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7401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六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诗词六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诗词六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诗词六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诗词六首》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六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六首》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六首诗词六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诗词六首教学设计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过程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体会五首诗词的内涵。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 教学时:三时 教学方法:理解、体会、探讨第一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古诗,一提诗我们马上会想到唐诗。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几首唐诗呢!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数以千计,诗歌浩如烟海,汇成了诗的洪流。同学们想过没有,形成唐诗这巨大洪流的头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距离现在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了,唐诗的头就是我

2、国古代诗歌的头,距今又有多远呢?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头的旅行吧。 二、学习关睢和蒹葭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明确: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 3000 年历史的作品,共 30 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其中“风”有十五国风,是各诸侯国向周王室进献的民歌, “雅”是周王室的宫廷乐歌, “颂”是祭祀宗庙的乐歌。这些歌辞没有明确的作者,是当时在民间传唱,由人采集而的。2、学习关雎 简介:关雎这首诗是 30 首中的第一首。 老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自读一遍,把握节奏和韵律。词语识记: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洲:

3、水中的陆地。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参差:长短不齐。流:寻求,择取。思服:思念。服,想。悠:思念。反:覆身而卧。辗:转动。侧:侧身而卧。友:亲爱。分析:诗经的编者把它放在首篇,是为了突出“爱情”这个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没有。 ) 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比是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引起所歌咏的内容。诗经多用这种手法。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好好想想,试着说说。提示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再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总结的。 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

4、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这首诗里运用了反复、叠韵等多手法。 3、学习蒹葭导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 。初读诗: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很整齐;(2)作品押韵:第一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第三押“i”韵,韵脚有已、涘

5、、沚。 (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统一内容的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4、 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赏析景物,感受意境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明确: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明确: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仿句说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小结:自古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明确清晨(拂晓)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诗中都写了哪些

6、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明确:芦苇丛生茂密。因秋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明确:清冷 孤寂 凄美 迷离师生共同感受: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蒹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6、把握形象主人公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结合诗句体会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明确:“在”。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从

7、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失望 怅惘 痛苦。只剩一人伫立水边。孤独寂寞。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明确: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板书: 蒹葭亲情友情追求伊人:爱情事业理想自由第二时教学内容:学习黄鹤楼 钱塘湖春行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崔颢, (?74)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有崔颢集 。2、黄鹤楼黄鹤楼,屹立在武汉长

8、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它背靠蛇,俯瞰长江,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雾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的三大名楼。3、总体赏析元人辛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4、具体赏析: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代的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从楼的命名由着想,借传说落笔。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

9、乘黄鹤过此,费玮也登仙驾鹤于此。仙人乘鹤,本属虚无, “已乘”二字,以假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 “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驾鹤而去不回转,只剩下白云千载浮荡在空中。 “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空”字,前面的“空余”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

10、的景致。 “历历”“萋萋”描绘出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尾联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时思念起遥远的故乡?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飘渺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归思难禁的愁绪。、主题通过对黄鹤楼景色的描写,抒发诗人的乡关之情。板书: 黄鹤楼起用典引出黄鹤楼承感慨仙人已去转描写登楼所见合抒发思乡之情二、导入:1、有关描写西湖的诗: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接天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园小梅林 逋 。2、白居易(

11、772846)字乐天,号香居士、醉吟先生。原籍西太原,祖上迁下邽( 今陕西渭南 )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公。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3、熟读全诗,分析理解:首联 “孤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寺和贾亭

12、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 “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 “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 “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 “谁家”而不是“家家”, “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

13、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4、主题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写,抒发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板书: 钱塘湖春行观景之所孤寺北贾亭西更胜之处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对西湖之景的赞美之情第三时教学内容:相见欢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过程:一、导入:1、写作背景亡国前耽于享乐

14、、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 相见欢就写的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 相见欢为词牌名。2、李煜生平及词风 李煜(937978)公元 961 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二、品读:1、 “无言独上

15、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 2、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 “疏雨滴梧桐”等句) , “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3、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4、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

16、前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主题全词表现了词人的矛盾心理和无法排遣的苦衷。板书:相见欢寂寞离愁在心头抒发亡国之愁二、学习密州出猎1、导入背景介绍: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柔媚的词风。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2、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苏轼写射猎的诗词不只是这一首,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