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 1.2《应用举例》(第2课时)目标导学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84224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 1.2《应用举例》(第2课时)目标导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 1.2《应用举例》(第2课时)目标导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 1.2《应用举例》(第2课时)目标导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 1.2《应用举例》(第2课时)目标导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 1.2《应用举例》(第2课时)目标导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 1.2《应用举例》(第2课时)目标导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 1.2《应用举例》(第2课时)目标导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2 课时课时 高度问题高度问题1复习巩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能够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高度问题1正弦定理 (1)定理:在ABC中,若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则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_,即_.a sin Ab sin B (2)应用:正弦定理可以用来解决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 已知_和任意一边,求另两边和另一角; 已知_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其他的边和角 【做一做 1】 在ABC中,A30,B45,a,则b_.2 2余弦定理 (1)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 的_的积的两倍,即a2b2c22bccos A,

2、b2a2c22accos B,c2_.(2)推论:cos A,cos B,cos C_.b2c2a2 2bca2c2b2 2ac (3)应用:余弦定理可以用来解决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三角形的三个角;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三角形的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做一做 2】 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1,b,c7 ,则B_.3 3测量中的有关概念 (1)坡角:坡面与_的夹角,如图所示, 为坡角(2)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_之比,即 i=tan ,如图所示h l(3)仰角和俯角:与目标视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_视线的夹角,目 标视线在水平视

3、线上方时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俯角(如图所示)(4)铅直平面:铅直平面是指与海平面_的平面 (5)基线: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段答案:答案:1(1)相等 (2)两角 两边c sin C 【做一做 1】 22(1)余弦 a2b22abcos C (2)a2b2c2 2ab【做一做 2】 5 6 3(1)水平面 (2)水平宽度 (3)目标 (4)垂直1高度问题 剖析: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这类问题不能直 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 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在测量底

4、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时,可以借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构造两角(两 个仰角或两个俯角)和一边或三角(两个方向角和仰角)和一边,如下图2利用解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剖析:解斜三角形知识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解与斜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的过程,贯穿了数学建模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从实际出发,经过抽象概括,把它转化为 具体问题中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推理演算,得出数学模型的解,再还原成实际问题的 解上述思维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

5、中, 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题型一 测量能看到底部但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例题 1】 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 测量点C和D.现测得BCD,BDC,CDs,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 求塔高AB.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BD的度数,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BC的长,最 后在ABC中求出AB即为塔高 题型二 测量不能看到底部且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例题 2】 如图所示,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

6、的俯角为,在塔底C处 测得点A的俯角为,已知铁塔BC部分的高为h,求山高CD.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应该先设法计算出AB的值,再在 RtABD中解得BD.答案:答案:【例题 1】 解:解:在BCD中,BCD,BDC, CBD180(),BC sin s sin 180()即.BCs.BC sin s sin()sin sin()在ABC中,由于ABC90,tan .AB BCABBCtan s.sin tan sin() 【例题 2】 解:解:在ABC中, BCA90,ABC90,BAC,BAD,则,BC sin()AB sin(90)AB.BCsin(90) sin() 在 RtABD中,BD

7、ABsinBAD,BCsin(90)sin sin()hsin(90)sin sin()CDBDBCh.sin(90)sin sin() sin()1 如图,从山顶A望地面上C,D两点,测得它们的俯角分别为 45和 30,已知 CD100 米,点C位于BD上,则山高AB等于( )A100 米 B米50 3C米 D米50 250( 31) 2 如图,线段AB,CD分别表示甲、乙两楼,ABBD,CDBD,从甲楼顶部A处测得乙 楼顶部C的仰角为30,测得乙楼底部D的俯角60,已知甲楼高AB24 米, 则乙楼高CD_米3 如图,A,B是海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 800 m,在A点测得山顶C的仰角为 45

8、, BAD120,又在B点测得ABD45,其中D是点C到水平面的射影,求山高CD.4 如图所示,在高出地面 30 m 的小山顶上建造一座电视塔CD,在距离B点 60 m 的地 面上取一点A,若测得CAD45,求此电视塔的高度5如图,为了测量某塔的高度,测量人员站在A处测得塔尖C的仰角为 75.5,前进 38.5 m 后,在B处测得塔尖的仰角为 80,试计算塔的高度答案:答案:1D 2.32 3解:解:在ABD中,BDA1804512015.由,sin15sin45ABAD得AD800(1)(m)2800sin452 sin1562 4AB3CD平面ABD,CAD45,CDAD800(1)(m)3山高CD为 800(1) m.34解:解:设CDx m,BAC,则 tan .301 602又DAB45,tanDABtan(45)3.tan45tan 1tan45 tan 又 tanDAB,30 60BDx AB3,x150.30 60x电视塔的高度为 150 m. 5解:解:CAD75.5,CBD80, ACB4.5.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sinABBC ACBBACBC475.sin38.5sin75.5 sinsin4.5ABBAC ACB CDBCsin 80468. 塔的高度约为 468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