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和减振实验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4233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隔振和减振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隔振和减振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隔振和减振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隔振和减振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振和减振实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二 隔振和减振实验主动隔振实验主动隔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隔振的基本知识; 2、学习隔振的基本原理; 3、了解主动隔振效果的测量。 二、实验仪器安装示意图三、三、实验原理 隔振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振源振动传至周围环境;二是减少环境振动对物体 或设备的影响。原理是在设备和底座之间安装适当的隔振器,组成隔振系统,以减少或隔 离振动的传递。有两类隔振,一是隔离机械设备通过支座传至地基的振动,以减少动力的 传递,称为主动隔振;另一种是防止地基的振动通过支座传至需保护的精密设备或仪表仪 器,以减小运动的传递,称为被动隔振。 在一般隔振设计中,常常用振动传递比和隔振率来评价隔振效果。主动

2、隔振传递T 比等于物体传递到底座的振动与物体振动之比,被动隔振传递比等于底座传递到物体的振 动与底座的振动之比,两个方向的传递比相等。 隔振效率: =(1- T ) 100%传递比 T: uD)u-/(1uD(1T222222)式中 D 为阻尼比,为激振频率和共振频率的比。0fuf只有传递比小于 1 才有隔振效果。因此 T10f0时,上下传感器的振动幅度。27、根据所测量幅值计算传动比和隔振效率。 隔振传递比:T=A1/A2 隔振效果:=(1- T )100%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5kg 空气阻尼器隔振器主动隔振测试结果频率范围频率 f第一通道幅值 A1第一通道幅值 A2传动比隔振效率f=f0f

3、010f0被动隔振实验被动隔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隔振的基本知识; 2、学习隔振的基本原理; 3、了解被动隔振效果的测量。 二、二、实验仪器安装示意图三、三、实验原理 防止地基的振动通过支座传至需保护的精密设备或仪表仪器,以减小运动的传递,称为被 动隔振。 隔振效率: =(1- T ) 100%传递比 T: uD)u-/(1uD(1T222222)式中 D 为阻尼比,为激振频率和共振频率的比。0fuf被动隔振的隔振原理和隔振效果于主动隔振相似。 四、实验步骤 1、把由空气阻尼器(1kg)和质量块组成的弹簧质量系统固定在梁中部,速度传感器放在 上面,接入 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

4、仪的速度传感器输入端,输入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 道。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放在梁的下面,接入 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压电加速度传 感器输入端,档位放在压电加速度的 v 速度档,输出接到采集仪的第二通道 , 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灵敏度适调为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 2、开机进入 DASP2000 标准版软件的主界面,选择单通道单通道按钮。进入单通道示波状态进 行波形和频谱同时示波。 3、在采集参数采集参数菜单中设置采样频率为 500HZ,程控 1 倍、采样点数 2K、工程单位 m。 4、调节 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频率调节旋钮和功率输出旋钮,使梁产生共振,打 开数据列表数据列表按钮从频率计中读取频率值 f0、振幅以及第一通道的峰值 A1和第二通道的峰值 A2。5、改变激振频率,分别测量 f010f0时,22上下传感器的振动幅度。 6、根据所测量幅值计算传动比和隔振效率。隔振传递比:T=A1/A2隔振效果:=(1- T )100%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1kg 空气阻尼器隔振器被动隔振测试结果频率范围频率 f第一通道幅值 A1第一通道幅值 A2传动比隔振效率f=f0f010f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