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人教版语文三下《咏柳》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46701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人教版语文三下《咏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人教版语文三下《咏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人教版语文三下《咏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人教版语文三下《咏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人教版语文三下《咏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人教版语文三下《咏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人教版语文三下《咏柳》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全国国中中小小学学 “教教学学中中的的互互联联网网搜搜索索 ”优优秀秀教教学学案案例例评评选选教教 案案 设设 计计咏咏 柳柳姓姓名名: 郭郭 晶晶通通讯讯地地址址: 吉吉林林省省长长春春市市双双阳阳区区太太平平镇镇土土顶顶中中心心校校全国中小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咏柳咏柳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 学科:语文3 .课时:1 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贺知章,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作品,认识春天景物变化的特点,为学习这首诗增加一些生活积累.二、 教学课题:通过学习本首诗,让学生从诗中所

2、描绘的景物入手,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再现诗中形象,感悟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1通过课前自己收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2采用听诵读感悟法进行教学。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读中理解感悟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这首诗清新明快,激发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材分析:古诗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春天的柳树,语言简洁、优美,诗人借柳树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1、“诗是有声的画”,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优美动听的乐曲,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描述,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的充盈。2、本着整体感

3、悟、悟出诗意、悟出诗韵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以读贯穿始终,通过看、评、议、演各环节,让诗韵入童心,诗情入童怀。3、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张显学生个性特长。教学重点: 1、识字。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咏柳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春天的景色,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春天的图片和视频,感受诗歌的意境。 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四、教学方法:入情入境,激发兴趣,以读为主,认识美。熟读成诵,品味美。演绎文本,展示美。五、

4、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年龄小,见识少,但学生对柳树是熟悉的,因而在学习中,学生生活中的观察、积淀的知识可以促进对古诗的研读、理解。而且学生天生喜欢古诗,喜欢图画,因而采用入情入境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展示美是会大受欢迎的。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题,认识美。1、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你们喜欢吗?2、动画展示春景,百度搜索【http:/ 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

5、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我从复习有关春天的古诗导入课题,为孩子们讲解古诗的解释。带领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观看咏柳片段。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很顺利。我认为学习古诗最关键的是从理解重点词语入手,一步步理解诗句意思。课堂中我讲得比较多,没有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悟古诗内容.以后我在古诗教学中会更放手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思维的空间,去体会诗意。我教学的孩子比较小,无法完全理解古诗的本意。教学目的还是以流畅的背诵为主。 八、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长春市 学校:长春市双阳区土顶中心校 姓名:郭晶 职称:小一 通讯地址:双阳区太平镇土顶中心校我参加工作 12 年,长期进行教育教学,在省级博客大赛中日志被评为做优秀日志。然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我能力及工作经验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