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审计探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948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审计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态文明审计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态文明审计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态文明审计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态文明审计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审计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审计探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文明审计探析 邱高松 中南大学商学院 湖南商学院审计处 摘 要: 沿着生态文明审计的理论基础、动因分析到实现路径这一思维逻辑线路, 探究生态文明审计的理论及动因, 探索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审计的实现路径。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及国家治理理论, 为生态文明审计奠定理论基础。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生态环境现状、生态思想理念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 解释生态文明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动因, 从生态文明审计顶层设计、协同审计模式、审计规范体系、审计技术方法及审计队伍职业化等方面, 提出实现生态文明审计目标的具体路径。关键词: 生态文明审计; 审计理论; 审计动因; 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

2、:邱高松 (1970) , 男, 湖南辰溪人, 硕士 (MBA) , 高级审计师, 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博士, 湖南商学院审计处处长, 主要从事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收稿日期:2017-08-25基金: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管理委员会课题“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创新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湘财建指2016164 号)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uditQIU Gao-song Business Schoo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bstract: Along the lo

3、gical thinking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otivation analysis, and finally the realization rout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y and motiv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udit and explores the realization route of it.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eco

4、nomic externality,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the theory of national governance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udit. Based on public accountabilit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oncept and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

5、nt strategy, the paper explain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udit from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top-level design collaborative audit model, audit standards, audit methods and audit team occupation etc.,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routes for realizing ecolo

6、gical civilization audit objectives.Keywor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udit; audit theory; audit motivation; realization route; Received: 2017-08-25一、引言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历史与实践证明,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 将生态文明建国家置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

7、略布局, 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众所周知, 作为现代审计, 无论是国家审计, 还是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 都是现代治理的重要工具。理所当然, 我国生态文明治理有必要实施生态文明审计, 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强化生态文明审计。因此, 开展生态文明审计是推进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工具, 是强化我国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 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生态文明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类型。当前, 在我国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 如何积极实施好生态文明审计, 发挥生态文明审计应有作用与效能, 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是专家学者及实务界面临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显然, 我

8、国开展生态文明审计, 实现生态文明审计目标, 就先得认识生态文明审计。鉴于此, 本文探究生态文明审计的理论基础、分析生态文明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动因, 并对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审计的实现路径提出具体设想。二、生态文明审计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审计, 可以被认为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资源环境审计内涵的深入与外延的扩展1。生态文明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类型, 其自身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支撑。本文认为, 经济外部性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 为生态文明审计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 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是生态文明审计理论之根基。(1) 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在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9、之间实现协调和平衡, 在不损害任何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目标2。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 通过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 即:将粗放型的、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为综合考虑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 既要保持经济增长, 又要确保生态环境不受损害, 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基于此, 我国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审计, 发挥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具有的监督、评价、鉴定等职能作用;并通过揭示现存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 实现人、资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2) 经济外部性理论。经济外部性主流观点强调,

10、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程度。根据影响程度的性质, 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对他人利益带来的积极影响, 而受益者无需承担任何代价;负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的利益受损, 而该主体却并不付出相应的任何代价。生态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现象。生态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即生态环境资源破坏者无须承担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也无须承付治理生态环境的成本。如此以来, 就直接导致生态环境资源过度使用和污染物过度排放等问题日趋严重。目前, 外部性问题己经扩展到区域之间、国际之间并非日益严重。经济负外部性, 是生态环境问题

11、产生之根源。基于此, 生态文明审计有必要运用审计手段发现和揭示经济负外部性问题, 并通过生态审计探索和解决经济负外部性问题及其方法。(3) 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 最早被称为污染经济学或公害经济学, 主要围绕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 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经济学理论, 从人类经济活动中心出发, 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系统, 继而发现生态经济发展和运动规律, 帮助人们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实现两者共同发展2。因此, 该理论既能够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制订并实施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战略

12、提供科学依据, 又能够揭示出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 进而使得生态审计目标更为明确, 即: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平衡、共同发展。基于此, 生态文明审计可以通过运用相应审计技术与方法, 监督和服务社会经济活动行为, 判断评价社会经济活动中是否有破坏生态系统平衡问题及其程度。(4) 国家治理理论。该理论是从社会中心论出发, 从社会的诉求来规制国家和政府的职责和作为3。国家治理就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和实现科学发展, 运用国家政治权力, 协同各利益主体, 对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生态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3、 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和文化治理同等重要,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契合点就是责任, 两者共同归属于“善治”愿景之下。作为生态治理的重要工具, 生态文明审计不失为实现生态“善治”的重要途径。国家治理需求决定生态文明审计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 也决定生态文明审计的导向和趋势。因此, 我国生态文明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 开展生态文明审计是改进和完善国家对生态治理的必然选择。三、生态文明审计的动因分析关于生态文明审计的动因, 学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 各有侧重和偏向, 尤其是近些年来, 针对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相当活跃, 这些主流观点为生态

14、审计动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4。(1) 公共受托责任向纵深拓展, 是生态文明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审计因公共受托责任产生而产生, 并随公共受托责任发展而发展。这揭示了公共受托责任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公共受托责任正向纵深发展, 由起初的公共受托财务责任, 已然拓展到公共受托管理责任和公共受托社会责任, 其具体内容也在正在不断扩充和丰富, 包括保全责任、法规责任、绩效责任、社会责任等, 其中, 承担公共受托的社会责任是公共受托责任的主要发展方向。生态环保责任是一种典型公共受托的社会责任。从人类实践发展看,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公众希望

15、作为公共受托人的政府及其管理当局, 在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同时, 应能承担起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责任, 保障社会公众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之中, 并更加公平合理地享受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成果。基于此, 在理论上, 生态文明审计的诞生, 是公共受托社会责任内涵向纵深拓展的必然产物, 是促进公共受托社会责任中环保责任得到全面有效履行的一种调控机制;在实践中, 我国为监督和鉴证生态环保责任履行情况,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审计就势在必然。(2)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及社会公众对生态保护的现实需求, 是生态文明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外驱动力。当前, 我国生态系统遭破坏程度严重,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高能耗高排放、环境污染

16、严重;能源枯竭、资源减少;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森林草原覆盖面积减少、沙漠化严重;水资源污染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社会公众因生态环境问题而导致的诉求有增无减。要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不能仅仅依靠科学技术, 还需要实施行政、法律、经济等方面综合措施。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审计, 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举措。因为, 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保法规时, 立法部门需要审计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为保证环境法规地有效执行, 国家需要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合规性审计;为提高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与绩效, 国家需要审计组织实施环境绩效审计;为鉴证环境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国家需要审计组织进行环境财务审计。鉴于此, 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及社会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诉求, 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生态文明审计应运而生。因此, 开展生态文明审计, 既符合国家对生态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 也是回应社会公众对环保诉求的必然选择。(3) “天人合一”、“绿色发展”等思想理念深入普及, 为生态文明审计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天人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