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9289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上一讲主要介绍整体阅读的要领,这一讲主要说读文和答题的技巧。 一、阅读文章的技巧一、阅读文章的技巧 这里介绍一种技巧。这种技巧可称为“倒读法” ,虽不“正规” ,但行之有效。 所谓“倒读法” ,就是借助于题面来阅读,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这是一种辅助 方法。主要是借助筛选信息的试题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试题的题面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选说筛选信息的试题。筛选信息的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这 “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内容的中心,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譬如 2000 年全国卷第 15 题 干中说“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的一组是” ,这里的

2、“清慎”就是胡质、胡威父子的性格 特征,也是全文的表达的中心意思;2001 年全国卷第 15 题题干中说:“全都表现田单兵 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这“兵不厌诈”是田单用兵的手段,也是他知己知彼、用兵取胜 的法宝;2002 年全国卷第 14 题题干中说“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苟的一组是” , 这“宽缓不苟”是李广的性格特征之一;2003 年全国卷第 13 题题干说:“分别表明裴矩 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这“佞于隋”和“忠于唐”是裴矩性格的两个侧面, 也是司马光发议论所凭借的事实。抓住题干所规定的这些筛选信息的“中心” ,再去读文章, 就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再说分析和概

3、括文章的试题。这类试题的四个选项,有的是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 的分析、归纳,有的是对文章所叙复杂事实的概述和分析。这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 料的行文顺序也是大致一致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而 这“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而是大部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因此这四 个选项可以成为再读文章时的“导引” ,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读法”的运用。不信可以试一试。 二、解答试题的技巧二、解答试题的技巧 这里主要介绍一种技巧,即“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 题目由文章而来,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

4、,答题就要分析题目与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 系应该从选文内容出发来思考题目,即从选文的整体出发来研读与题目相关的局部,以形成 答案。具体地说,就是把选项的有关要求与原文相关部分作具体对照,以确定答案的正误。 以 2003 年的试题来说,第 14 题 C 项中说裴矩“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 ,究竟对不 对呢?应去找到对应的原文。原文说“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 ,尽管 你对这几句话可能不甚理解,但至少可以看出没有“主张当即平定”之意,因而不正确。第 15 题 B 项说“非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但相对应的原文是“裴矩佞 于隋而忠于唐,裴其性之有变也。 ”这

5、样一对照,便可知该项是错的。 强调“题文对应” ,也是有针对性的。一些考生解答文言文试题时,往往就题答题,不 顾原文,不顾语境,往往出错。这种教训也是应该记取的。 三、典型试题分析三、典型试题分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116 题。 孙登字子高, (孙)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 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 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 皆为宾客,于是东宫

6、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 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 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 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 立太子,宜先立后。 ”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

7、,奸乱萌生,是 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 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 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 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共帐而寐B拜受而已 C出身忧国D通达治体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铨简秀士 铨

8、简:选拔B当由径道 径道:小路 C登所生庶贱 所生:指生母D登辞疾不受 疾:急速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 A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以恪为左辅是为四友。 C是说也,人常疑之。使求过丸。 D行过夷门,见侯生。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忍致罚,呼责数之不忍心处罚,只是把他叫来责备了一番 B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有一个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 个射弹丸的人 C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孙登对待下属,少用平民的礼节

9、 D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孙登死后,这篇上疏才被孙权看到,孙权更加悲痛 1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 )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远者归复,近者尽力。 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下受。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ABCD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后立为皇太子,他平易近人,在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 B孙登爱护百姓,不扰民,明辨是非,宽以待人。 C孙登孝顺母亲,特别是对步氏恭敬有加,他坚决要求孙权立徐夫人为后。 D孙登盛年而卒,临终上疏对国事多所建议,特别提出国家的政令应

10、根据实际情况而 变化。这篇上疏感人至深。 这是 2002 年春季考试北京卷的古文阅读试题。从阅读文章来说,第 15 题题干所说全都 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这一中心语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第 16 题的四 个选项,A 项叙述分析的是文章首段,B 项叙述分析的是次段,C、D 两项分别叙述、分析的 是第三、四两段,用“倒读法”可以常助理解各段的主要内容。这就不用多说了。下列说解 题。 第 11 题考查辨别词语的古今义的能力,答案是 B。对照原文,A 项的“或”为“有时” 之意,代词,今之“或”为连词;C 项“出身”是“出”与“身”的连用,为献出其身之意; D 项“通达”是“通”和“达”

11、的连用,意思是通晓明白,今只有明白之意。B 项“而已” 古今义相同,罢了。 第 12 题考查理解实词的能力,答案 D。D 项“疾”前省介词“以” ,可见“疾” ,是病, 而不是疾速。 第 13 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答案是 B。A 项两个“以”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 、 “因为” ;C 项的两个“是”都是代词,相当于“这” ;D 项两个“过”都是经过之义。B 项中 的两个“见” ,对照原文,前者“见释”是释放他,因为全句的主语是“登” ;而后句的“见” 表示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侮。 第 14 题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不正确的一项是 C。该项中的“略”是副词,大概、大致 之意,译为“少”自然

12、不对。 第 15 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是 D。句表现孙登对下属的态度,句表现对徐氏 的态度,句表现对步氏的态度。可见这三句都是表现孙登待人接物的态度的。句是预测 正确的政令的良好后果,句是表现“有一人”和“从者”的态度,句表现孙登对拜将封 侯的态度,与“待人接物”无关。 第 16 题考查叙述、分析文意的能力,不正确的是 C。 “特别是对步氏恭敬有加”不合文 意。对照原文,孙登对于布氏只是一般礼节。步氏有赐只是“拜受而已” ,可称为“顺” ,而 谈不上“孝” 。 四、练习与答案。四、练习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6 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

13、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 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 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綮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 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 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 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 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

14、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 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 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 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国,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 已,盖此谓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 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

15、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升匹。 后汉书卷三一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暴横民间暴横:凶残横暴 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清平:清正廉洁 C郡内比室殷足比室:家家户户 D求欲降避功臣降避:放下身价躲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复使之河东 乃与长史急焚其船 AB辍耕之垄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以诛暴立威 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C D 猥以微贱,当侍东官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3说明下列各组句中“所”称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指前两处任职的地方 B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代实行“符第合会”的原因 C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代前文的“兵者”即凶器 D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代杜诗死后下葬的地方 4下面四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杜诗才能的一组是( )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这室殷足 不安久居大郡 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ABCD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虽不是行伍出身,但却有勇有谋,杀纵兵扰民的将军箫广时,事先为把握时机, 勇冒不请示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