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0)清平乐-ppt课件(共13张PPT)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7790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0)清平乐-ppt课件(共1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0)清平乐-ppt课件(共1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0)清平乐-ppt课件(共1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0)清平乐-ppt课件(共13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0)清平乐-ppt课件(共13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0)清平乐-ppt课件(共13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0)清平乐-ppt课件(共13张PPT)(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庭坚 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苏门四学士”(张耒、秦观、晁补之、黄庭坚)之一。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追求奇拗诗风,开创江西诗派,影响很大。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之一,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文本阅读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整体感知 全词塑造了一个惜春人的形象,痴情到春可问、可追、可同住,到了忘我的地步。 自行寻春 用曲笔渲染 这首词写的是惜春

2、之情。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 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全词俏丽、新警、宛转、含蓄,表现了山谷词的风格。 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拟人(或比拟); 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下片再转。

3、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作以嗫嚅独语的方式,表达一种惜春恋春的真情挚意。自问自答,一往情深。在问答中,波澜回环地画出春的脚步和形神。上片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下片写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

4、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集 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山谷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相。为山谷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对比阅读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二者反映作者感情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2、两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

5、所不同,找出相关的句子。 1、二者反映作者感情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共同点:惋惜春光流逝 不同点:白诗终于找到了春天,充满了惊讶和喜悦,黄诗则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2、两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句子。 白诗是“常恨春归无觅处”;黄诗是“除非问取黄鹂”。 从语言风格上鉴赏: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象,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如“问取黄鹂”,设想新奇,“百啭”答而不解,是以有答代无答。“因风吹过蔷薇”引人看到蔷薇,因看到蔷薇,表示夏已来春不可回,委婉而又含蓄。 这首词语言典雅优美,更多地具有婉约的特质,不同于他那些豪放旷达之作,意象之中,充满了静穆而柔和的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