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小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81207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小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小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制:高二地理组 冲刺期中,灭 D 争 A- 1 -高二高二部地理必修(三)考点记忆内容部地理必修(三)考点记忆内容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一、区域的含义 1.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指标指标划分出的 2.区域特点:区域是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形状或界线面积、范围、形状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位特征; 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来划分; 可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按人文要

2、素特征来划分 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特征二、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图 1-1-6) 2.差异性:举例:我国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差异 3.开放性:举例:经济全球化、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 1.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差异 2.表现:(题目一般以图、表形式出现,注意以下要素) (关注图上的图例)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气候、地貌、水文、土

3、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二、我国的区域差异二、我国的区域差异 划分依据:地形、气候地形、气候 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界限: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以 400 毫米降水线毫米降水线为界,青藏高寒区北部以昆昆 仑山仑山阿尔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祁连山为界,东部以横断山脉(横断山脉(3000m 等高线)等高线)为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测试要求测试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了解区域的含义测试要求测试要求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

4、活动的区域差异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编制:高二地理组 冲刺期中,灭 D 争 A- 2 -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匹兹堡的(匹兹堡的开发为例开发为例) (试卷上的案例所有版本都没有,但答案可通用)(试卷上的案例所有版本都没有,但答案可通用) a、初期阶段、初期阶段(“钢都”匹兹堡) 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人地关系: 基本协调基本协调 b、成长阶段、成长阶段(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 特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

5、和空 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开始不协调 c、转型阶段、转型阶段(匹兹堡的(匹兹堡的“困惑困惑” )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区域优势丧失,经济增长缓 慢甚至停滞,失业率增高,人口减少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全面不协调 d、再生阶段、再生阶段(“知识城知识城”匹兹堡)匹兹堡) 特点:特点:对症下药,措施区域经济复苏,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获得再生的对策: (1)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 (2)大力治理污染,改

6、善地区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 协调协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对环境是依赖和恐惧;(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 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论) 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论) 环境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地伙伴论)人地伙伴论) 2.人地关系思想演变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a、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

7、境决定论 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 动地适应环境。评价: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b、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论 核心思想:人类中心论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评价:使人地关系对立,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与 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测试要求测试要求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 响响测试要求测试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了解人地关系思

8、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编制:高二地理组 冲刺期中,灭 D 争 A- 3 -c、人地伙伴论、人地伙伴论 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 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评价: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理解可持续发展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定义定义: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 2.内涵内涵:经济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条件、社会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目的、生态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

9、则 1. 公平公平 性原则:主要指资源分配公平,包括时间上的公平(代际公平) 、空间上的公 平(代内公平) 2. 持续持续 性原则:核心是指不超越资源资源与环境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 共同共同 性原则:全球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4. 阶段阶段 性原则: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初级阶段,仍然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 标; 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高级阶段,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 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三、三、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 变我

10、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 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等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中国走可持续的必要性一、中国走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a、人口问题; 人口众多,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 b、资源问题 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 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

11、措施二、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这 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 世纪议程; a、人口战略 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资源战略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c、环境战略 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d、稳定战略 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测试要求测试要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测试目标测试目

12、标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编制:高二地理组 冲刺期中,灭 D 争 A- 4 -展。 三、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的新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以黄土高原为例1、从材料中读出该区域的地理概况: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生物) 、产业活动、社会 经济发展等全部或部分内容。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

13、)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泥沙淤塞,使下游河床抬高,严重的形成“地上河”,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 (易形成洪涝灾害)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土壤质地、气候特征、其他(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等) 人为原因(主要):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方式、露天采矿、各种工程建设等)破坏植被(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4、水土流失的治理(针对成因, “对症下药”)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 附:西北的荒漠化附

14、:西北的荒漠化 原因:原因: 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植被稀少、河流稀少、土质疏松、生态脆弱 人为因素(主要)(主要):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合理灌溉 危害:危害: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退化、草场沙化,沙尘暴盛行 治理措施:治理措施:人口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资源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草场、水资源以及能源,退耕还林、还草等 生态建设:天然林保护、 “三北”防护林建设、沙障工程等。 第二节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我国东北老

15、工业基地可参照)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可参照) 一、鲁尔区早期优越区位条件一、鲁尔区早期优越区位条件:(要学会读图分析)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二、主要工业部门二、主要工业部门:(传统产业) 钢铁工业(主导)钢铁工业(主导) 、煤炭工业(基础)、煤炭工业(基础)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测试目标测试目标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 保护措施保护措施测试目标测试目标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可持续的关系(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措施)发展的措施)公众参与、绿色消费编制:高二地理组 冲刺期中,灭 D 争 A- 5 -三、鲁尔区发展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