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乳腺癌sabcs 内科视角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673653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乳腺癌sabcs 内科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3乳腺癌sabcs 内科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3乳腺癌sabcs 内科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乳腺癌sabcs 内科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乳腺癌sabcs 内科视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可降低高危人群乳腺癌的发生风险IBIS-研究评估了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用于预防高危人群(有乳腺癌家 族史;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和或乳腺致密者)乳腺癌的发生。符合条件的绝经后高危女 性(n3864 例)随机接受阿那曲唑或安慰剂治疗 5 年,结果显示服用阿那曲唑组乳腺癌总的 发生风险降低了 53%(HR0.47,P0.0001), 其中 ER 阳性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降低了 58%(HR0.42,P0.001),同时阿那曲唑治疗也降低了其他癌症的发生风险,包括皮肤癌, 胃肠道肿瘤等。不良反应对于是否能坚持治疗有重要的影响。IBIS-研究预测阿那曲唑组会有更大

2、比 例患者出现关节疼痛、血管舒缩症状和阴道干涩等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但令 人惊讶的是,安慰剂组实际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也较高,阿那曲唑组和安慰剂组肌肉骨骼 疼痛(63.9% vs 57.8%)和血管舒缩症状(56.8% vs 49.4%)的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甚至两 组的骨折发生率也十分相似(8.5% vs 7.7%),提示阿那曲唑的安全性较好,当然还需要更长 时间的随访来充分评估此风险。IBIS-研究显示:阿那曲唑可有效的降低高危人群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是继依西美 坦后第二个可降低高危人群乳腺癌发生风险的芳香化酶抑制剂。但目前还没有研究比较三 苯氧胺与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阿那

3、曲唑)在预防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效能,因此临床 应权衡获益/成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何种药物。关节疼痛、疲乏和血管舒缩症状在绝经后妇女人群中较常见,这些症状可能对阿那 曲唑的使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服药前基线这些症状的存在会不会影响阿那曲唑的持续使 用呢?随后 Norah Henry 医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报道。绝经后早期乳腺癌妇 女随机分组接受依西美坦或来曲唑治疗,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服药前基线情况,主要包 括一系列症状如关节疼痛、情绪波动、疲乏和睡眠问题。在用药的一年中,定期问卷随访。 到服药 12 月的时候,统计有 30%的患者未能持续用药,基线症状评分较高的患者更倾向 于停

4、药。这项研究提出了如何辨别出停药可能性较大的患者人群,用药前控制这些症状, 能更有效的保证患者用药的持续性,而不是治疗中处理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毒性。含卡铂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提高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 pCR 率CALGB40603 是一项期临床研究,探索在紫杉醇单周序贯剂量密集 AC 方案中加入 卡铂或贝伐珠单抗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是否能提高病理缓完全缓解(pCR)率。443 例 期的 TNBC 患者随机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 Pqw12dd AC4贝伐单抗或Pqw12+卡铂 AUC6q3w4-dd AC4 贝伐单抗,结束后手术。研究终点为 pCR 率。结 果显示:加卡铂的方案提高了乳腺和腋下

5、淋巴结的 pCR 率(54% vs 41%,P0.0041)及乳腺 的 pCR 率(60% vs 46%,P0.0018);但也增加了毒性,包括 3/4 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紫杉醇剂量调整等;加贝伐珠单抗仅增加乳腺的 pCR 率(59% vs 48%,P0.0089),同时也 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卡铂联合贝伐珠单抗组获最高 pCR 率(6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卡 铂与贝伐珠单抗没有协同作用。这项研究为 TNBC 新辅助治疗中添加卡铂提供了进一步的数据支持。相比之下,贝伐 珠单抗的作用十分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加入卡铂的四药联合化疗明显的增加了毒性,临床 实践中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双

6、膦酸盐辅助治疗绝经后早期乳腺癌可改善生存既往的多个研究提示术后辅助双磷酸盐治疗可以降低绝经后早期乳腺癌的复发风险。 Robert Coleman 医生进行的一项 meta 分析,回顾分析了 15 年来关于双膦酸盐辅助治疗的试验数据,研究纳入 36 项临床试验,涉及 22 982 例病人,其中 7 项口服剂型,29 项静脉 剂型。主要分析双磷酸盐辅助治疗与安慰剂或不治疗相比较对复发时间,首次远处转移及 死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双磷酸盐辅助治疗使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转移风险降低了 34%,死 亡风险下降 17%,10 年总生存获益 3.1%;对骨外组织的复发转移风险没有明显降低。另 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论

7、 ER 状态、淋巴结状态如何、化疗或者未接受化疗,风险降低程度 都相似。相比之下,对绝经前患者双磷酸盐辅助治疗无明显获益。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肯定了双磷酸盐辅助治疗可以给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这些生存获益可与辅助化疗带来的提高相提并论。目前,双磷酸盐已用于预防绝经后乳腺 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所致骨质疏松,其安全性较好,费用不高,它们同时还可以降低乳 腺癌的复发风险,有一举双得的作用,令人振奋。EC-P 密集化疗是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更优的选择对淋巴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术后选择何种化疗方案更好是常见的临床问题。本次会 议报告了 GIM-2 期试验的最终结果。2091 例淋巴结阳性

8、的早期乳腺癌病人,术后随机分 为 4 组,分别接受 EC-P 或 FEC-P 3 周方案或 2 周密集方案化疗 8 周期,其中 2 周方案预 防性给予 G-CSF 治疗。中位随访 7 年,结果显示 EC-P 或 FEC-P 2 周密集方案 IDFS 和 OS 均优于 3 周化疗方案,分别为 81% vs 76%,P0.002;94% vs 89%,P0.0001;无论 ER 阳性或阴性,均可获益。而 FEC-P 方案与 EC-P 的 IDFS(78%vs 79%)和 OS(91% vs 92%)相 似, 提示加入 5FU 不能提高 EC 方案的疗效。3/4 级不良事件中,2 周方案略高,包括骨

9、肌 肉疼痛,疲乏,外周神经炎等,但无统计学差异。由于预防性 G-CSF 治疗,2 周方案的粒 细胞减少发生率更低。GIM-2 研究进一步肯定了对于淋巴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术后 EC-P 2 周密集化疗方案 是更好的治疗选择。但临床还要根据病人的身体耐受性,复发危险度及经济条件合理的选 择。贝伐珠单抗辅助治疗不能改善 HER2 阳性早期乳腺癌的预后BETH 试验是一项期临床研究,评价贝伐珠单抗在 HER2 阳性早期乳腺癌(EBC)术后 辅助治疗中的地位。3509 例 HER2 阳性,淋巴结阳性或高危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术 后随机接受化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化疗方案包括 TCHH 或T

10、HFECH,曲妥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应用一年。中位随访 38 月,两组 IDFS 无差异, 均为 92%,OS 相似,分别为 97%(贝伐珠单抗组)vs96%。贝伐珠单抗组不良反应与既往的 报道一致。 本研究还需更长的随访,以观察贝伐珠单抗后续的疗效和安全性。BETH 试验是继 BEATRICE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后又一项阴性结果,提示贝伐珠单抗在乳腺癌辅 助治疗中的作用非常有限。来曲唑+达沙替尼一线治疗 ER 阳性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可延长 PFS(无进展生存期)达沙替尼是口服 c-Src 抑制剂。c-Src 是多相非受体络氨酸激酶,与乳腺癌增殖,侵袭 和生长有关。ERa 与 c-Src

11、 和 PI3K 的复合物可介导乳腺癌生长和内分泌耐药。本研究是一 项期,随机平行,非比较研究,评价 ER 阳性晚期乳腺癌来曲唑一线治疗中加入达沙替 尼的疗效。120 例 ER 阳性病人随机接受来曲唑达沙替尼(100 mg/d)治疗,研究终点为 CBR. 结果显示来曲唑+达沙替尼的 CBR 与来曲唑单药相似,分别为 71% vs 66% ,但来 曲唑+达沙替尼的 PFS 明显优于来曲唑单药,分别为 20.1 月 vs 9.9 月。达沙替尼主要 2/3 级不良反应为皮疹,疲乏,水肿,贫血,胸水等。此外还发现达沙替尼有骨保护作用,能减少联合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本研究显示达沙替尼联合来曲唑一线治疗可延长 PFS, 延缓内分泌治疗的耐药,同时 具有骨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预测获益的生物标记物。内分泌治疗中的原发或获得性耐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从 ER 关联的信号通路入 手,了解其相互交联作用,从旁路途径增强,上调或克服耐药是提高内分泌治疗疗效的主 要途径。作者:张频 徐兵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来源:肿瘤医学论坛乳腺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