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应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484378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应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应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建立于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五大方面的研究,其中记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习实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忆是一个不断重复强化的过程,了解了记忆的规律,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实践当中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米勒 72 定律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记忆规律中最为著名的两大定律。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测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 72 项内容,过多的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这个 7 是指 7 个组块,每个组块可以是一个字符,也可以是一个汉字,或一组双音词、一组四字成语。我们在记忆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配在

2、7 个组块之内,而这之中的每一组的容量可适当加大。这样加大了组快的含量,记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 1885 年发表的关于记忆规律的实验报告中提到著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曲线告诉我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从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学到的知识在一天后,如果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 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

3、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 86%,乙组保持 56%;一周后甲组保持 67%,乙组保持 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输入的信息在经过我们的注意后,成为了我们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许多知识需要及时巩固,使短暂记忆变成永久记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占有量。此外抑制规律也可以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即前摄抑制和

4、后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以前学习的东西会对以后学习的东西产生干扰,当内容有促进作用时则产生积极意义,称为正干涉,当内容相互影响,不利于记忆时成为负干涉,也叫前摄抑制;后摄抑制是指新接收到的知识会对已有的记忆产生影响,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相似度越高影响越大。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负干涉。因学习时中间内容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双重的影响,在复习阶段更要着重复习中间阶段的内容。同时分析可知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 24 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宝贵。了解这些心理学方面的记忆规律的知识,并在学习生活中多多利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更愉快的摄取知识提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