁衡也用了一句话来形容辛词把栏 学生即兴创作,老师挑选优秀作品展示并点评。 杆拍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梁衡在 把栏杆拍 五、课后作业 遍中对辛弃疾的评价。 ( 一)拓展阅读:梁衡 把栏杆拍遍 生齐读: ( 二)拓展写作:续写 蓦然回首之后的故事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 目就是 “ 把 六、板书设计 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 那夜 那人 那些话 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

13、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 繁华热闹 铺陈 意中人 兵戈的相戎 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 美女如云 借代 知己好友 爱与恨的纠葛 历史韵风云,民族的仇恨, 烟花灿烂 比喻 主战派 人格的锤炼 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 万人空巷 化用 自己 情感的进发 知识的积累 ,感情的浇铸 , 花好月圆 理想 艺术的升华, 文字的锤打, 众人狂欢 反衬 戈多 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 ,翻腾、激荡,如地 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 烘托、托寓 作刀枪之 力,二不 能化 作施政之 策,便只有 一股脑地注入 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 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 ( 臧青广东省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5 1 0 4 5 0 ) 兰 主 要2 0 1 40】 国 3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