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576765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 (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 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 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 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 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 GDP,因为经济学上所 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 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

2、产也不计入 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 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 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 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 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 GDP ,NDP 和 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 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 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 支配收入 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

3、P 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 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 GDP,对两国 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0 台机器,价 值 1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00 套服装,价值 8 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 GDP 的有净出口 2 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2 万美元;从两国 GDP 总 和看,计入 GDP 的价值为 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 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 10 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 10 万 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 800 套服 装,从收

4、入看,乙地区增加 8 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 8 万美元。由于, 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 18 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 18 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 GDP 的价值都是 18 万美 元。 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 40 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 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 30 万美元,即 40 10 = 30 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 40 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 万美元,在生产活动 中,所获利润共计(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用收入法共计得的 GD

5、P 为 12.5 + 27.5 = 40 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是相同的。 5、解答: (1)1998 年名义 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 美元(2)1999 年名义 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 美元(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实际 GDP=1450 美元,1999 年的实际 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 GDP 变化百分 比=(1525 - 1450) / 1450 = 5.17%(4)以 1999 年为基期

6、,1999 年实际 GDP= 1850 美元,1998 年实际 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 美元,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 =(1850 - 1800)/1800 = 2.78 %(5)GDP 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 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 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1998 年 GDP 折算指数=名义 GDP/实际 GDP=1450/1450=100%,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1

7、850/1525=121.31% 6、解答:(1)A 的价值增加为 50003000 = 2000 美元B 的价值增加为 500200 =300 美元C 的价值增加为 60002000 = 4000 美元合计的价值增加为 2000 + 300 + 4000 = 6300 美元(2)最终产品价值为 2800 + 500 + 3000 = 6300 美元式中 2800,500,3000 分别为 A,B,C 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3)国民收入为 6300 500 = 5800 美元 7、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 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 8003

8、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 产净值=4800500 = 4300 亿美元。(2)从 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cig ,因此,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亿美元.(3)用 BS 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 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 付后的收入,则有 BS=Tg ,从而有 T = BS + g = 30 + 960 = 990 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 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 入,则有 yD=NNPT = 4300

9、990 = 3310 亿美元.(5)个人储蓄 S=yDC= 33103000 = 310 亿美元. 8、解答:(1)用 S 表示储蓄,用 y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 = yDc = 41003800 = 300 亿元 (2)用 i 代表投资,用 Sp ,Sg ,S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 外部门的储蓄,则为 Sg = tg = B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 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 亿元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 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 100,因此 i = Sp + Sg + Sr =

10、 300 + (- 200) + 100 = 200 亿元(3)从 GDP=c + i+ g + (x - m)中可知,政府支出 g = 50003800200 - ( - 100 ) = 1100 亿元 9、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 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 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 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 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

11、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 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 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 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和。将和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现在假设 P 由下降到。由于 P 的下降,LM 曲线移动到的位置,它与 IS 曲线的交点为点。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对应于上图的点, 又可在下图中找到。按

12、照同样的程序,随着 P 的变化,LM 曲线和 IS 曲线可以 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 y 和 p。于是有许多 P 与的组合, 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 AD 便是总需 求曲线。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 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 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 总量越大。2、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 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 应量来调节总需求

13、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 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 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3、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 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 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 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4、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 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 的。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

14、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 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 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 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 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 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 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 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

15、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 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 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 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 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 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5、解答 :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时, 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

16、图 163 所示。 从图 163 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 是,AD 是总需求曲线,使短期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交点 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 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 AD 向右移动到时,短期总 供给曲线和新的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二者都 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现在假定短期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 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可以用图 164 表示。在图 164 中,AD 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 E 决 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 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