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782673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清铜佛像的鉴定、辨伪和收藏 金铜佛像作为宗教崇拜的对象,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它的宗 教性。佛像体现 佛教的庄严、神圣、慈悲的精神。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它必须严格遵循佛教 的教义规范,也就是造像仪规。这就决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萨、罗 汉、明王、 护法、祖师等等造像的造型。二是它的社会性。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须与现 实社会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就要迎 合 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这就使各个时代的佛教造像,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时代特 征。其三是它的艺术性。无论是宗教性也好,社会性也好,要体现出来,都必 须经过 艺术手段的加工。所以,对于金铜造像必须从造型、时代和工艺三方面

2、来欣赏和鉴定。 (1)鉴定 佛教进入中国二千年了,佛教思想如一颗种子,落入土地后一禾三穗会结 出诸多果实;一部佛典经过再三翻译,又经摘要、问答、论释后,会衍生出许 多 旁支学问,另立出许多宗派。佛教造像也一样,各时期传入的有限的印度造 像如同种子,在各时代、各地域形成不同风格的造像。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成 熟,传入中 国的印度佛像在中国工匠的手中逐渐脱离原有风格,加入了中国自 身的造像形态,建立、发展成独特的中国佛像,在这艺术融汇、交流中,呈现 出各时代多姿多彩的 鲜明特色。金铜造像是一种三维立体的雕塑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体艺 术,其主题是一致的,即都为“人”像,不同的只是其面部表情、

3、手印、服饰、 坐姿 及周围的陪伴物、台座、持物等等而已。因此,我们可以把一般的鉴定要 点归纳为以下六点:一看面相和体形,二看手印与坐姿,三看标识与坐骑,四 看细部与装 饰,五看材料与质地,六看铭文与题记。如果能注意到以上几点的 话,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正确的鉴定了。 首先,所谓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定规的,只要仔细观察 和对照,就可正确地为一件造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 菩萨。正确的定名是正确鉴定的前提。 再者,佛像的面相与体型,是鉴定佛像的关键。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 的比例、肌肉的表现、整体的风格等等,哪怕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有很大 的差异。比如清代康熙、乾隆时

4、期和嘉庆、道光时期的造像,就有着一定的差 别。 其后,所谓细部与装饰,可以说是佛像鉴定时非常实用的小窍门。如明代 莲花座与清代莲花座上的莲瓣装饰,明代莲瓣精细而长,且瓣与瓣中有小型三 角装饰,而清代莲瓣则显得粗壮,瓣与瓣间也无装饰。因此,明清金铜佛像看 莲瓣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再有材料与质地,这是鉴定中最为直观的。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 铜和红铜。我们在鉴定时,要注意不同的时期用铜是不同的。如同样是清代, 早、中期是不同的,特别是乾隆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和皇室对佛像的崇奉,这时造的佛像用材料特别好,所以乾隆时期佛像一上手,就有特别沉的感觉,而 到晚清的 佛像,手感要轻许多。再有就是不同

5、地区或受不同地区影响而生产的 佛像,用铜和用料也不相同。如藏佛教造像,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 光,藏地的佛像则 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 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而同为藏地造像,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多 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 他处少见。同时,眼与白毫常以白银镶嵌,唇部和衣 纹喜欢用红铜镶嵌,使整体造像显得非常华丽。而受尼泊尔风格影响的造像, 则多用红铜铸造,鎏金并镶嵌宝 石。 最后是注意铭文和题记。铭文与题记是造像本身提供给我们的文字鉴定内 容。一般说佛像上的题记从佛像一出现就有了。明代有“大明永乐年施”和 “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则为“大清乾隆年制”

6、款,这两个朝代只有这 3 个 款识较多,其他年号一般不刻款。 另外在鉴定中,还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必须参照别的艺术门类。比如藏传 佛像,可以参照壁画、唐卡来辅助鉴定。当然对文物爱好者与收藏者来说,尽 可 能地接触、观看一些藏品,比如参观故宫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陕西碑林 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有雕刻和佛教造像专门陈列的展馆,更是学习鉴定的好 地方。(2) 辨伪 凡文物有鉴定就有辨伪。清末以来,国内外考古学家和收藏者,对佛像艺 术的研究与喜好不断升温,金铜佛像不再是纯粹的崇拜偶像,它也成为代表一 种 宗教文化的艺术品,特别是近年更是成为收藏者寻觅的对象。因此作伪的佛 像也如洪水般泛滥市场之上,这就要

7、求收藏者高度重视,要收藏必先辨伪。一 般而言,伪 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也是最易识别的那些粗制滥造的新佛像,一看就知道是作伪的。 这些佛像往往大批出现,价格低廉。 第二类,是按真品仿造的。这些佛像的制作要考究些,而且还常常会经过 做旧,所以较为难辨一些。其中还分以下几种情况: (1)以真品翻模制造的。这种用真品做模在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 像,但真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沉的感觉,铜质也很硬,锈色也不自然,鎏 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 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 仿品不可 比拟的。如果再看细布翻模的伪品往

8、往在细部交代不清。因为翻模之 品,出模后在衣纹、手指、面部等处还必须进行细加工。古代工匠在制作时, 对少对佛经所言的 要求有些理解,再加上制作上的尽心,自然是现在那些对佛 教教义一无所知,急功近利、以营利为目的的作伪者难以比拟的。 (2)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作的。这些伪品往往以比较著名的真品为范本, 而且多是以图录照片为参考的。因为是参考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的把握,特别是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有貌合神离的感觉。所以, 看器物更要注意器物的细处,才能不被迷惑。 (3)是以真品为范本综合创造的。在制作前,作伪者找了一此真品和名品 为参考,但制作时又不以哪一件为本,而是综合创作的。这

9、类佛像主要是清末 民国时古玩行所仿的,仿唐以前的多一点,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审视了。但作为 “民国仿北魏”、“民国仿唐代”的造像收藏进来,用作参考,也末尝不可。(4)按传统技艺制造的新佛像,这里主要是指西藏地区的新佛像,还包括 一些法器。西藏地区与临近的尼泊尔具有数百年以上的佛像制作历史,特别是 一些偏远地区的工匠们,仍然忠实地遵循着古法在制作着各类佛像,他们并不 是作伪图财,而是供给信徒崇拜的偶像。所以他们的作品合乎佛教教理,加工 之传统技 法世代相延,有一整套标准的制作程序,明清以来几乎不变。这些佛 像原本不是作伪之品,但有些古玩商将这些佛像加工作旧,一奇货自居索取高 价,这就另说了。 我们在

10、收入这类藏品时需要特别小心。 第三类,比较容易迷惑人的就是所谓“移花接木”法作假的伪品。1、数件 拼合。就是将失落的残件重新拼装起来。比如,明代的狮子放上清代的像。 2、真品加伪款。比如将清代晚期的佛像刻上“大清乾隆年制”,来提高身价。 3、新旧拼凑的作伪法。比如缺个座子、缺个背光等,配上新座子、或配上新背 光, 来充完整的旧品,这主要是卖家希望残缺的物品能以完整的面貌卖个好价 钱。以上几点需要用经验来仔细辨别了。 最后,是款识的辨伪。可分为真品伪款、伪品真款和伪品伪款三种。作为 者总希望在作伪后能抬高物品的身价,比如,在明代早期佛像上加刻“大明永 乐 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其实,这反而

11、破坏了品相。伪品伪款自然是 无一可取,但还有一种伪品真款要注意观察,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东拼西凑” 造成的,在 真品有款的座子或背光上,加上新佛像,像是伪的,可款是真的。 以上几点都要求我们看东西要具体、全面、不可拘泥于一点、一处、见小不见 大。同时,还可以从 字体、字形来分析。总之,还要综合判断,特别注意。(3)收藏 金铜佛像的收藏和其他铜器的收藏基本相同。金属品文物的收藏都要注意 防潮、防锈以及修补、去锈等。知识佛像具有宗教遗物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收 藏中,要注意到它的宗教特性,多少应该带些对宗教的敬意,了解一些宗教仪 规,从而区别于一般的金属文物。 对于收藏来说,只有你真正感兴趣,真正爱好,才是你收藏的动力。如果 是想通过收藏来增值、甚至发财,应该说是很难实现的。收到一件器物,别人 出 大价钱,我也不卖,这才是收藏家。至于自己玩透了、研究透了,觉得已没 有保留的必要,出让给朋友,互通有无,或投向市场,也未尝不可。但基础是 你有收获、 有心得、有喜悦,这才是收藏-www.findar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