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高等)总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9139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高等)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高等)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高等)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高等)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高等)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高等)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高等)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5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6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

2、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7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8意识是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9 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10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1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1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

3、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活动领域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教学心理与德育心理规律。1 3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道德知识的学习、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形成学生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1 4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5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1 6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口头和书面。 1

4、7个案法: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18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19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20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心理学上的效应。21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 22角色认同:指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5、 。 23角色信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24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25结果预期: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 26效能预期: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27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得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28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6、的能力。29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教师队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30学习,广义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1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来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2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33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34

7、刺激泛化律: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35刺激分化律: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36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德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有阳性强化(积极强化或正强化)与阴性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 37正强化: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从而得到阳性强化物,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38惩罚: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39 认知结构:布鲁纳学习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

8、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编码系统 。40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41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42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可称为学习驱力。 43 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以求知做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上得到满足 44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9、的需要。 45 交往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46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设计,它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47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提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 48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49 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50 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51 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

10、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52 页克斯-多德森定律(倒 U 曲线)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情况,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53 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54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55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11、。56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57 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58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59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60特殊迁移是指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61 普通迁移也叫菲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

12、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62 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与特征。人的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等。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它是人脑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63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64 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65教材概括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

13、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鹅认识的认知活动。66感觉概括即直觉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67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68分析指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或各种特征。对各种组成要素进行区分、分解或支出。 69 综合是指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特征或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一个整体。对各要素的关系,进行组合、联合或结合。70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分析是把部分作为整体的部分,从

14、它们的相互关系上来进行分析。综合是通过对各部分、各特征的分析来实现的,所以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也就没有综合 71比较是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72 抽象,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73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质的要素,结合成为概念、法则与思想。74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75 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

15、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76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者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77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 5 秒到 2 分钟。 78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永久性贮存。80知识的识记是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81知识保持是指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信息的存储过程。保持是识记

16、和再现的中间环节,在记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也就没有记忆。82 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是存储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数量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83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84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85 过渡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86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87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也称为记忆性知识。88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89智慧技能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90 认知策略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91 心智技能,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