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综合检测(二)含解析高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859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综合检测(二)含解析高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综合检测(二)含解析高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综合检测(二)含解析高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综合检测(二)含解析高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综合检测(二)含解析高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综合检测(二)含解析高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综合检测(二)含解析高考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检测综合检测(二二)(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诗歌写作“无中生有”,化不在场语言为在场语言;诗歌阅读“有中生无”,化在场语言为不 在场语言。 “无”不是“没有”,而是潜藏的“有”。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可见,“有”“无”同出而异名,并 非对立。在场语言呈现于文字,不在场语言隐匿于字里行间或文字之外。站在作者的立场,不 在场语言是经验的一部分,他面对的言欲尽却言不尽的困难通过不在场语

2、言得以解决;同时, 作者依赖在场语言的创设来伸展不在场语言。站在读者的立场,读者面对在场语言,他必须试 图打破它的在场,站在其边缘地带倾听那意犹未尽的余音。在场语言好比琴弦,不在场语言就 是在恰当的指法下弹奏出来的漂浮于琴弦周遭的余音,它们互相衬托,互相生成,描绘出动人 的情调。 诗歌中的在场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字词,只要有不在场语言,它就和世界有了联系,它 就不可能单独地被释义。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互动,生成了汉语诗歌的空白结构。 空白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对话,它以“至言无言”的方式为诗歌命 名。海德格尔有对器皿的特征的精彩描述:“空,或虚空,才是使壶具有盛水功能的东西

3、。空间, 壶的空无,正是壶作为空器之所是。”空,构成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空,容纳和保持着万物一切 皆流的本性,它接受着人们倾进去的东西,又为它的倾听者无私地奉献它的倾出。如同容器一 样,诗歌空白收留着诗歌的真义,空白结构是诗的深层结构。 诗歌的在场语言占有的总是有限的时空,诗歌唯一能同时空抗衡的是空白,它通过无言言 说,展示了生命在时空中不受限制的恒久的运动。空白拒绝对诗歌作静止的解说。诗在有文 字处,诗之妙在无文字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变动不居的道理,认为世界的深处是虚空,而 虚空乃万物之源。万象皆从空中来又向空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也是中 国诗歌真正的诗底。西方油画连画底

4、都要打上底色,不留空白,画面上动荡的光、色彩和线条 仍是视觉目睹的实;而中国画家用心之所在,正在空白,空白使得画面上的一花一鸟、一树一 木、一山一石都被缥缈的灵气环绕。即使是主张文以载道的儒家诗学,也讲微言大义。 空白作为中国诗歌的深层结构,具有接纳和倾出两种美学功能。“空故纳万境”,如果进入 诗歌的对象世界密不透风,就不可能“纳万境”。正是空白,留存了诗歌的气韵。诗歌的在场语 言和不在场语言并存,并且互相转化,同时空白倾出万境,以无言的诉说把倾听者带到一个陌 生而鲜活的世界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说,空白是安顿人类心愿之乡的精神空间。悲歌可以当 泣,远望可以当归,那空白处仿佛便是诗歌远望的故乡。

5、诗歌空白结构的存在表明了诗歌文“意”的不可穷尽,任何一次释义,都只是诗歌文本可能 的一次解读。 (摘编自何志汉语古典诗歌的 在场语言与不在场语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的写作和阅读,均涉及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在场语言为“有”,不在场语言为“无”。 “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是潜伏着的,是隐藏在在场语言字里行间或之外的内容。B.就诗人来说,不在场语言就是其想要表达而写下的诗句不能表达出的、通过在场语言的构 建来延展的那一部分。 C.就读者来说,其必须努力突破在场语言的限制,站在不在场语言的边缘地带倾听那些飘浮于 琴弦周围的余音。 D.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构

6、成动态关系,它们互相依靠,互相衬托,互相生成,描绘出动人的情 调。 解析 C 项,偷换概念。原文“站在其边缘地带”的“其”指代“在场语言”。 答案 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语诗歌的空白结构,是由诗歌的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相互运动形成的。在场语言的 被单独释义从来都不存在,不在场语言让在场语言和世界有了联系。 B.空,容纳和保持着万物一切皆流的本性,所以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在于空;就像器皿一样,诗 歌的真意在于空白。所以,诗的深层结构是空白结构。 C.诗之妙在于不在场语言,在于空白,它突破了在场语言的时空的限制,以无言的方式,展示了 不受时空限制的生命的恒久运动

7、。对诗歌作静止的解读,永远不能领略其精妙。 D.世界的深处是虚空,而虚空乃万物之源,这是中国人探索世界得到的观点。这种观点深深影 响了中国人的艺术创作,诗歌也好,绘画也好,皆如此。 解析 B 项,“所以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在于空”强加因果。原文是“空,构成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空,容纳和保持着万物一切皆流的本性”。 答案 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油画是写实的,它不留空白,连画底都要打上底色,而油画画面上动荡的光、色彩和线 条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切的,就跟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到的一样。 B.主张文以载道的儒家诗学,也讲微言大义,足见中国人对空白理解之深刻。中国画家的用

8、心 在空白之处,让画面上的一花一草、一鸟一兽、一山一石被缥缈的灵气环绕的正是空白。中 国诗亦然。 C.具有接纳和倾出两种美学功能的是诗歌之空白,空白倾出万境,无言的诉说把倾听者带到一 个陌生的世界,那空白的地方仿佛就是诗歌远望的故乡,安顿着人类的心愿。 D.汉语诗歌的文“意”是不可穷尽的,对诗歌的每一次释义,都只是诗歌文本的一次解读,正所 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比如李商隐的锦瑟就是如此,每个人的解读都会不 同。 解析 D 项,原文为“都只是诗歌文本可能的一次解读”,同时对“一千个读者”的解读错误。答案 D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9、,完成第 47 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 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 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 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道 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曰:“岳,非 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

10、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 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 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 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 “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 诡出战,遽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宪命守 卒射之毙。越三日,

11、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 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曰:“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 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 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 “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 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 仆少卿,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忠烈六)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道宪曰/贼去岳

12、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解析原文为: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可根据人名、地名以及虚词等断句。 答案 C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崇祯十年”,即 1637 年,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该法从汉武帝开始。 B.“巡按御史”,明朝时正式确立该制度

13、,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再从中选派巡按御史。 C.“摄”,代职务,与“假”相同,都是古代临时代理某种职务的说法。 D.“谥”,又称“谥号”,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人们给予的一个评判性称号。 解析“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后期,赐谥 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 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答案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

14、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 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 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 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的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 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解析 D 项,误解文意。四卒是希望贼寇允许他们将主人的尸骸掩埋后再赴死,贼寇答

15、应了他们的请求。四卒解下衣服裹了道宪尸骸,将其掩埋,然后,四人自刎而死。答案 D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5 分) (2)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5 分) 解析翻译这两句话,关键是译准下列词语的含义。“四海”,天下;“鼎沸”,纷乱;“日滋”,一天天增多;“此曹”,这些人;“去”,距离;“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要之地;“栅”,名词活用为动词,修栅栏; “逾”,越过。 参考答案(1)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

16、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 (2)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来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 此地。”聚奎又不听从。 参考译文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考中进士。担任长沙推官。当地多盗贼,道宪觉察到某个有势力的人家与盗贼勾结,他掌握其犯罪证据,但暂时任由其胡作非为。有盗贼抢劫 富家,正在分赃,逮捕的士兵已经到来。召来富家,归还他们所失去的财物,他们都惊愕,不知事 情的原委。有一些恶少关着门,商量盗窃之事,等打开门一看,抓捕的士兵已坐在他们的门口, 他们惊慌逃离。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治,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 宪来责问,道宪高声说:“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 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吉王醒悟,表示道歉,客气地送走道宪。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陷武昌,长沙大受震动。承天巡抚王扬基率领所部一千多人, 从岳州奔逃到长沙。道宪请王扬基回去驻守岳州,说:“岳州与长沙唇齿相依,如果合力守住岳 州,那么长沙就可以保得住,而衡阳、永州也可以没有忧虑。”扬基说:“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