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两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55576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两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两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两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两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两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两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两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市大同区、林甸县两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一、 县情及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大同区经济发展现状大同区是大庆石油会战的最早战场,是大庆油田最早出油的发现井松基三井的诞生地。幅员2400 平方公里,人口25万,下辖 8 个乡镇, 58 个行政村, 315 个自然屯, 6 个街道办事处,18 个社区。 辖区内有大庆炼化公司、华能新华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公司采油五厂、七厂、八厂、九厂等中省直企业。境内公路四通八达,让通铁路贯穿南北,大广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萨大路的改造通车, 使大同成为市区南部重要交通枢纽。有 92.7万亩耕地、 104 万亩草原、 58 万亩水面、 45.7 万亩林地,地下油气

2、资源四方汇聚,储量丰富。201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2 亿元,同比增长30.8 ,完成固定投资53 亿元,增长16.5%;实现财政总收入8.8 亿元,增长 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00 元、 11000 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 37.2 。 2011 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大同区是大庆市以农业为主的市区, 其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全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全区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大同区经过多年的努力, 特别是通过加强服务、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等措施 , 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两个好效果, 粮经饲比例达到49.1 48.9 2。2011 年,全区棚

3、室总量达到3.8 万栋,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棚室果蔬生产基地。全年果蔬总产量达到25 万吨,其中棚室果蔬产量9 万吨,用不足5的土地,创造了25的农业增加值和1/4 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二)林甸县经济发展现状林甸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南靠大庆市, 北临齐齐哈尔市,西与杜蒙县毗邻,东与明水、依安等县接壤。境内主要为草甸化和沼泽化平原,地势平坦。县辖4 镇、 4 乡、3 个农林牧渔苇场,总面积 3407 平方公里,人口27 万,居住着汉、蒙、回、满、布依等 11 个民族。全县有耕地15 万公顷,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和马铃薯、葵花、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境内西北部有天然湿地5 万公顷,是国家扎龙

4、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天然苇塘3.2 万公顷,是黑龙江省第二大芦苇生产基地。全县有 152 万亩草原, 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乳品基地。地下蕴藏着1810亿立方米地热资源;水中富含20 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广泛应用于洗浴、疗养、保健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2004 年,林甸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2005 年,被世界温泉养生大会命名为“世界温泉养生基地”,2011 年以高分值通过国土部 “中国温泉之乡” 命名复审。 201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0.4 亿元,同比增长 17.1%,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实现5.9 亿元和 2.9 亿元,完成固定投资45.9

5、亿元,增长 102.2%;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100 元、 9543 元,同比分别增长17.2%和 15。二、两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意见建议(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科技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以棚室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经济受限于科技现代化水平的发展。虽然两区县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引进专家和人才,大力开展各种技术培训,但由于多年来对农村科技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科技基础水平薄弱,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农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强有力的科技龙头企业带动。2、农产品出口销售有很

6、大潜力。大同区年出口果蔬仅200吨左右,虽然单价高出国内销售两倍,但市场没有打开,出口销售潜力很大。外贸公司数量偏少,未形成产业规模。仅在黑河、绥芬河等口岸城市针对俄罗斯等国家设立销售点,销售对象狭窄。林甸县出口还未成规模。3、政府对相关产业的金融扶持不够。棚室建设虽然被大同区纳入财政预算,但大同区政府每年仅能安排1000 万元,农民每建 1 栋冷棚仅补助20000 元,大同区全区累计发放政策资金仅1.2 亿元。为农户提供的贴息贷款额度仅为1.5 亿元,棚室建设资金还有大量缺口。林甸县对企业基地建设、原料供应、融资贷款等制约性问题没有出台专项措施,金融政策扶持也不够。4、品牌效应还未彰显。品牌

7、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产品。中国的企业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如何寻求市场发展,寻求市场渠道,突破并占领终端市场份额是企业不可回避的终极目标。从调研情况看,两区县知名品牌数量不多,品牌全国知名度不够,国际知名度还有待开发,应该说是刚刚起步,品牌效应远未彰显。5、产业结构稍嫌单薄。大同区长期以来,土地十年九旱,土壤沙化、盐碱化严重,广大农民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和“靠天吃饭”的日子。自2005 以来,大同区把棚室经济作为解决“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并通过发展棚室经济,带动以田园采摘、休闲度假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带动以果蔬为原料的加工业发展,带动商贸物流、餐饮服务

8、等多行业发展。这种以棚室经济为主体的产业模式在面对市场化运作的各种新形势下稍嫌单薄,缺乏大产业、大企业、大品牌的支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慢,仍然停留在小打小闹上。农业增长方式不够细腻,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还未达到国内先进标准。林甸县旅游经济和工业发展刚刚起步,县域综合实力在全省仅处于中游水平,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二)一些意见建议。1、加大政府投入,加深金融支持大同区要制定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鼓励并引导广大农民参与棚室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积极安排扶持棚室建设资金。加大为农户提供贴息贷款力度,激发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加快推进棚室经济的发展。林甸县要培

9、植稳定骨干财源,坚持走特色工业化道路,帮扶现有企业达产达效,激励骨干企业扩规扩能。可全力帮扶骨干企业解决基地建设、原料供应、融资贷款等制约性问题,并提供技改贴息扶持,以奖代补支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引进项目的各项优惠措施,在设施完善、申报审批等方面特事特办,加大政府支持。2、加强科技支撑,加快科技推广发展经济只靠投入还不够,必须有科技做强力支撑。大同区要积极引进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技术,努力使农民成为棚室发展的行家里手,使科技成为棚室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主动学习考察棚室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实现它山之石为己所用。要坚持人才和技术并重的引进策略,实行“以一带十”模式,即 1 个

10、专家带10 个大户、 1 个大户带 10 户农民,指导农民生产,传授农民技能, 解决农户难题。 要高度重视科技推广工作,大力开展无土栽培、立体栽培、套种科学试验,将先进技术积极在农户中推广。林甸县要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启动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测土施肥、套种复种、防虫防害等现代技术的应用率和普及率。3、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大同区要从实情出发,综合考虑相关产业衔接、百姓经济实力等因素,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统筹推进全区经济建设,科学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多种经济实现迅猛发展。一是对棚室经济加强标准化建设、规模

11、化和集约化建设。坚持沿路、靠厂、临城原则,打破城乡区域界限,集中连片开发,坚持集约化生产,对于规模生产小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既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二是要实现产业多元化。可根据群众现有基础、种植习惯和市场需求,积极推广经济作物为主导的多元化棚室生产,努力让农民早受益、快致富。积极以棚室经济为主导,带动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深产业衔接,推动产业升级。林甸县要围绕城市跨越转型,调整产业比例,形成以温泉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多元经济模式。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升级,促进消费增长。加快建设高端项目,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优化

12、旅游综合服务,打造专业旅游团队。4、加快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优势两区县要凭借已有的品牌迅速抢占市场,并继续提升品牌优势,保持品牌知名度。 积极扶持企业建立优质品牌,在申请认证、注册商标上大开绿灯,对优秀品牌和就具有良好成长和发展前景的品牌提供金融支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本地市场和国内市场。要鼓励各类合作组织牵头发展实体经济,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经济,创造并打响农产品品牌。林甸县要抓住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优势,争取早日建成国际温泉名城。5、加大检疫措施,提升出口销售要引进国际水准的专业检疫设施和检疫技术,确保农产品出口检疫过关,让国际消费者放心满意。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确保果蔬出口检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优质特色的产品为突破口,打开日本、韩国乃至欧洲国家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