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010474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王朝的背影 余秋雨一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 到“扬州十日” 、 “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 园” 、 “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 跟着哭,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 得开。老人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 量。我小学的同学全是汉族,没有满族,因此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一种共同语言。 好像汉族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主宰,你满族为什么要来抢夺呢?抢夺去了能够弄好倒 也罢了,偏偏越弄越遭,最后几乎让外国人给瓜分了。于是

2、,在闪闪泪光中,我们 懂得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卖国贼,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气节。我们似乎也知 道了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列强,关键就在于清代,而的启蒙者们重新点 燃汉人对清人的仇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化”的口号,又是多么有必要,多 么让人解气。清朝终于被推翻了,但至今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它仍然是一种冤孽般 的存在。年长以後,我开始对这种情绪产生警惕。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 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 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 正统观念逐渐引伸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先是姓氏正统论,刘汉、李

3、唐、赵宋 、朱明在同一姓氏的传代系列中所出现的继承人,哪怕是昏君、懦夫、色鬼、 守财奴、精神失常者,都是合法而合理的,而外姓人氏若有觊觎,即便有一千条一 万条道理,也站不住脚,真伪、正邪、忠奸全由此划分。由姓氏正统论扩而大之, 就是民族正统论。这种观念要比姓氏正统论复杂得多,你看的闯将们与封 建主义的姓氏正统论势不两立,却也需要大声宣扬民族正统论,便是例证。民族正 统论涉及到几乎一切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许多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是一个在今后 仍然要不断争论的麻烦问题。在这儿请允许我稍稍回避一下,我需要肯定的仅仅是 这样一点: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中国古 代史,清朝

4、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 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既然说到了唐太宗,我们又不能不指出,据现代历史学家考证,他更可能是鲜 卑族而不是汉族之后。如果说先后在巨大的社会灾难中迅速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康雍乾盛世”的 两位中国历史上最杰出帝王都不是汉族,如果我们还愿意想一想那位至今还在被全 世界历史学家惊叹的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元太祖成吉思汗,那么我们的中华历史观一 定会比小学里的历史课开阔得多。汉族当然非常伟大,汉族当然没有理由要受到外族的屠杀和欺凌,当自己的民 族遭受危难时当然要挺身而出进行无畏的抗争,为了个人的私利不

5、惜出卖民族利益 的无耻之徒当然要受到永久的唾弃,这些都是没有异议的。问题是,不能由此而把 汉族等同于中华,把中华历史的正义、光亮、希望,全都押在汉族一边。与其他民 族一样,汉族也有大量的污浊、昏聩和丑恶,它的统治者常常一再地把整个中国历史推入死胡同。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有可能作出超越汉族正统论的选择,而这种选择 又未必是倒退。桃花扇中那位秦淮名妓李香君,身份低贱而品格高洁,在清兵浩荡南下、 大明江山风雨飘摇时节保持着多大的民族气节!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她和 她的恋人侯朝宗为抗清扶明不惜赴汤蹈火、奔命呼号的时候,恰恰正是苟延残喘而 仍然荒淫无度的南明小朝廷,作践了他们。那个在当时当地看来既是明

6、朝也是汉族 的最后代表的弘光政权,根本不要她和她的姐妹们的忠君泪、报国心,而只要她们 作为一个女人最可怜的色相。李香君真想与恋人一起为大明捐躯流血,但叫她恶心 的是,竟然是大明的官僚来强逼她成婚,而使她血溅纸扇,染成“桃花” 。 “桃花 扇底送南朝” ,这样的朝廷就让它去了吧,长叹一声,气节、操守、抗争、奔走, 全都成了荒诞和自嘲。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孔老夫子的后裔,连他,也对历 史转捩时期那种盲目的正统观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把这种怀疑,转化成了笔底 的灭寂和苍凉。对李香君和候朝宗来说,明末的一切,看够了,清代会怎么样呢,不想看了。 文学作品总要结束,但历史还在往前走,事实上,清代还是很可

7、看看的。为此,我要写写承德的避暑山庄。清代的史料成捆成扎,把这些留给历史学家 吧,我们,只要轻手轻脚地绕到这个消夏的别墅里去偷看几眼也就够了。这种偷看 其实也是偷看自己,偷看自己心底从小埋下的历史情绪和民族情绪,有多少可以留 存,有多少需要校正。二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园林,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虽然闻名史册, 但久为禁苑,又地处塞外,历来光顾的人不多,直到这几年才被旅游者搅得有点热 闹。我原先并不知道能在那里获得一点什么,只是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在承组织了 一次国内优秀电视编剧和导演的聚会,要我给他们讲点课,就被他们接去了。住所 正在避暑山庄背後,刚到那天的薄暮时分,我独个儿走出住所大门,

8、对着眼前黑黝 黝的山岭发呆。查过地图,这山岭便是避暑山庄北部的最后屏障,就像一张罗圈椅 的椅背。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奇怪的是,整个中华版图都已 归属了这个王朝,为什么还要把这张休息的罗圈椅放到长城之外呢?清代的帝王们 在这张椅子上面南而坐的时候在想一些什么呢?月亮升起来了,眼前的山壁显得更 加巍然怆然。北京的故宫把几个不同的朝代混杂在一起,谁的形象也看不真切,而 在这里,远远的,静静的,纯纯的,悄悄的,躲开了中原王气,藏下了一个不羼杂 的清代。它实在对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诱惑,于是匆匆讲完几次课,便一头埋到了 山庄里边。山庄很大,本来觉得北京的颐和园已经大得令人咋舌,它竟比颐和

9、园还大整整 一倍,据说装下八九个北海公园是没有问题的。我想不出国内还有哪个古典园林能 望其项背。山庄外面还有一圈被称之为“外八庙”的寺庙群,这暂不去说它,光说山庄里 面,除了前半部有层层叠叠的宫殿外,主要是开阔的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尤其是山区,几乎占了整个山庄的八成左右,这让游惯了别的园林的人很不习惯。园林是 用来休闲的,何况是皇家园林大多追求方便平适,有的也会堆几座小山装点一下, 哪有像这儿的,硬是圈进莽莽苍苍一大片真正的山岭来消遣?这个格局,包含着一 种需要我们抬头仰望、低头思索的审美观念和人生观念。山庄里有很多楹联和石碑,上面的文字大多由皇帝们亲自撰写,他们当然想不 到多少年后会有我们这

10、些陌生人闯入他们的私家园林,来读这些文字,这些文字是 写给他们后辈继承人看的。朝廷给别人看的东西很多,有大量刻印广颁的官样文章 ,而写在这里的文字,尽管有时也咬文嚼字,但总的来说是说给儿孙们听的体己话 ,比较真实可信。我踏着青苔和蔓草,辩识和解读着一切能找到的文字,连藏在山 间树林中的石碑都不放过,读完一篇,便舒松开筋骨四周看看。一路走去,终于可 以有把握地说,山庄的营造完全出自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强健。首先是康熙,山庄正宫午门上悬挂着的“避暑山庄”四个字就是他写的,这四 个汉字写得很好,撇捺间透露出一个胜利者的从容和安祥,可以想见他首次踏进山 庄时的步履也是这样的。他一定会这样,因为他是走了

11、一条艰难而又成功的长途才 走进山庄的,到这里来喘口气,应该。他一生的艰难都是自找的。他的父辈本来已经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完整的华夏江 山,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年轻轻一个孩子,坐享其成就是了,能在如此辽阔 的疆土、如此兴盛的运势前做些什么呢?他稚气未脱的眼睛,竟然疑惑地盯上了两 个庞然大物,一个是朝廷中最有权势的辅政大臣鳌拜,一个自恃当初做汉奸领清兵 入关有功、拥兵自重于南方的吴三桂。平心而论,对于这样与自己的祖辈、父辈都 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政治势力,即便是德高望重的一代雄主也未免下得了决心去动手 ,但康熙却向他们、也向自己挑战了,十六岁上干脆利落地除了鳌拜集团,二十岁 开始向吴三桂开战,花八年时

12、间的征战取得彻底胜利。他等于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 理了一遍,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他成熟了,眼前几乎已经找不到什 么对手,但他还是经常骑着马,在中国北方山林草泽间徘徊,这是他祖辈崛起的所 在,他在寻找着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他每次都要经过长城,长城多年失修,已经破败。对着这堵受到历代帝王切切 关心的城墙,他想了很多。他的祖辈是破长城进来的,没有吴三桂也绝对进得了, 那么长城究竟有什么用呢?堂堂一个朝廷,难道就靠这些砖块去保卫?但是如果没 有长城,我们的防线又在哪里呢?他思考的结果,可以从年他的一份上谕 中看出个大概。那年五月,古北口总兵官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辖的那一带长城 “倾塌

13、甚多,请行修筑” ,康熙竟然完全不同意,他的上谕是: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说得实在是很有道理。我对埋在我们民族心底的“长城情结”一直不敢恭维, 读了康熙这段话,简直是找到了一个远年知音。由于康熙这样说,清代成了中国古 代基本上不修长城的一个朝代,对此我也觉得不无痛快。当然,我们今天从保护文 物的意义上修理长城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只要不把

14、长城永远作为中华文明的最高 象征就好。康熙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 “修得安民”云云说得过于堂皇而蹈空,实际上他有硬的一手和软的一手。硬的一手是在长城外设立“木兰围场” ,每年秋天 ,由皇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各级官兵一万余人去进行大规模的“围猎” ,实际上 是一种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这既可以使王公大臣们保持住勇猛、强悍的人生风范 ,又可顺便对北方边境起一个威慑作用。 “木兰围场”既然设在长城之外的边远地 带,离北京就很有一点距离,如此众多的朝廷要员前去秋猎,当然要建造一些大大 小小的行宫,而热河行宫,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软的一手是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 民族建立起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

15、领不必长途进京也有与清廷彼此交 谊的机会和场所,而且还为他们准备下各自的宗教场所,这也就需要有热河行宫和 它周围的寺庙群了。总之,软硬两手最后都汇集到这一座行宫、这一个山庄里来了 ,说是避暑,说是休息,意义却又远远不止于此。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 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不能不说是康熙的大本事。然 而,眼前又是道道地地的园林和寺庙,道道地地的休息和祈祷,军事和政治,消解 得那样烟水葱茏、慈眉善目,如果不是那些石碑提醒,我们甚至连可以疑惑的痕迹 都找不到。避暑山庄是康熙的“长城” ,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哪个更高明些呢 ?康熙几乎每年立秋之后都要到“木兰围场”参

16、加一次为期二十天的秋猎,一生 参加了四十八次。每次围猎,情景都极为壮观。先由康熙选定逐年轮换的狩猎区域 (逐年轮换是为了生态保护) ,然后就搭建一百七十多座大帐篷为“内城” ,二百 五十多座大帐篷为“外城” ,城外再设警卫。第二天拂晓,八旗官兵在皇帝的统一 督导下集结围拢,在上万官兵齐声呐喊下,康熙首先一马当先,引弓射猎,每有所 中便引来一片欢呼,然后扈从大臣和各级将士也紧随康熙射猎。康熙身强力壮,骑 术高明,围猎时智勇双全,弓箭上的功夫更让王公大臣由衷惊服,因而他本人的猎 获就很多。晚上,营地上篝火处处,肉香飘荡,人笑马嘶,而康熙还必须回帐篷里 批阅每天疾驰送来的奏章文书。康熙一生身先士足打过许多著名的仗,但在晚年, 他最得意的还是自己打猎的成绩,因为这纯粹是他个人生命力的验证。年 康熙自“木兰围场”行猎后返回避暑山庄时曾兴致勃勃地告谕御前侍卫:朕自幼至今已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五十三只,熊十二只,豹二十五只,猞二十只,麋鹿十四只,狼九十六只,野猪一百三十三口,哨获之鹿已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