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35018049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主要介绍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入反攻阶段的史实。 本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也是中国百年屈辱和内战不断的黑暗历程结束的一课,在中 国近现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民解

2、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学生齐读。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 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下 面我们学习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二、进入新课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展示图片与材料: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

3、不到百分之十的地 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 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材料二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 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 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 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

4、和最基本的人力 和物力保证。 1、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 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实 现耕者有其田。 过程: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作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 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 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

5、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讨论: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大别山接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在此创建革命根据地,可以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两大重 镇,减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压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图片展示:过渡: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 幕。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 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2三大战役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

6、战役 时间 1948.911 1948.11 1949.1 1948.111949.1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 平、粟裕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参战 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华东野 战军 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 歼敌 人数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中下 游以北广大地 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 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3)为什

7、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 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 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南京解放 出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 ,讲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 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1)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革命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

8、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 了根本变化。 (2)纵观以上几场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原因主要有哪 些? 共产党:打的是人民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英勇 善战。 国民党:发动的是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政治孤立,贪官横行,统治腐败;军队厌战。(三)本课小结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总路线辽沈战役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 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 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 护和支持。经过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新中国如东方升起的太阳, 光焰普照大地。略。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