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3567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育学 绪论一、名词解释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二、简答1、教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特点:教育学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同其他意识形态混杂在一起。(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特点:教育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特点: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科学。(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特点:在理论上逐渐深化,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三、选择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 ,体现了“启发式教学” 。2、孔子是第一个“启发式教学”的人。3、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文献、专著) 。4、欧洲最早的教育著作

2、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5、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学记 ,体现“启发式教学” 。6、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大教学论 ,他是教育学的创始人,这是最早的教育学著作。7、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誉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他是西方教育学之父。 (如果没有西方算错。 )8、教育学的两个基础:哲学的“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9、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由杜威创立,代表作为民本主义与教育 。他主张:(1)主张“做中学” ;(2)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3)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10、凯洛夫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

3、律的教育学著作,是第一部社会学书,是社会主义承认的教育学知识。11、美国的布鲁纳主张课程结构理论,方法是发现法。12、苏联的赞可夫主张教育与发展原理,方法是高难度高速度。第一章 教育概述一、名词解释1、教育:是专指学校教育而言的,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简答1、为什么教育既是永恒的又是历史的?(1)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永恒的。教

4、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永恒的社会现象。(2)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人类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便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的教育,教育具有历史性。2、教育的发展(可出选择)(1)原始社会发展(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性)a.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是统一的、共同的、平等的。b.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c.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d.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于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直接相关的知识e.教育没有阶级性(2)奴隶

5、社会发展a.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出现了学校教育。b.教育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是脱节的。c.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d.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e.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封建社会发展a.教育是封建地主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剥削和统治农民的官吏b.教育具有森严的等级性c.在教育内容上独尊儒术,在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实行棍棒教育。d.学校成为科举的预备教育(4)资本主义社会教育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b.在教学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的科目c.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一系列现代化教学手段d.学校教

6、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社会主义教育(重点)a.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受教育者b.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各族人民都有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c.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与宗教相分离的,反对宗教对教育的干涉三、选择1、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代表:利托尔诺。(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观点错误)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孟禄(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人类社会和人类同时出现。代表:恩格斯2、教育基本职能: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在教育过程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

7、位。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论述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41) (可以根据自己理解对任意一点进行论述)(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只有产品丰富以后,从事教育工作和受教育的人才有可能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数量,这种剩余劳动数量与社会中可能受教育的人口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同时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必然制约

8、着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经济的发展促进这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实践范围日益扩大,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逐渐深化,带来了学科的分化,出现了很多的独立学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新的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能大大提高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水平。(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需要展开,但是不需要按每个小点)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与新的生产力2、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

9、43)(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2)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教育能够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简答1、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让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在遗传、环境、教育问题上的不同观点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及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

10、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实施影响和指导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的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有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作为依托,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更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更丰富、深刻的教育内容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纠偏机制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1、(抓关键期)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段落后的内容,自己总结。可用自己话。 (P71-74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注意应该循序渐进。(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注意应该教育针对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注意应该抓关键期。(4)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注意应该不变或者改变教学方法。(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注意应该因材施教。第四章 教育目的一、名词解释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二、简答1、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客观依据: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一定社会的政

12、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主观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个人的教育理想)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又是如何论证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智力、体力等多方面获得统一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基本思想是:(1)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3)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的丰富;脑力、体力的对立和重大差别(科技文化)的消失;(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3、基本观点:a.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b.人的发展受社会条件制约c.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d.人的发展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e.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既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各育之间相互渗透,智育是核心。三、选择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德智体美劳。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一、简答1、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对象具有能动性教师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和协作性教师

14、劳动的时空范围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连续性教师劳动过程及效果具有周期性和后延性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2、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是什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忠诚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的态度:热爱学生对待同事的态度:团结协作对待自己的态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3、教师的业务素养知识素养a.精深的专业知识b.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c.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能力素养a.语言表达能力b.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c.教育科研能力d.自我调控能力第七章 教学(上)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具体地说,教学过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基

15、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体力和个性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是广大教师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简答:1、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优良的道德品质4、发展学生的体力和个性2、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1、教学过程是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

16、生主动性相结合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规律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4、为什么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1、教学的教育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2、教学的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3、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师本身思想修养的必然体现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引起学习动机 2、感知课程内容 3、理解课程内容4、巩固知识和技能 5、应用知识和技能 6、学业的检查和评定6、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