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银行储蓄存款——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107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与银行储蓄存款——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口老龄化与银行储蓄存款——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口老龄化与银行储蓄存款——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口老龄化与银行储蓄存款——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口老龄化与银行储蓄存款——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与银行储蓄存款——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与银行储蓄存款——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老龄化与银行储蓄存款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钱先航 王可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 本文从需求角度提供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储蓄存款的经验证据。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 本文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银行储蓄存款的作用, 继而考察金融市场化、银行资本充足率以及跨区域经营对这一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 人口老龄化越严重的城市, 当地城商行吸收的储蓄存款越少, 并且这种效应只体现在长期储蓄存款上。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银行所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增加以及跨区域经营均会弱化人口老龄化对银行储蓄存款的负向作用。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以及银行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具有一定的参考

2、意义。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储蓄存款; 城市商业银行; 基金:“泰山学者”专项工程经费资助Aging Population and Banks Saving Deposits:Evidence from Chinas City Commercial BanksQIAN Xianhang WANG Ke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aging population on saving deposits fro

3、m the perspective of demand side. Using the sample of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s ( CCB) , it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aging population on banks saving deposits, and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bank capital adequacy ratio and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in this relationshi

4、p.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rger a citys aging population, the less its CCBs saving deposits taking, and this effect only exists in the long-term saving deposits. The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banks capital adequacy ratio, and the c

5、ross-region operation of banks can significantly weaken the effect of aging population on banks saving deposits.Keyword: Aging Population; Saving Deposits; City Commercial Bank; 一、引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 发放贷款是其最重要的资产经营业务。目前大量的研究考察了影响银行贷款的因素, 如宏观方面的货币政策 (Kishan and Opiela, 2000) 、制度环境 (Qian and Strahan, 2007;Bae

6、 and Goyal, 2009) 、政府干预 (钱先航等, 2011) 等以及微观方面的股权结构 (Sapienza, 2004;祝继高等, 2012) 、董事会 (Kroszner and Strahan, 2001) 等。然而, 贷款的发放需要以相应数量的存款吸收作为基础和前提。作为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和最重要的负债经营业务, 存款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的数量和期限结构对银行的经营及存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目前对影响银行存款因素的研究却不多见, 本文试图分析银行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以拓展相关研究。作为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蓄存款是指社会公众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而形成的存款, 它是银行存款当中稳

7、定性较差的部分, 并占据了银行存款当中相当数量的比重。储蓄存款的多寡将直接影响银行甚至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尽管总体上我国的国民储蓄率逐年上升, 但增长的大多是政府和企业储蓄, 居民的储蓄存款占比却不断降低。如图 1 所示,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 2006 年末,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居民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总额的比例为 47.87%, 2010 年下降为 41.88%, 2015 年末则进一步降为 34.84%, 理解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成为银行及社会的迫切要求。与居民储蓄最直接相关的是人口的年龄。根据经典的生命周期假说 (Modigliani and Brumberg, 1954) 和永久收入

8、假说 (Friedman, 1957) , 为最大化一生的效用, 理性的经济人会将其一生的收入分配到生命的不同阶段, 使得每一阶段的边际效用相同。为此个人在中年阶段的收入会大于消费, 从而有正的储蓄;然而在少年和老年阶段消费会大于收入, 储蓄为负。因此, 一个合理的推论是, 家庭或国家的老龄人口比重越高, 居民的储蓄率会越低。随后的跨国研究, 如 SchmidtHebbel et al. (1992) 、Weil (1994) 以及 Furceri and Mourougane (2010) 都表明, 人口老龄化会显著降低居民储蓄率。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口政策导致的老龄化现象, 相当数量的研

9、究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涉及在传统理论模型当中加入中国国情和政策特殊性因素之后的创新 (袁志刚和宋铮, 2000;Modigliani and Cao, 2004;Chao et al., 2011)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储蓄关系的预测 (陈彦斌等, 2014;汪伟和艾春荣, 2015) 以及利用省际数据 (王德文等, 2004;汪伟, 2009, 2010;杨继军和张二震, 2013) 或家庭调查数据 (胡翠和许召元, 2014) 展开的实证分析等。基于样本和时间的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异。图 1 我国历年居民储蓄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变化 下载原

10、图资料来源:历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事实上, 以上研究中无论是个体、家庭层面的储蓄, 或是省级、国家层面的储蓄, 都是从储蓄存款的供给方即居民的角度来分析老龄化的影响。而储蓄存款不会独立存在, 需要银行这一载体, 其涉及居民的供给和银行的需求两个方面。目前的研究忽视了银行这一载体的存在, 没有从需求方角度考察人口老龄化给银行带来的冲击。而对于后者的研究同样意义重大, 它能够为人口老龄化对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造成的影响提供一个以银行为中介的独特视角。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 (以下简称为城商行)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一课题的合适样本。因为自成立起城商行就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 其经营范围通常只

11、限于所在城市。尽管随着监管限制的放松, 一些城商行实现了跨城市、跨省区的经营, 但仍然属于少数, 且跨区域分支机构吸收的存款只占银行总存款的很少部分, 城商行的经营事实上还是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钱先航和曹春方, 2013) 。而作为城市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居民的很大一部分储蓄都存放在当地的城商行。因此, 城市的人口老龄化势必对城商行的储蓄存款产生重要影响。那么, 人口老龄化对城商行的储蓄存款究竟会带来何种影响?我们利用我国城商行 2006-2013 年的样本数据, 采用我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了相应城市的人口老龄化指标, 从储蓄存款总量和期限两个维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银行储

12、蓄存款的影响。另外, 我们还从银行应对老龄化的角度考察了地区金融市场化、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跨地区经营等不同层面的因素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越高的城市, 当地城商行的储蓄存款会越少, 且从期限上来看减少的是长期储蓄存款, 短期储蓄存款并无显著变化。从应对策略来看, 提高地区的金融市场化水平、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以及开展跨区域经营能够有效地缓解老龄化对银行储蓄存款的冲击。相比以往的文献, 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分析了银行储蓄存款受到的影响, 尝试给出银行存款行为的人口学解释, 这对于理解银行的负债业务以及银行贷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二是拓展了目前大量从供给方

13、视角探讨人口老龄化与储蓄之间关系的研究, 以银行作为储蓄的载体, 建立从需求方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储蓄的新思路;三是借助城商行的样本从企业层面研究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存款之间的关系, 从而补充了 Modigliani and Cao (2004) 从国家层面、王德文等 (2004) 从省级层面、胡翠和许召元 (2014) 从家庭层面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本文接下来的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计量回归结果及分析;第五部分是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是结论。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对于老龄化与储蓄存款的关系问题, 早期的经典理论通过考察个人在整个生命历程当

14、中的行为, 对储蓄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探讨, 这被认为是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储蓄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 (骆立云, 2013) 。Modigliani and Brumberg (1954) 和 Friedman (1957) 开创性地将人的行为与生命周期联系起来, 从而摆脱了先前凯恩斯对个人行为主要受到当前情况所影响的认知, 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其中, Modigliani and Brumberg (1954) 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生命分为年轻、中年、老年三个阶段, 强调个人所处生命阶段对其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 特别是在中年阶段, 由于收入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位于较高水

15、平, 因而拉高了个人在这一阶段的储蓄, 迈入老年阶段的个体则倾向于减少储蓄。Friedman (1957) 提出持久收入假说, 认为影响个人消费 (因而储蓄) 的因素是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的稳定性意味着消费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 因此同样暗示了个人储蓄随着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而变化。随后的研究对经典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改进, 为生命周期和储蓄之间的关系做出进一步阐释。Ando and Modigliani (1963) 通过放松生命周期假说的模型假定, 得到相似的结论, 即中年时期的储蓄水平较高, 步入老年时期之后储蓄呈现下降趋势。Yaari (1965) 率先探讨了消费者在面临寿命不确

16、定性 (uncertain lifetime) 条件下为优化个人一生总效用而做出的理性选择。Menchik and David (1983) 分析了收入不平等 (income inequality) 以及遗赠 (bequests) 存在的条件下生命周期对储蓄的影响, 打破了传统理论中个人效用仅由自己的消费决定, 因而不存在遗赠情况的假设。人口老龄化与储蓄存款之间具有何种关系, 是将上述理论推进到宏观层面所产生的问题。根据以上两种假说, 个人的储蓄行为受到其所处生命周期具体阶段的影响, 而社会当中所有人口所构成的年龄结构则是每一个个人所处生命阶段情况迭加的结果, 因而对整个社会的储蓄造成影响。具体地, 社会中处于生命周期后一阶段即老年的人数相对较多, 意味着社会当中更多的人需要动用年轻时期积攒下的储蓄进行消费, 使得社会的总储蓄率降低;相反若整个社会中青年人口比例较高, 则表现为更高的储蓄率。也就是说, 若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提高, 那么储蓄率倾向于降低。Koga (2006) 对日本的研究表明, 20 世纪 90 年代日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