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离心风机)标准安装技术手册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612031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机(离心风机)标准安装技术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风机(离心风机)标准安装技术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风机(离心风机)标准安装技术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风机(离心风机)标准安装技术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风机(离心风机)标准安装技术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机(离心风机)标准安装技术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机(离心风机)标准安装技术手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机( 离心风机)标准安装技术手册 _中国风机协会,三合风机网联合发布 _最新政策!http:/www.jz-fj .com 阅读 859 次第一章 一般规定第 1 条 本篇适用于离心通风机、离心鼓风机、离心压缩机、轴流通风机、罗茨式鼓风机和叶氏式鼓风机的安装。第 2 条 本篇是风机(不包括辅助设备)安装工程的专业技术规定,安装工程的通用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一册通用规定的规定执行。第 3 条 风机安装的基础、清单和防震装置应符合有关设计的要求。第 4 条 风机的开箱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根据设备装箱清单,核对叶轮、机壳和其他部位(如地脚孔中心距、进、排气口法兰孔径和方位及中心距、轴的中心标

2、高等)的主要安装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二、叶轮旋转方向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三、进、排气口应有盖板严密遮盖,防止尘土和杂物进入;四、检查风机外露部分各加工面的防锈情况,和转子是否发生明显的变形或严重锈蚀、碰伤等,如有上述情况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第 5 条 风机的搬运和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整体安装的风机,搬运和吊装时的绳索,不得捆缚在转子 和机壳或轴承盖的吊环上;二、现场组装的风机,绳索的捆缚不得损伤机件表面和转子与齿轮轴两端中心孔、轴瓦的推力面和推力盘的端面机壳水平中分面的连接螺栓孔、转子轴颈和轴封处均不应作为捆缚部位;三、输送特殊介质的风机转子和机壳内涂有保护层,应严加保护,不得损

3、伤;四、不应将转子和齿轮轴直接放在地上滚动或移动。第 6 条 风机的润滑、油冷却和密封系统的管路除应清洗干净和畅通外其受压部分均应作强度试验,试验压力如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用水压试验时试验压力应为最高工作压力的 1.251.5 倍,用气压试验时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 1.05 倍;现场配制的润滑、密封管路应进行除锈、清洗处理。第 7 条 风机的进气管、排气管、阀件调节装置和气体加热成冷却装置油路系统管路等均应有单独的支撑并与基础或其他建筑物连接牢固;各管路与风机连接时法兰面应对中贴平,不应硬拉和别劲,风机机壳不应承受其他机件的重量,防止机壳变形。管路安装完毕后,应复测机组的不同轴度是否符合要

4、求。注:中、小型机组(如类似 DA35061 机组)的油路系统管路可不设单独支援。第 8 条 风机附属的自控设备的观测仪器、仪表的安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第 9 条 风机连接的管路需要切割或焊接时,不应使机壳发生变形,一般宜在管路与机壳脱开后进行。第 10 条 风机的传动装置外露部分有护罩;风机的进气口或进气管路直通大气时应加装保护网或其他安全设施。 第二章 离心通风机第 11 条 离心通风机的拆卸、清洗和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将机壳和轴承箱拆开并将转子卸下清洗,但电动机直联传动的风机可不拆卸清洗;二、轴承的冷却水管路应畅通并应对整个系统进行试压,试验压力如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一

5、般不应低于 4 公斤力/厘米 2。三、清洗和检查调节机构,其转动应灵活。第 12 条 整体机组的安装,应直接放置在基础上用成对斜垫铁找平。第 13 条 现场组装的机组,底座上的切削加工面应妥善保护,不应有锈蚀或操作,底座放置在基础上时,应用成对斜垫铁找平。第 14 条 轴承座与底座应紧密接合,纵向不水平度不应超过 0.2/1000,用水平仪在主轴上测量,横向不水平底不应超过 0.3/1000,用水平仪在轴承座的水平中分面上测量。第 15 条 轴瓦研刮前应先将转子轴心线与机壳轴心线校正,同时调整叶轮与进气口间的间隙和主轴与机壳后侧板轴孔间的间隙,使其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第 16 条 主轴和轴

6、瓦组装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检查。轴承盖与轴瓦间应保持0.030.04 毫米的过盈(测量轴瓦的外径和轴承座的内径)。第 17 条 机壳组装时,应以转子轴心线为基准找正机壳的位置并将叶轮进气口与机壳进气口间的轴向和径向间隙高速至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同时检查地脚螺栓是否紧固。其间隙值如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一般轴向间隙应为叶轮外径的 1/100,径向间隙应均匀分布,其数值应为叶轮外径的 1.5/10003/1000(外径小者取大值) 。调整时力求间隙值小一些,以提高风机效率。第 18 条 离心通风机找正时,风机轴与电动机轴的不同轴度:径向定位移不应超过 0.05毫米,倾斜不应超过 0

7、.2/1000。第 19 条 滚动轴承装配的风机,两轴承架上轴承孔的不同轴度,可待转子装好后,以转动灵活为准。第三章 轴流通风机第 20 条 轴流通风机的拆卸、清洗和装配除应按本篇第 11 条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检查叶片根部是否损伤,紧固螺母是否松动;二、立式机组应清洗变速箱、齿轮组或蜗轮蜗杆。第 21 条 整体机组的安装应直接放置在基础上,用成对斜垫铁找平。第 22 条 现场组装的机组,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水平剖分机组应将主体风筒上部和转子拆下,并将主体风筒下部、轴承座和底座等在基础上组装后,用成对斜垫铁找平;二、垂直剖分机组应将进气室安放在基础上,用成对斜垫铁找平,再安装

8、轴承座,且轴承座与底平面应均匀接触,两轴承孔对公共轴线的不同轴度不应超 0.05 毫米;轴瓦研刮后,将主轴平放在轴瓦上,用划针固定在主轴轴头上,以进气室密封圈为基准测主轴和进气室的不同轴度,其值不应超过 2 毫米,然后依次装上叶轮、机壳、静子和扩压器;三、立式机组的不水平度不应超过 0.2/1000,用水平仪在轮毂上测量,传动轴与电动机轴的不同轴度,径向位移不应超过 0.2/1000;四、水平剖分和垂直剖分机组的风机轴与电动机轴的不同轴度,径向位移不应超过 0.05毫米,倾斜步应超过 0.2/1000;机组的纵向不水平度不应超过 0.2/1000,横向不水平度不应超过 0.3/1000(电站用

9、轴流引风机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用水平仪分别在主轴和轴承座的水平中分面上测量。第 23 条 叶片校正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校正各叶片的角度,并锁紧固定叶片的螺母,如需将叶片自轮毂上卸下时,必须按打好的字头对号入座,防止位置错乱破坏转子平衡。如叶片损坏需更换时,在叶片更换后,必须锁紧螺母并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第 24 条 主轴和轴瓦组装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检查。第 25 条 叶轮与主体风筒(或机壳)间的间隙应均匀分布并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其对应两侧的半径间隙之差如无规定时可按表 V-2.1 的规定执行。叶轮与主体风筒间的对应两侧半径间隙之差 表 V-2.1叶轮直径(毫米

10、) 600 6001200 12002000 20003000 30005000 50008000 8000对应两侧半径间隙之差不应超过( 毫米)0.5 1 1.5 2 3.5 5 6.5第 26 条 主体风筒上部接缝或进气室与机壳、静子之间的连接法兰以及前后风筒和扩压器的连接法兰均应对中贴平,接合严密。前、后风箱和扩压器等应与基础连接牢固,其重量不得加在主本风筒(或进气室)上,防止机体变形。第四章 罗茨式和叶氏式鼓风机第 27 条 罗茨式和叶氏式鼓风机的清洗、拆卸和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清洗齿轮箱及其齿轮;二、检查转子和机壳内部;三、清洗润滑系统使其畅通、清洁。第 28 条 转子与转子间(

11、包括正、反两个方面)、转子与机壳间、转子与墙板间的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第 29 条 风机应用成对斜垫铁找平,轴的纵向不水平度不应超过 0.2/1000。第五章 离心鼓风机和压缩机第 30 条 离心鼓风机和压缩机的清洗、拆卸和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各机件和附属设备均庆清洗干净,其接合面防锈油脂除去后,应涂以润滑层加以保护(特殊要求者例外);二、机壳垂直中分面不应拆卸清洗(筒型结构的机器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扩压器、回流器和轴承箱等清洗时可不拆卸;三、润滑系统、密封系统中的油泵、过滤器、油冷却器和安全阀等应拆卸清洗,除油冷却器外其斜均可不单独试压;四、气体调节装置和气体冷却系

12、统应拆洗干扰,其受压疗分一般可进行试压;如有特殊要求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第 31 条 离心鼓风机和压缩机找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直联机组找平时,纵向用水平仪在轴上测量,不水平度不应超过 0.03/1000;横向用水平仪在机壳中分面上测量,不水平度不应超过 0.1/1000;二、有增速器的机组找平时,纵向用水平仪在轴颈上测量,不水平度不应超过0.02/1000;横向用水平仪在下机壳的水平中分面上测量(见图 V-2.1),不水平度不应超过0.1/1000;整个机组的找正一般均以增速器为基准进行。第 32 条 底座或整体机组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按机组的大小选用成对斜垫

13、铁,对转速超过 3000 转/分的机组,各块垫铁之间、垫铁与基础、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均不应小于接合面的 70%,局部间隙不应大于 0.05 毫米;二、每组垫铁选配后应成组放好,并作出标记防止错乱;三、底座如为数块组成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核对机壳和轴承座等地脚螺栓的位置是否相符;四、底座上导向键(水平平键或垂直平键)与机体间的间隙应均匀,并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如无规定时,健在装配的键槽内的过盈应为 0.010.02 毫米;在对应可滑动的键槽内两侧间隙的部属 C1+C2 应为 0.040.08 毫米,顶间隙 c 应为 0.51.0 毫米,埋头螺钉低于健 a 为 0.30.5 毫米( 见图

14、 V-2.2)。 第 33 条 轴承座和下机壳装在底座上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轴承座与下机壳为整体的机组,应将机体的下半部装在底座上,同时以轴承孔为基准,找平(有增速器的机组一般以增速器为基准进行上述工作);二、轴承座与下机壳不是一体的机组,轴承座应先装在底座上,同时以轴承孔为基准找平,校正下机壳与主轴轴心线的不同轴度(有增速器的机组,一般以增速器为基准进行上述工作);三、有导向键的轴承座或下机壳上的锚爪与底座相连接的螺栓应正确固定,螺栓与螺孔间的间隙和螺母与机座间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螺母与机座间的间隙 c 一般可以为 0.030.06 毫米(见图 V-2.3)。四、

15、轴承座与底座间,或下机壳的锚爪、轴承座与底座间,应紧密贴合,未拧紧螺栓前用塞尺检查其局部间隙、对转速不高于 3000 转/分的机组不大于 0.05 毫米,高于 3000 转/ 分的机组不应大于 0.04 毫米。注:机座指轴承或下机壳的锚爪。第 34 条 增速器底面与底座应紧密贴合,未拧紧螺栓前用塞尺检查其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4 毫米。第 35 条 轴瓦与轴颈的接触弧面、顶间隙、侧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如某项指标不符合,允许进行修、刮,但修、刮轴瓦时,应注意校正转子与机壳密封装置的不同轴度,并使转子与密封装置间的间隙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可倾瓦轴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第 36

16、 条 转子各部位(主轴、叶轮、平衡盘、推力盘和联轴器等 )的轴向和径向跳支均不应超过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第 37 条 上、下机壳的接合面应紧密,未拧紧螺栓前,局部间隙允许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工作压力低于或等于 10 公斤力/厘米 2 者,间隙不应大于 0.12 毫米(烧结鼓风机例外);工作压力高于 10 公斤力/厘米 2 者,间隙不应大于 0.08 毫米;二、连接螺栓不应碰伤,接合面间如有密封填料或涂料,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均匀地填上或涂上。第 38 条 增速器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行星齿轮增速器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一、轴瓦的各部间隙(顶隙、侧隙等)、接触弧面和单位面积内的触点数,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必要时应进行刮研;二、齿轮组轴间的中心中距、不平行度、齿侧间隙和接触班点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三、齿轮箱的上、下壳体接合面应紧密,未拧紧螺栓前其局部间隙不应大于 0.06 毫米,连接螺栓不应碰伤。第 39 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