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及纳西族建筑形式与特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002512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江及纳西族建筑形式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丽江及纳西族建筑形式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丽江及纳西族建筑形式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丽江及纳西族建筑形式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丽江及纳西族建筑形式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丽江及纳西族建筑形式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江及纳西族建筑形式与特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丽江及纳西族建筑形式与特点 - 基础理论 漓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 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 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 设置和“曲、幽、窄、 达”的风格;纳西族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 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 造的结果。而我们应当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中华的瑰宝同时要注意保 护这些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 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

2、体现了当时社会 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 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 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 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 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 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纳西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 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 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其中的纳西族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 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

3、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 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 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 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 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 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 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 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 (即外廊) 。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 宜

4、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 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 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 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 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 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 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 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 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 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

5、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 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此外,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 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这从 1996 年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墙大量倒塌,但主体框架仍保持完 好等情况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纳西民众在民居修建时 总体框架、建筑设计及风格等方面虽然仍保持传统风貌,但在房屋 内部装修方面,却逐渐采用现代装饰手段和装璜材料。在这些民居 里,你能真正感受古老与现代的有机、和谐的组合。富有滇西北高原气息的纳西族民居建筑,常以“三房一照壁

6、” 的鲜明特点,赢得人们的赞美。所谓“三房一照壁” ,即指正房较高, 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上端深 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 面坡” ,避免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 和优美的曲线。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 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 。为 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 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 。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 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板” 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 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 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 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

7、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 墙身、墙檐和“垂鱼” 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 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高超 的建筑水平。 多居住于平坝、河谷、半山区,坝区房屋多系木楞房,上盖 木板。纳西族传统建筑艺术。著名的有丽江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 大定阁、五凤楼等,均系明代所建。建筑、装饰、雕刻、绘画揉合 了纳西、汉、藏等民族的风格,形成丰富多彩的特点。墙上均保存 着珍贵壁画,笔法兼有藏画的洗练和匀称,又具有唐代道释画的风 格。纳西族的古代住宅,最早为木结构的“木楞房” 。这类室深且暗, 楣低槛高的建筑,目前在一些山区仍可见到。这种瓦房多系二层楼 房,

8、屋基用石头砌成,中段用土坯或砖,上段用木板,房檐外伸, 以便保护木质部分不受雨水剥蚀。且在横梁暴露的两端加上“风火板” ,既保护横梁,也起装饰作用。当地还有在风火板三角形的上角装 上一块叶状木片的“垂鱼” ,而富裕家庭的住宅,则装上刻着浮雕的 花饰,并在下面垂着两条写实鱼形图案的垂鱼。住宅门窗上亦饰有 花草鸟兽形象的浮雕,生动逼真,独具民族风格。永宁等地的住宅, 从墙院到房屋,全部结构用方木垫积而成。代表形式是三至四幢房 屋组成一个院落。丽江木土司的宫殿,多仿中原建筑,虽不甚高大, 但层层叠叠,上覆铜瓦,下有玉砌雕栏,富丽堂皇。此外,丽江大 研镇的石牌坊,白沙的“大宝积宫” 、 “ 琉璃殿”、

9、 “ 大定阁”及五大喇嘛寺 等,都是金碧辉煌的建筑物,耗尽了纳西等各族人民的血汗。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 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 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 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 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 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 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 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

10、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 民族文化。不 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 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 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 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 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 的篇章。1、古街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 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 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 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四

11、方街是一个 大约 100 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 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 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 洗街面。 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 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 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2、古桥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 354 座桥梁,其密度 为平均每平方公里 93 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 、石拱桥、石板桥、 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 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

12、期。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 100 米,由明代木 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 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 10 余米,桥宽近 4 米, 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3、木府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 “略备于元,盛于明” 。历经 战乱动荡,1998 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 46 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 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 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 15 幢,大 大小小计 162 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

13、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 、 “ 诚心报国” 、 “辑宁边境”等。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 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4、福国寺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 ,位于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 二十九年(公元 1601 年) ,1983 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楼高 20 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 八角,三层共 24 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 楼共有 32 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 12 米,柱上部分用斗架 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 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

14、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5、白沙民居建筑群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 8 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 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 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 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 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 基础。6、束河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丽江古城西北 4 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 的一个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 水,称为“九鼎龙潭” ,又称“ 龙泉” 。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 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

15、。青龙桥高 4 米、宽 45 米、长 23 米, 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 32 米、宽 27 米的四方广 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 以上所述丽江古城是具有综合价值与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 城和纳西族的建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使其得以水久 传世,井更好地发挥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面对所剩不多的文化遗存,我们应当设立文化保护区,很好 的规划保护,尽量保持历史原貌。对破坏原貌的建筑,逐步加以整 治!我们应当尊重自己的文化遗产,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更应该 自觉地承担起保护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责任。我想这样做才对得起 创造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祖先,也会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赞同。参考文献:(1)易风,中国少数民族建筑,中国画报出版社(2)扬长春,云南民族文化,外文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