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5461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1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 简单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其现实背景, 即中国经济正从中等人均收入水平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 同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旧常态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旧常态的高增长,是不平衡式的增长,是以 GDP 为中心、以投资为主导、对技术进步重视不足的粗放式增长。所谓以投资为主导,实则是通过人为政策刺激而实现的增长,因而,在旧常态中, 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违背经济规律和资源环境约束的、不可持续的增长,也就不足为怪了

2、。旧常态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必然促使经济转向新的增长模式并且实现与之对应的新常态。在旧常态日渐暴露其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矛盾之时,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开始出现了下降。从2012 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重大转变,增长速度下降至7% 8% 之间,明显下了一个台阶。当时中国政策研究人士内部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经过两年来反复辨析, 基本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经济增速回落,不仅是国内外短期因素冲击所致,而且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传统增长动力减弱、 潜在增长率下降的结果。因此, 我国正面临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增速不可能也不应当再回到过去接近两位数的高增长。二是,虽然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不能支撑接近两位数的高增长

3、, 但潜在增长率不会一下子滑落到发达国家2% 3% 的低速水平,而是具有一定时期内实现中高速增长的潜力。不得不说的是, 2012年 11 月,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掌舵中国经济发展“巨轮”后,就敏锐注意到中国经济这一重大变化和可能潜在的深刻影响。 经过一年的研究观察和听取多方意见,2013 年年末,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第一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2 次统一决策认识:中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2014 年年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期叠加”进一步分析中,强调“经济工作要适应经

4、济发展新常态”。随后,在北京 APEC峰会上,他概括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三大特点。在年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细致入微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九个趋势性变化。“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按照最高决策者的判断,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那么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它的特征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高速。从发展速度层面看

5、,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 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 7% 8% 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速都是从 8% 以上的高速挡直接切换到4% 左右的中速挡,而中国经济有望在7% 8% 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环顾世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 “换挡”现象:1950年1972 年,日本 GDP 年均增速为 9.7%,1973 年1990 年期间回落至4.26% ,1991 年2012 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 年1996 年期间,韩国 GDP 年均增速为 8.02%,1997 年2012年期间仅为 4.07%;1952 年1994 年

6、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 8.62%,1995年2013 年期间下调至 4.15%。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速都是从 8% 以上的高速挡直接切换到4% 左右的中速挡,而中国经济有望在7% 8% 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 各个经济单元能接续发力、 绵延不绝,导致发展能量巨大而持久。 “比如,当服务业在东部地区崛起时,退出的制造业不会消失, 而是转移到西部地区, 推动西部经济快速增长。二是优结构。结构层面,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3 变化,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2013 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

7、值占GDP 比重达 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 GDP 的 80% 以上,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长期趋势。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 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从今年上半年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 增长贡献率达 54.4%,投资为 48.5%,出口则是负2.9%。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 ,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 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打破。区域差距也将逐渐拉

8、近。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 GDP 年均增长 9.8%,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6%,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仅为7.4%和 7.5%。在新常态下,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瑞士信贷2011 年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 5 年内,中国的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达19% ,超过 GDP 增速。在这些结构变迁中,先进生产力不断产生、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退出,既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 也使一些行业付出产能过剩等沉重代价。三是新动力:从动力层面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 1998

9、年至 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 2013年降至 12.2%,今年 1 至5 月仅为 5.8%。制造业的持续艰难表明,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四是多挑战:从风险层面看,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 2014 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关联,有时一个点的爆发也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4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

10、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 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 多年 10% 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新常态的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适应新常态,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落实经济新常态要求,追求经济新常态目标,必将有利于地方政府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解放出来,使中国经济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新常态的

11、背后是执政思维理念的重大转变。新常态的提出, 预示着长期以来 GDP 增长马首是瞻的政绩考核指挥棒将会逐步淡化使用。新常态的核心是资源配置方式的理性回归。新常态,意味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新时期, 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统筹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职能作用,确保政府既不缺位放纵市场,又不越位干预市场,也不错位扰乱市场,从而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要求落到实处才能最终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 , 我认为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之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有二点: 一是经济新常态是作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总结过去多年的教训和经验提出来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兴衰,作为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当代大学生理应掌握这一理念,把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的结合起来;二是经济新常态理论中蕴含的对世界的认识和提高经济增长的方法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可以使我们全面的审视社会,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把自己塑造成为: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 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