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009752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 规划设计 摘要:结合实际案例,从几个方面浅析了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 设计中的拓展运用,阐明设计思想同根同源、互可借鉴、相互变通的 观点,将园林设计理念的运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以便在今后其它领域的 设计工作中加以借鉴和运用。关键词:园林设计; 居住区规划; 设计理念; 运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风景园林这门 学科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风景园林师从过去的配角“做填空” ,到 现在进入各个设计领域,甚至主导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这是一个巨 大的进步!也在不知不觉中,很多的园林设计理念,在不同的领域, 如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

2、计中,得到外延 和内涵的延伸拓展,学科的交叉渗透演变日趋明显,理念的互为借 鉴、相互变通、灵活运用更是常见。因此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在 不同领域的拓展运用可以说古已有之,无论是园林设计理念,或者 反应园林设计理念的常用园林规划手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 都可以相互借鉴,有所启发,形成思想上碰撞的火花,在实践中得 到运用。1 园林“三脉” 理论的广泛应用园林规划设计中有“三脉” 的理论,即山水脉、绿脉、文脉: 山水脉是地形和大环境的设计,犹如人的骨骼;绿脉是地表生态与植 物的覆盖,犹如人的肌肤;而文脉则是园林所需体现的精神和内涵, 如同人的灵魂。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谐一体的关系。

3、1.1 山水脉堆山理水是中国园林的传统技法之一,有“一拳则太华千寻, 一勺则江湖万里”之说。而圆明园更是平地造园的典范,在大空间范 围内进行了山水地形改造,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具有积极的借鉴意 义。在现今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山水地形改造的手法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利用建筑基底的挖土、人工湖的挖方,在北部堆山, 不仅仅在场地内达成了土方的平衡,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创造了 一个山环水抱、景观优美的空间,阻挡北方城市冬季寒冷的西北风, 形成了局部优良小气候,且利于雨水的收集循环使用。1.2 绿脉通常意义上,绿脉的设计在园林中指的是植物配置、种植设 计。在大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 “脉” 的意义则更加

4、重要,尤其体现 在绿色生态廊道的设置。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 过去强调功能忽视绿化,甚至没有绿化,在北方的二三线城市,至 今很多新建设的小区绿化仍然相当匮乏;随后开发商开始做一些景观 “填空”,居住区内绿意开始蔓延; 现今,生态人居变为一个“ 卖点”, “园林景观大宅” 等字眼在都市广告牌上频频闪现,尤其一些高档楼 盘,在规划之始,便有意识的保留生态廊道、开辟生态廊道,以利 于生态小气候的形成,切实做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1.3 文脉文脉所体现的某种人文精神和内涵,在园林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造园必先立意,成为一条重要法则。园林中的文脉体现,和 “意境”紧密相关,而意境的创造方法,

5、张家骥老师用恽寿平 (16331690)在南田论画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意贵乎远,不静 不远也; 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这些经验与方法,在居住区规划 设计中如能得到运用,再结合建筑元素、色彩、空间,中国传统文 脉的塑造将不再是难题,而变得精彩,毋需再照搬“西班牙风情” 、 “巴厘岛风情” 。居住区规划的文脉塑造,较为精彩的案例便是万科 第五园,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久违的人文意境。2 因地制宜的新解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园地惟山林最胜, 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 人事之工”、 “ 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 “高阜可培,低方宜挖” 等等,无

6、不是此之意。这些理念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自然可 用,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始,因地制宜更是重要的规划指导思想。 有些规划的新理念,如“反规划” 理念:先保护住不该建设的地块, 再规划建设用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好做什么,其实根本 思想也就是“因地制宜” 。我们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 “因地制宜” 一般体现在 2 个重要方 面:首先对用地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可建设用地、景观用地、 需要保护的用地,做到心中有数, “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布局; 其 次对于可建设用地(这也是规划中最重点的部分) ,根据其用地价值, 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因地制宜” ,用地价值高的土地,布置高尚住宅,销售价格

7、也高,或者用地价值高的地块,布置高层,让更多的居住 者所使用,销售总价值也高,从而通过“因地制宜” ,谋求土地使用 价值的最大化。3 巧于因借的拓展园冶兴造论中指出:“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 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手法,丰富多样,远借、近借、互相借资,不仅 扩展了园林空间,在更深的层次还考虑了包涵时空融合、变动不居 的动态概念。现今的投资开发项目中,很多属于大型综合性开发项目,不 仅仅有居住区,还常常包括有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商业街、 公园等等。在这些综合项目中, “巧于因借”、 “互为借资”成为规划设 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在

8、某项目的综合项目规划中,规划内容 就包括有居住区、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用地本身大部分是坡 地形,周边是青山碧水。规划中“互为借资” 成为多方共赢的钥匙: 居住区外借青山碧水,内借高尔夫球场景观,分享酒店商业街服务 配套;五星级酒店临主要交通干道,借外部交通之便利,借高尔夫球 场之客源,借居住区之人气;高尔夫球场借周边优良山水环境,借用 地本身形成山地高尔夫特色,共享酒店服务配套。整个规划因“借” 而达成资源整合配置的最优。4 以曲为美中国造园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曲” ,曲则境浅意深,曲则视觉莫穷, 园冶中论及“曲” 处颇多:“郊野择地,依乎平岗 曲坞,叠陇乔林”;“约十亩之基,须开池

9、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 等等。园林种植中如植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 无态。中国人写文章同样如此, “文似看山不喜平” 、 “文以曲为美”;经 卷中也曾云“曲成万物而不遗” 。由此可知,中国人对“曲” 似乎情有独钟,说话有时候都不“直 来直往”,而需体味“ 弦外之音” 。规划设计层面,古时村镇选址,讲 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显见一“曲” 字; 有些户型整体呈“S” 曲线走向, 通风条件好,望气进宅,缓行慢聚。可以说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 无论是整体布局、建筑布局、道路线形、甚至户型的设计,都有非 常多的“曲”之案例,更不说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了。在生态新城 的规划设计中,突破传

10、统的道路规则布局方式,采用曲线张力的布 局形式,创造建筑更多理想朝向的机会,有利于建筑抗风,整体景 观自然更加优良。5 结语中国的造园艺术,可谓博大精深,非常多的造园重要思想在 其它领域都可以拿来应用。在西方国家,就连城市规划这门学科也 是在 1907 年从哈佛的景观建筑学中分离出去的,由此可知,西方的 景观设计理论也必然在城市规划学科中有所继承和发扬。同时需要 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造园有“法” ,而无“成法”,而园 林设计理念运用于其它领域,要灵活变通,求新求变、符合实际情 况,切不可“拿来主义” 。 参考文献1 刘杨亮.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 黑龙江科技 信息. 2010(10)2 邓华,杜威.关于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 民 营科技,20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