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核心要点背诵(完整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60868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核心要点背诵(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哲核心要点背诵(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哲核心要点背诵(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哲核心要点背诵(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哲核心要点背诵(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核心要点背诵(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核心要点背诵(完整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8 页 1 一、 一、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哲学核心考点 哲学核心考点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 化的世 界观,是世界观的理 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 提;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 学的党性。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 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

2、基 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 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 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 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 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 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论 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 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主 义 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

3、 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 认为世界统一) 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 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多选把握) (一) (1)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社会提供思想武器。 唯心不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2)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原则,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认识社会。 (3)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三观) (4

4、)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马哲和西方哲学: 反对科学主 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 但 重视人文精神(一) (1)科学主义否定哲学世界观功能,推崇科学知识,放弃世界观的研 究。 (2)人本主义反对科学和理性,强调人的存在的本体论(不是以人为本), 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4,物质观 体现唯物自然 观和历史 观、唯物论与辩证法、本体 论与认识论的 统 一 (二)。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 质定义的意义:三个划清界限-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同不可知论、同 旧唯物主义。 (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 客观实在

5、性。 ) (物质和物质范畴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物质和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庸俗唯物的 错误是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 (2)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世界 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 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运动绝对,静止相 对,他们相互包含。 (4)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使事物呈多样性,是区分事物 基础,衡量事物运动尺度。 (5)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形式:生产、处理和 变革社会关系和科学

6、实验。 (6)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三环节:目的、手段、结果反馈。 (7)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主体活动对象的 总和。实践活动就是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系统, 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 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二) (1)主观世界: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 界的精神活动、心理活动的总和; (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 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2)客观世界: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物质 运

7、动的总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目的和手段; 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能动者和被动者) (3)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是尚 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4)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 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6,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二)不能说意识创造物 质,可以说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三个决定性环节:生物刺激感应- 动物 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劳动促进人脑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8、物质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事 物的主观映像。 (3)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计划性,主观创造 性,生理机能调控。 (4)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 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不能说意识是物质的东西, 只能说意识依 赖于物质,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和精神。 ) (5)意识发挥的条件: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把正确的 思想付诸实践;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对实践结果进行评 价有:对实践效能、实践效率和实践效果的评价。 ) 7,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物质统一性原理)(二)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

9、论。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唯物主义 反对唯心主义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坚持辨证唯物反旧唯物 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 观的根本要求(二)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 们行动的向导。 (2)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 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3)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 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 2 页 共 8 页 2 (4)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

10、创新是目的, 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9,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三)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和相互制约。是客观的普遍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 片面的观点。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 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其中最主 要特征:整体性。 (4)科学的任务:揭示事物联系,科学的突破往往表现在把看来没有 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 (5)整体由部分构成,但不等于部分之和部分离不开整体,否则 将失去原有的性

11、质和功能;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 整体和部分字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 (三) (1)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即新陈代谢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 的根本法则。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的本质:创新):新事物代表事物 发展的基本趋势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辨证的否定过程在社 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4)过程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 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2、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总过程的 主导方向是前进。存在即过程,产生出来的东西都要灭亡。 11,规律及其客观性。本质和现象(三)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物自身所固 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不依赖 于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活动却受规律的支配。 (1)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 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2)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也表 现本质,它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 (3)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现象为感官直接感知,本质为抽象思 维把握;现象是个别,本质是一般;现象多变易逝,本质

13、相 对稳定;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能够通过 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12,必然性和偶然性 (正确分析可能性) (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 畴。 (1)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2)偶然性: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可以那样出 现的不确定趋势。 (3)区别与对立: 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 中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 盾决定的; 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 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

14、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4)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 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 形式和补充;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割裂开来会产生三种错误观点:机械决定论、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以及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完全割裂开来的观点。 13,原因和结果(三) (1)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2)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3)因果联系的特点: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 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原 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 (4)辨证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作

15、用、相互转化) 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和无果之 因; 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使结果转化 为原因。 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在特 定的因果链条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不能例因为果 或倒果为因。在不断发展的因果链条中,两者的区分又是不确 定的,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就是“原因和结果经常交 换位置” ; 14,可能性与现实性(补充) (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 对范畴。 (2)相互对立:(对立统一关系) 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 了的可能性。 可能性是包

16、含在现实事物中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预示着事 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 (3)可能性的复杂性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依存和转化(没有“有根据的 可能性和无根据的可能性”之说) 把握可能性这一范畴,要注意区分:可能和现实;可能和不可 能;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即非现实的可能(看根据和条件 是否充分) ;多种可能性(特别是相反的可能) ;概率的大小。 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立足现实,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创造条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 为现实。 1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三) (1)概念:(质是起点前提)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 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 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 是直接同一的。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