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章末综合测评2 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63898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章末综合测评2 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章末综合测评2 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章末综合测评2 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章末综合测评2 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章末综合测评2 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章末综合测评2 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章末综合测评2 粤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章末综合测评(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 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6海淀区高一检测)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象的是( )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t图象是一过原 点的倾斜直线,at图象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D对,A、C错;B图中的图象表示物 体匀速下落故应选D. 【答案】 D 2长为5 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5 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 m,让这根

2、杆 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g取10 m/s 2 )( ) A. s B( 1)s 3 3 C( 1)s D( 1)s 3 2 【解析】 画出直杆穿过隧道的图示, t s( 1)s,故选项B正确 2hL1L2 g 2h g ( 2 15 10 2 5 10 ) 3 【答案】 B 3(2016榆林高一检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7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 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大6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 m/s 2 B1.5 m/s 2 C3 m/s 2 D4 m/s 2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为第1.5 s末2 的速度

3、;第一个7 s内的平均速度为第3.5 s末的速度;则有:a m/s3 m/s 2 ; v t 6 2 故选C. 【答案】 C 4(2016漳州高一检测)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h,司机突然以2 m/s 2 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 【导学号:02890022】 A25 m B16 m C50 m D144 m 【解析】 初速度 v 0 36 km/h10 m/s. 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 0 ,则由 v t v 0 at0得: t 0 s5 s 0v0 a 010 2 故汽车刹车后经5 s停止运动,刹车后8 s内

4、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内的位移,为 s (v 0 v t )t 0 (100)5 m25 m. 1 2 1 2 故选A 【答案】 A 5两个质点A、B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 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对A、B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1 AA、B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B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在t3t 0 时刻,A、B相距最远 C在t5t 0 时刻,A、B相距最远 D在t6t 0 时刻,A、B相遇 【解析】 由vt图象,通过斜率可计算加速度大小,加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101,减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5、为11,所以选项A错误;由A、B运动关系可知, 当A、B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远,所以选项B、C错误;由题意可知A、B是从同一位置同时开 始运动的,由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算出运动位移,可知6t 0 时刻,A、B位移相同,因此在 此时刻A、B相遇,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 D 6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3 A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牛顿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用来描 述物体的运动 B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用来 描述物体的运动 C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遇到的困难是无法准确测量加速度 D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遇到的困难是无法准确测量瞬时

6、速度 【解析】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故A错误,B正确;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遇到的困难 是无法准确测量瞬时速度,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BD 7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 1 到达A点,接 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x 2 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02890023】 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x1x2 2T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2x1 T 2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x2x1 T 2 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3x2x1 2T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

7、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 v A ,故A正确;根据x 2 x 1 at2 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故B错误, x1x2 2T x2x1 T 2 C正确;在该加速运动过程中有:v B v A aT ,故D正确 x1x2 2T x2x1 T 3x2x1 2T 【答案】 ACD 8(2016绵阳高一检测)某高速列车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则该列车( ) 图2 A030 s时间内的位移等于910 2m B30 s时刻的速度大于30 m/s4 C060 s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 D90120 s时间内做匀速运动 【解析】 根据图象的“面积”看出030 s时间内的位移小于 6030 m91

8、0 21 2 m,故A错误;由图看出,30 s时的速度大于30 m/s,故B正确;060 s时间内,由于 图线切线的斜率是变化的,说明列车的加速度是变化的,则列车做的是变加速运动,故C 错误;90 s120 s时间内列车的速度不变,说明做匀速运动故D正确 【答案】 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9(12分)(2016七台河高一检测)如图3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 间间隔为T0.10 s,其中s 1 7.05 cm、s 2 7.68 cm、s 3 8.33 cm、s 4 8

9、.95 cm、s 5 9.61 cm、s 6 10.26 cm,则打A点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m/s,小车 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加速度的大小是_ m/s 2 (计算结果保留 两位有效数字) 图3 【解析】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 A 0.86 m/s. s3s4 2T 由于相邻的计数点间的位移之差相等,故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s 4 s 1 3a 1 T2 s 5 s 2 3a 2 T2 s 6 s 3 3a 3 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a 1 a 2 a 3 )

10、 1 3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a s4s5s6s1s2s3 9T 2 代入数据得a0.64 m/s 2 . 【答案】 0.86 0.64 s4s5s6s1s2s3 9T 2 10(12分)(2016重庆高一检测)飞机受阅后返回某机场,降落在跑道上减速过程简5 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飞机以速度v 0 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为a 1 , 运动时间为t 1 ;随后在无阻力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下在平直跑道上减速滑行总路程为 s.求:第二个减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解析】 如图,A为飞机着陆点,AB、BC分别为两个匀减速运动过程,C点停下 A到B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11、: s 1 v 0 t 1 a 1 t 1 2 2 1 v B v 0 a 1 t 1 B到C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s 2 v B t 2 a 2 t 1 2 2 2 0v B a 2 t 2 A到C过程,有:ss 1 s 2 联立解得: a 2 v0a1t12 2sa1t2 12v0t1 t 2 2sa1t2 12v0t1 v0a1t1 【答案】 v0a1t12 2sa1t2 12v0t1 2sa1t2 12v0t1 v0a1t1 11(14分)甲车以加速度3 m/s 2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 s在同一 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6 m/s 2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

12、相同,求: 【导学 号:02890024】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 【解析】 (1)两车距离最大时速度相等,设此时乙车已运动t秒,则甲、乙两车的速 度分别是 v 1 3(t2) m/s, v 2 6t m/s6t m/s, 由v 1 v 2 得:t2 s,由x at2 知,两车距离的最大值 1 2 x a 甲 (t2) 2 a 乙 t2 1 2 1 2 34 2m 62 2m 1 2 1 26 12 m. (2)设乙车出发后经t秒追上甲车,则 x 1 a 甲 (t2) 2 3(t2) 2m, 1 2 1

13、2 x 2 a 乙 t 2 6t 2 m 1 2 1 2 由x 1 x 2 代入数据, 求得t(22 )s. 2 将所求得时间代入位移公式可得x 1 x 2 70 m. 【答案】 (1)12 m (2)(22 ) s 70 m 2 12(14分)(2016天津高一检测)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 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运 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 的距离 【解析】 根据题意,在第1 s和第2 s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员在 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在第1 s和第2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 1 和s 2 , 由运动学规律得s 1 at 1 2 2 0 s 1 s 2 a(2t 0 ) 2 1 2 t 0 1 s 联立解得a5 m/s 2 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2 ,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跑 完全程的时间为t,全程的距离为s,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 tt 1 t 2 vat 1 s at vt 2 1 2 2 1 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s, 则s at 1 2 2 1 求得s10 m. 【答案】 5 m/s 210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