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一轮:3-10-8《群落的结构与演替》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1600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一轮:3-10-8《群落的结构与演替》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7届高考一轮:3-10-8《群落的结构与演替》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7届高考一轮:3-10-8《群落的结构与演替》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7届高考一轮:3-10-8《群落的结构与演替》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7届高考一轮:3-10-8《群落的结构与演替》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一轮:3-10-8《群落的结构与演替》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一轮:3-10-8《群落的结构与演替》ppt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8 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纲要求 考纲分析 (1)群落的结构特征 ( ) (1)主要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2)群落的演替( ) (2)主要是群落演替的类型、特征和原因 (3)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主要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4)实验:探究水族箱 (或鱼缸 )中群落的演替 (4)主要是认识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 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 群落的 概念及特征 2 物种组成 (1)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 丰富度 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问题思考: 种群与

2、群落之间的关系、群落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1 ) 种群和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其关系可表示为: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2) 群落的实质:以种群为单位,且各个种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共同的无机环境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形成的生命系统。 二、种间关系 连一连 大鱼吃小鱼同种鱼 种内斗争不同种鱼 捕食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 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 图: ; B 图: 。 2 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 图: (1) 植物分层: 。 (2) 动物分层: 。 B 图:

3、地形的变化、 、 的差异、 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阳光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 光照强度 山上山下和南北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 因素 温度;东西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水分;山地南北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阳光。 四、群落的演替 1 演替的过程 (1) 群落演替:随着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过程。 (2) 演替过程 ( 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 : 时间 另一个群落 2 演替的类型 连一连 一、判断正误 1 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 草属于竞争关系 ( ) 答案 2 “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 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 ) 答

4、案 3 群落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 ) 答案 4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 ) 答案 5 随机扫取表层土壤,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 答案 6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 ) 答案 7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 ) 答案 8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 答案 9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 的速度快 ( ) 答案 10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 答案 11 一般情况下,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 ) 答案 12 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 答案 13 噬菌体必须在细菌体内才能生存,所以

5、噬菌体与细菌之间的关系为种间互助 ( ) 答案 14 当农作物密度过大时,它们之间由于竞争而减产 ( ) 解析 竞争是种间斗争,同种作物之间的矛盾属种内斗争。 答案 15 土壤中的各种小动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 ) 答案 二、基础填空题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6 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16 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答: _ _ _ _ _ _ 。 答案 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 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

6、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17 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 _ _ _ _ _ _ 。 解析 16 、 17 题,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 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 答案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18 据调查,近 5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

7、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 50 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 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_( 填 “ 未发生改变 ” 、 “ 变慢 ” 或 “ 变快 ” ) ,演替的方向 _ _( 填 “ 发生改变 ” 或 “ 未发生改变 ” ) 。 解析 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答案 变快 未发生改变 网络要点强化 知识网络 答案 全部生物 种群 物种 种间 共生 寄生 垂直 水平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8、重要语句 1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般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木本植物的物种越丰富。 2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考点一 群落的种间关系 类型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 同生共

9、死 ”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人和大肠杆菌;白蚁与鞭毛虫等 寄生 略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 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 ” 的同步性变化,结果是:一方被淘汰或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同一培养液中大小两种草履虫;牛与羊;水稻和稗草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 “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 的不同步性变化,结果两者动态稳定 羊和草;狼和羊 几种易错种间关系 (1) 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

10、争,并不以从对方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 a. 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 b. 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2) 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 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3) 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简记为 “ 同斗争 ” , “ 异竞争 ” 。 “ 同斗争 ” :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 “ 异竞争 ” :不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另外,种内斗争也可叫种内竞争

11、,但与种间关系中的竞争不是一个概念。 (2015 四川卷 )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 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 ( 干重 ) ,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题指导 (1) 题目中涉及的蜥蜴、蝗虫、植物等构成了一个 生物群落 ,蜥蜴和蝗虫之间的关系为 捕食关系 , 蝗虫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为 捕食关系 ;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关系为

12、 竞争关系 。 (2) 石头对 蜥蜴 有保护作用。 解析 随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的生物量变小,植物间的竞争将减小;蜥蜴活动地点距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蜥蜴个体数越少;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种群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蝗虫种群密度、植物生物量、蜥蜴个体平均数均随距石头远近变化而变化,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答案 A 群落中一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受多种生物的影响,原因是群落中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同时种间关系还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拓展探究 如何判断竞争和捕食? 答案 (1) 捕食曲线 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 ( 不会导致某种生

13、物灭绝 ) 。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 A 先达到最多, 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 B 随着曲线 A 的变化而变化,故 B 捕食 A ;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 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 的,也可推出 B 捕食 A 。 (2) 竞争曲线 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 0 ,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题组训练 1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 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 病 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 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