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事迹材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468020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事迹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好美好乡乡村建村建设设先先进县进县事迹材料事迹材料建靓美好乡村 提升人居环境 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事迹材料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辖2个省级经济开 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6个乡镇、186个村(居),总人口 59万,县域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 里、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的美誉。我 县是革命老区县、省级生态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大别山水土保持 生态功能区县,肩负着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面 临着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的巨大压力。近年来,我县大力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

2、村人居环境 焕然一新。相继荣获国家美好乡村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全国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等殊 荣。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以“科学规划”引领人居环境改善 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灵魂,也是推进农村环境改善的重要 前提。一是在规划理念上注重统筹。依托天柱山旅游资源, 坚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以科学完善的规划引领 美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建设全县大 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美好乡 村建设成为潜山一张闪亮“名片”。二是沿线环境治理行动 。扎实开展“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暴露垃圾 、乱堆乱放、违章建筑等问题

3、,并将整治范围向乡村公路沿 线、沟渠沿线和水库池塘周边延伸,扩大整治工作成果,着 力打造舒适、整洁、生态的美丽乡村。三是生态品牌创建行 动。2014年,出台了关于开展生态县创建工作的决定和潜 山县生态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生态创建,目前已 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县。采用“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桑园、小茶园”等五园模式提升农村绿量,完成村庄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10. 15万亩、村庄绿化23万平方米,建成45个森林村庄、15公里 森林长廊示范段,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1%,一批乡镇、村荣 获国家和省市级生态镇村,我县被评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文 明示范工程试

4、点县。四是清洁工程建设行动。建成黄铺、源 潭两个县级垃圾处理场和13座乡镇垃圾中转站、45个小型生 活污水处理设施,配置各类垃圾运输车、垃圾收集车1051辆 ,所有村居都建设了垃圾收集屋和垃圾池、配齐了垃圾桶, 有效改变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历史。 三、以“机制创新”推动人居环境改善 我县注重“建设”和“管理”并重,建立美好乡村建设和农 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确保持之以恒、稳步有序推进。 一是创新建设推进机制。坚持一本规划对接、一份签字承诺 、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主抓、一套机制推进的“五个一 ”工作思路,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县共建 设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室、图书室、卫生

5、所、便民超市505个, 建成沼气池1.7万余口、室外文化体育健身场所164处、水冲 式公厕268座,硬化村组道路469公里,安装路灯6700盏。二 是创新建后管养机制。建立村庄道路、公厕、停车场、污水处 理站、体育健身器材、路灯等公共设施建后管护制度,探索 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建好 管好农村公益基础设施。三是创新环卫管理机制。出台农村 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覆盖实施方案,在全县16个乡镇、1 86个村(居)全面建立农村环卫“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 、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和“日督查、周通报、 月考核、年考评”日常监督考核机制,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 现奖补

6、资金。同时,积极推行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模式,目 前全县农村共有17个专业环卫公司,配备482名环卫保洁人 员,农村环卫作业覆盖率达70%以上,基本实现了农村垃圾 日产日清。 四、以“村民主体”参与人居环境改善 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始终做到“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 性和主动性。一是乡村建设让村民参与。实行政府主导、农 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政府主导,主 要体现在建设规划和资金整合上,体现在抓宣传引导、培训 指导和监管督导上,做到政府主导不包办;农民主体,主要体 现在充分尊重农民民主权利,投入、建设、管理的主体是农 民,做到农民

7、的事自主办;社会参与,就是充分调动方方面面 的力量,共同支持美好乡村建设。严格落实“村民理事会成 立、村民100%签字、村民筹资投劳、三清四拆、公共设施占 地调整”五个到位,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民理事会 ,选举村内老党员及年纪较长、辈分较长、威望较高的老人 组成了理事会成员,把发动和依靠群众做在前面,没有到位 建设就不启动。二是产业发展让村民参与。农村发展和环境 改善,要靠产业支撑。我县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经济发展、农 民持续增收新途径,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与农业发展相 结合,大力发展畜禽、蚕桑、茶叶、瓜蒌、食用菌、油茶等特 色农业产业,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率达72%,建成农业综合示 范区2个、特色产业园7个;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打好生态牌、 文化牌、休闲牌、观光牌,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全县拥有全国 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旅游乡镇4个和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